第154章 买枪
推荐阅读:周轻羽赵音希免费阅读最新更新、周轻羽赵音希小说最新章节笔趣阁、周轻羽赵音希大结局免费阅读全文、周轻羽赵音希最新章节免费观看、周轻羽赵音希全文免费阅读大结局、周轻羽赵音希小说超前更新最新章节、周轻羽赵音希全文阅读最新更新、周轻羽赵音希超前更新阅读全集、周轻羽赵音希全文免费阅读小说完整版、周轻羽赵音希免费阅读完整版大结局、
返回警察局。
车子都才刚停稳,王如松就出来嘘寒问暖。
“顾老弟辛苦了,怎么样?有进展么?”
“当然有进展了,说动了商人来我们这里投资开厂,初步协议也谈妥了,就等人来了。”
“太好了。”王如松一拍手掌,颇为感慨,“还是顾老弟你人脉广,这才出去半天功夫就给我们拉来了投资,功臣,大功臣,快快快,里面请,休息一下。
具体是什么厂,有希望搞多少税收?”
“棉纱厂,面粉厂,修理厂。”
“这么多?!”
“税收就不知道了,我估计应该没什么问题。”
“肯定够啊!”
这年月敢来上海投资,而且是刚经历了强征的上海,这没超强的人脉怎么可能谈的下来?那拿的出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大洋的商人,哪个会是蠢蛋?王如松得好好伺候一下功臣。
只要这几个厂能生产,别管厂子赚不赚钱,那位置肯定是保住了。
“顾老弟,要不要我给你按个肩什么的?累不累?你要嫌弃我手法不行,我给你找全上海最好的师傅过来,保证让你舒服的骨头都散架,欲仙欲死。”
顾砚声斜了他一眼,笑道,“至于么?我就动个嘴。”
“至于,太至于了,我跟旁边几个人打听了,都愁死了。”
“那就叫两个过来按按吧。”腐败分子总得花点钱,不过好像应该也不用他出钱,想花点钱挺难的。
“行,有好的,扬州的师傅。”王如松立刻给已经带过来的秘书吩咐,让他直接去接人,开车还快一点。
顾砚声和他来到办公室,问道:“粮食的事情怎么样了?”
“电话打了,给了600吨,明天之前全部运到。”
“才600吨,沪西几十万人,那够吃几天的?王局长,我在外面累死累活拉人情,你有没有用力啊?”
“老弟,就这600吨,还是我求爷爷告奶奶求来的,想从日本人手里拔根毛下来不容易。”
王如松坐在沙发上诉苦,“我打电话去兴亚院,兴亚院那边说了,他可以帮我们联络日企,帮我们压价,但是人家日企也要生存,不可能白给我们。
你说现在全上海缺米,日企开的那价格我说都不想说,但是兴亚院确实帮我们做事了,以20块大洋60公斤米的价格,赊给了我们600吨米,钱等我们卖完了再给他们就行。”
顾砚声听的皱眉,“这也太少了,600吨大米够吃多少时间?没有米出乱子怎么办?”
“人家让我们自己想办法,600吨米是给我们缓冲的时间。”王如松指了指外头,“这件事我问过其他几个地方,都去要了,都差不多,像凌秘书长南市那地方小,粮食还少点,才400吨。
我们这里本来是500吨,我好说歹说,才多加了100吨,那都是因为我以前和日企打交道(本章未完,请翻页)
车子都才刚停稳,王如松就出来嘘寒问暖。
“顾老弟辛苦了,怎么样?有进展么?”
“当然有进展了,说动了商人来我们这里投资开厂,初步协议也谈妥了,就等人来了。”
“太好了。”王如松一拍手掌,颇为感慨,“还是顾老弟你人脉广,这才出去半天功夫就给我们拉来了投资,功臣,大功臣,快快快,里面请,休息一下。
具体是什么厂,有希望搞多少税收?”
“棉纱厂,面粉厂,修理厂。”
“这么多?!”
“税收就不知道了,我估计应该没什么问题。”
“肯定够啊!”
这年月敢来上海投资,而且是刚经历了强征的上海,这没超强的人脉怎么可能谈的下来?那拿的出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大洋的商人,哪个会是蠢蛋?王如松得好好伺候一下功臣。
只要这几个厂能生产,别管厂子赚不赚钱,那位置肯定是保住了。
“顾老弟,要不要我给你按个肩什么的?累不累?你要嫌弃我手法不行,我给你找全上海最好的师傅过来,保证让你舒服的骨头都散架,欲仙欲死。”
顾砚声斜了他一眼,笑道,“至于么?我就动个嘴。”
“至于,太至于了,我跟旁边几个人打听了,都愁死了。”
“那就叫两个过来按按吧。”腐败分子总得花点钱,不过好像应该也不用他出钱,想花点钱挺难的。
“行,有好的,扬州的师傅。”王如松立刻给已经带过来的秘书吩咐,让他直接去接人,开车还快一点。
顾砚声和他来到办公室,问道:“粮食的事情怎么样了?”
“电话打了,给了600吨,明天之前全部运到。”
“才600吨,沪西几十万人,那够吃几天的?王局长,我在外面累死累活拉人情,你有没有用力啊?”
“老弟,就这600吨,还是我求爷爷告奶奶求来的,想从日本人手里拔根毛下来不容易。”
王如松坐在沙发上诉苦,“我打电话去兴亚院,兴亚院那边说了,他可以帮我们联络日企,帮我们压价,但是人家日企也要生存,不可能白给我们。
你说现在全上海缺米,日企开的那价格我说都不想说,但是兴亚院确实帮我们做事了,以20块大洋60公斤米的价格,赊给了我们600吨米,钱等我们卖完了再给他们就行。”
顾砚声听的皱眉,“这也太少了,600吨大米够吃多少时间?没有米出乱子怎么办?”
“人家让我们自己想办法,600吨米是给我们缓冲的时间。”王如松指了指外头,“这件事我问过其他几个地方,都去要了,都差不多,像凌秘书长南市那地方小,粮食还少点,才400吨。
我们这里本来是500吨,我好说歹说,才多加了100吨,那都是因为我以前和日企打交道(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2/2142/236044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