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一群蠢货,没救了,等死吧!
推荐阅读:星际:病弱女配倒拔垂杨柳、夜宿孤棺,高冷女鬼崩溃求我别死、混民国,不借就抢、官道雄途、断绝关系后,觉醒SSS级天赋百分百爆率、问鼎:从一等功臣到权力巅峰、云养合欢宗:曹贼从仙子开始臣服、呢喃诗章、斗罗直播间:观众全是唐三仇敌!、恐游,开局病娇妹妹求我别杀她、
朱皇帝觉得自己也算是见多识广。
可是在连续看了几份考生的答卷之后,朱皇帝又有一种大开眼界的感觉。
这踏马是殿试应有的水平?
前面一共三道送分题,其中第一道题都还答得有模有样,第二道题的前半部分也大差不差。
可是从第二道题的后半部分开始,很多考生给出的答案就开始跑偏。
第二道题的后半部分再加上第三、四、五道题,大部分考生的答案竟然出奇的一致。
核心思想就是如今的大明正处于力役过烦,赋敛过厚,教化溥而民不悦,法度严而民不从的阶段,应该以“正人心、端风教”为主,朱皇帝应该效两汉之宽大,唐、宋之忠厚。
朱皇帝连续翻了好几份答卷都是大差不差,最后竟忍不住怀疑人生。
“咱……强征力役过烦,赋敛过厚?”
朱标忍不住翻了个白眼,答道:“从洪武元年到洪武三年末,凡有州县受灾,必蠲免其赋税,免除其徭役。”
“未受经之地,亦多有蠲免。”
“且一免就是三年。”
“山东之地更是前所未有的蠲免五年赋税与徭役。”
“如何能说强征力役过烦,赋敛过厚?”
瞧了朱皇帝手中的几份答卷一眼,朱标又继续说道:“姐夫曾经说过,透过表象看本质。”
“这些人无非就是想着再让朝廷给他们优抚。”
“免其徭役,免其赋税,最好再把赋税承包给他们。”
“至于父亲……您老人家最好是坐在金殿上垂拱而治。”
“否则就是力役过烦、赋敛过厚。”
“父亲如若不信,大可以再翻翻其他人的答卷。”
“尤其是宁阳县那二十六个生员,还有高丽三个生员的答卷。”
随着朱标的话音落下,朱皇帝直接开始翻找宁阳县和高丽生员们的答卷,而李善长和刘伯温则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一群蠢货。
没救了。
等死吧!
答案偏离了试题的本身也就算了,毕竟这五道题原本也不是传统的策论,考生们不适应也算正常。
可是这些蠢货写他娘的什么“力役过烦、赋敛过厚”?
这不是明晃晃的在挑衅朱皇帝?
毕竟人家朱皇帝是真的下旨蠲免了大量赋税和徭役,也真的下旨搞了惠民药局和养济院。
都他娘的做到这般地步了,还说什么教化溥而民不悦,法度严而民不从,还扯什么应该效两汉之宽大,唐、宋之忠厚?
正当李善长和刘伯温暗自腹诽时,朱皇帝却已经翻出了宁阳县和高丽生员的答卷。
脸色阴晴不定的把诸多答卷都看过之后,朱皇帝忽然长叹一声道:“善长兄,青田先生,你们说,这科举还有办下去的必要吗?”
李善长和刘伯温互相对视一眼,随后便一起摇了摇头。
科举的本意是为了选才。
可是选出来的这些生员们满脑子都是效两汉之宽大,就(本章未完,请翻页)
可是在连续看了几份考生的答卷之后,朱皇帝又有一种大开眼界的感觉。
这踏马是殿试应有的水平?
前面一共三道送分题,其中第一道题都还答得有模有样,第二道题的前半部分也大差不差。
可是从第二道题的后半部分开始,很多考生给出的答案就开始跑偏。
第二道题的后半部分再加上第三、四、五道题,大部分考生的答案竟然出奇的一致。
核心思想就是如今的大明正处于力役过烦,赋敛过厚,教化溥而民不悦,法度严而民不从的阶段,应该以“正人心、端风教”为主,朱皇帝应该效两汉之宽大,唐、宋之忠厚。
朱皇帝连续翻了好几份答卷都是大差不差,最后竟忍不住怀疑人生。
“咱……强征力役过烦,赋敛过厚?”
朱标忍不住翻了个白眼,答道:“从洪武元年到洪武三年末,凡有州县受灾,必蠲免其赋税,免除其徭役。”
“未受经之地,亦多有蠲免。”
“且一免就是三年。”
“山东之地更是前所未有的蠲免五年赋税与徭役。”
“如何能说强征力役过烦,赋敛过厚?”
瞧了朱皇帝手中的几份答卷一眼,朱标又继续说道:“姐夫曾经说过,透过表象看本质。”
“这些人无非就是想着再让朝廷给他们优抚。”
“免其徭役,免其赋税,最好再把赋税承包给他们。”
“至于父亲……您老人家最好是坐在金殿上垂拱而治。”
“否则就是力役过烦、赋敛过厚。”
“父亲如若不信,大可以再翻翻其他人的答卷。”
“尤其是宁阳县那二十六个生员,还有高丽三个生员的答卷。”
随着朱标的话音落下,朱皇帝直接开始翻找宁阳县和高丽生员们的答卷,而李善长和刘伯温则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一群蠢货。
没救了。
等死吧!
答案偏离了试题的本身也就算了,毕竟这五道题原本也不是传统的策论,考生们不适应也算正常。
可是这些蠢货写他娘的什么“力役过烦、赋敛过厚”?
这不是明晃晃的在挑衅朱皇帝?
毕竟人家朱皇帝是真的下旨蠲免了大量赋税和徭役,也真的下旨搞了惠民药局和养济院。
都他娘的做到这般地步了,还说什么教化溥而民不悦,法度严而民不从,还扯什么应该效两汉之宽大,唐、宋之忠厚?
正当李善长和刘伯温暗自腹诽时,朱皇帝却已经翻出了宁阳县和高丽生员的答卷。
脸色阴晴不定的把诸多答卷都看过之后,朱皇帝忽然长叹一声道:“善长兄,青田先生,你们说,这科举还有办下去的必要吗?”
李善长和刘伯温互相对视一眼,随后便一起摇了摇头。
科举的本意是为了选才。
可是选出来的这些生员们满脑子都是效两汉之宽大,就(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2/2784/312061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