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政治信号,政治底气
推荐阅读:许辰苏芸小说全文免费在线阅读、许辰苏芸小说全文无删减完整版、许辰苏芸最新更新完整版、冷战三年,提离婚他却跪下了、重回1982小渔村、我接受联姻离开后,言总哭红眼、军婚七年不圆房,她提交离婚申请、徒儿你太无敌了,求求你下山去吧、叩问仙道、灵气复苏,我从种田开始修仙、
回到招待处,郑仪仔细翻阅王学文提供的材料,不由暗暗佩服。</p>
这份《临州市干部队伍建设情况分析》条理分明、数据翔实,不仅详细梳理了市管干部的优缺点,还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梯队建设方案。</p>
其中对李远的评价尤为亮眼:</p>
“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突出”“作风正派”......几乎是用上了所有正面评价用语。</p>
而在最后的建议部分,王学文更是明确建议:</p>
如果组织上考虑调整常务副市长人选,李远是最适合的人选。</p>
“有意思......”</p>
郑仪合上材料,拨通了李长庚的电话:</p>
“李处,王学文今天的表现很有趣。”</p>
他将情况简要汇报后,电话那头沉默片刻:</p>
“你怎么看?”</p>
“王学文在向我们示好,同时也在示好李远。”</p>
郑仪分析道;</p>
“他想传达的信息很明确——即便张松林是他提拔的,但他与李远并无矛盾,甚至不介意李远接任常务副市长。”</p>
“老狐狸。”</p>
李长庚轻笑一声.</p>
“他是不是还特意强调‘稳定’两个字?”</p>
“是的,他建议临州班子‘内部产生’接替人选。”</p>
“不出所料。”</p>
李长庚似乎早有预料.</p>
“王学文这是在为即将到来的换届布局。”</p>
郑仪心念一动:</p>
“您的意思是说......”</p>
“王学文已经五十五了,明年省里换届,他想再进一步。”</p>
李长庚直截了当.</p>
“张松林出了事,他必须重新调整策略。”</p>
“所以他选择拉拢李远?”</p>
“没错。李远既有老书记的背景,又得到组织部的认可,王学文现在只能借力打力。”</p>
郑仪恍然大悟:</p>
“原来如此。”</p>
“你现在要做的,”</p>
李长庚指示道:</p>
“就是保持观察,既不要接受王学文的示好,也不要拒绝。”</p>
“明白。”</p>
“另外,对李远的考察要加快。”</p>
李长庚补充道:</p>
“张松林跑路后,临州的班子调整很快就会提上日程。”</p>
第二天一早,郑仪刚走进临州市政府办公楼,迎面便碰见了李远。</p>
“郑处长,这么早?”</p>
李远笑着迎上来。</p>
“听说您昨晚加班看材料到很晚。”</p>
郑仪不动声色地点头:</p>
“工作要紧。”</p>
李远看了眼走廊四周,确认没人后,压低声音道:</p>
“有个事,想跟您单独聊聊。”</p>
郑仪目光微动:</p>
“好啊。”</p>
两人没回办公室,而是步行至政府大院后的一个小花园,四下无人,只有几只麻雀在树梢间跳跃。</p>
“郑处长,”</p>
李远站定,语气沉稳。</p>
“张松林的事,对临州影响很大,但我觉得,关键不在这件事本身。”</p>
“哦?”</p>
郑仪不动声色。</p>
“那在于什么?”</p>
“在于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p>
李远目光直视着郑仪。</p>
“临州现在的发展模式,有些该调整了。”</p>
郑仪心中微动,李远这是话里有话。</p>
“李市长有什么想法?”</p>
“张松林走的是‘引资优先’的路线,GDP数字很好看,但代价太大。”</p>
李远轻声道:</p>
“土地让利、税收优惠、环保放松……有些事,看似发展了经济,实则埋下了隐患。”</p>
郑仪挑眉:</p>
“所以您的意思是?”</p>
“我想推动‘治理型发展’,不靠低质量引资冲GDP,而是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府效能、注重可持续性。”</p>
郑仪凝视着他,忽然笑了:</p>
“李市长,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就行的。”</p>
“当然。”</p>
李远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夹,递给郑仪。</p>
“这是我最近梳理的临州经济发展模式分析,包括一些转型建议。”</p>
郑仪接过,略一翻看,便发现里面的内容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精确到具体产业、政策调整点的详尽方案。</p>
“您这份东西……”</p>
郑仪合上文件。</p>
“是打算做什么?”</p>
李远笑了:</p>
“郑处长,您觉得呢?”</p>
四目相对,两人心照不宣。</p>
李远这份方案的真正用意根本不是讨论经济模式,而是一次政治表态,他在向组织部表明,如果让他接手临州的经济发展工作,他会走一条和张松林截然不同的路。</p>
一条更符合当前中央政策风向的路。</p>
而他将这份材料交给郑仪,就是在传递一个更深的信号:</p>
他不仅有能力,还有清晰的施政思路,并且愿意接受组织的考察。</p>
郑仪微微点头:</p>
“您的想法很有价值,我会认真看看。”</p>
李远轻轻舒了口气,知道自己的信号已被接收,他看了看表:</p>
“郑处长,待会儿有个开发区座谈会,您有空的话可以一起来听听。”</p>
“好。”</p>
郑仪应下。</p>
两人并肩走向办公楼,看起来只是普通的上下级公务交流,但彼此都清楚,这短短十几分钟的对话,已经改变了很多东西。</p>
李远开始主动表达自己的政治信号,而郑仪,正是接收这个信号的关键人物。</p>
走出小花园后,市政府副秘书长宋清正站在走廊拐角处等候,见李远过来,他快步跟上。</p>
“市长,谈完了?”</p>
宋清小声问道。</p>
李远微微点头,脸上没什么表情。</p>
等两人走远了些,宋清忍不住问:</p>
“市长,那个郑仪……真有那么重要?他不过是干部一处的一个副处长,值得您亲自表态吗?”</p>
李远脚步一顿,瞥了宋清一眼,语气令人琢磨不定:</p>
“宋清,你在机关待了十年,怎么还是这样的眼光?”</p>
宋清一凛,连忙低头:</p>
“市长,我只是觉得……”</p>
“觉得他年轻?觉得他资历浅?”</p>
李远缓步走着,声音低沉:</p>
“你知不知道,李长庚过几年快退了?而郑仪,恰恰是李长庚在力推的人?”</p>
宋清一愣,这才意识到问题关键。</p>
李远冷笑一声:</p>
“还有一点,你更不要搞错了——郑仪不是普通副处长,他是从巡视组出来的,是王部长亲自送进组织部的人。”</p>
宋清愣了一下。</p>
江东省组织系统的权力格局,他多少了解。</p>
省委组织部的王振国部长自然不必多说,而李长庚作为干部一处处长,掌握着全省核心干部考察调配的关键权限。</p>
如今李长庚即将退休,谁能接替他的位置,就是未来几年江东人事变动的风向标。</p>
而郑仪,极有可能是王振国和李长庚共同选定的接班人。</p>
“现在明白了吗?”</p>
李远淡淡道:</p>
“郑仪今天来,不只是在考察干部,也是在考察我。”</p>
宋清心头一震,立刻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轻视有多愚蠢:</p>
“市长,是我短视了。”</p>
“宋清,在官场里,永远不要小看年轻人。郑仪25岁破格提副处,巡视组办过东海集团案,现在又进了干部一处,你觉得这全是运气?”</p>
宋清心头发紧:</p>
“我明白了……”</p>
“他不是来给上面打工的,他是来负责这次接班的。”</p>
李远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p>
“而现在,我需要让他看到我的价值。”</p>
宋清深深吸了口气,彻底收起了轻视之心。</p>
这份《临州市干部队伍建设情况分析》条理分明、数据翔实,不仅详细梳理了市管干部的优缺点,还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梯队建设方案。</p>
其中对李远的评价尤为亮眼:</p>
“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突出”“作风正派”......几乎是用上了所有正面评价用语。</p>
而在最后的建议部分,王学文更是明确建议:</p>
如果组织上考虑调整常务副市长人选,李远是最适合的人选。</p>
“有意思......”</p>
郑仪合上材料,拨通了李长庚的电话:</p>
“李处,王学文今天的表现很有趣。”</p>
他将情况简要汇报后,电话那头沉默片刻:</p>
“你怎么看?”</p>
“王学文在向我们示好,同时也在示好李远。”</p>
郑仪分析道;</p>
“他想传达的信息很明确——即便张松林是他提拔的,但他与李远并无矛盾,甚至不介意李远接任常务副市长。”</p>
“老狐狸。”</p>
李长庚轻笑一声.</p>
“他是不是还特意强调‘稳定’两个字?”</p>
“是的,他建议临州班子‘内部产生’接替人选。”</p>
“不出所料。”</p>
李长庚似乎早有预料.</p>
“王学文这是在为即将到来的换届布局。”</p>
郑仪心念一动:</p>
“您的意思是说......”</p>
“王学文已经五十五了,明年省里换届,他想再进一步。”</p>
李长庚直截了当.</p>
“张松林出了事,他必须重新调整策略。”</p>
“所以他选择拉拢李远?”</p>
“没错。李远既有老书记的背景,又得到组织部的认可,王学文现在只能借力打力。”</p>
郑仪恍然大悟:</p>
“原来如此。”</p>
“你现在要做的,”</p>
李长庚指示道:</p>
“就是保持观察,既不要接受王学文的示好,也不要拒绝。”</p>
“明白。”</p>
“另外,对李远的考察要加快。”</p>
李长庚补充道:</p>
“张松林跑路后,临州的班子调整很快就会提上日程。”</p>
第二天一早,郑仪刚走进临州市政府办公楼,迎面便碰见了李远。</p>
“郑处长,这么早?”</p>
李远笑着迎上来。</p>
“听说您昨晚加班看材料到很晚。”</p>
郑仪不动声色地点头:</p>
“工作要紧。”</p>
李远看了眼走廊四周,确认没人后,压低声音道:</p>
“有个事,想跟您单独聊聊。”</p>
郑仪目光微动:</p>
“好啊。”</p>
两人没回办公室,而是步行至政府大院后的一个小花园,四下无人,只有几只麻雀在树梢间跳跃。</p>
“郑处长,”</p>
李远站定,语气沉稳。</p>
“张松林的事,对临州影响很大,但我觉得,关键不在这件事本身。”</p>
“哦?”</p>
郑仪不动声色。</p>
“那在于什么?”</p>
“在于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p>
李远目光直视着郑仪。</p>
“临州现在的发展模式,有些该调整了。”</p>
郑仪心中微动,李远这是话里有话。</p>
“李市长有什么想法?”</p>
“张松林走的是‘引资优先’的路线,GDP数字很好看,但代价太大。”</p>
李远轻声道:</p>
“土地让利、税收优惠、环保放松……有些事,看似发展了经济,实则埋下了隐患。”</p>
郑仪挑眉:</p>
“所以您的意思是?”</p>
“我想推动‘治理型发展’,不靠低质量引资冲GDP,而是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府效能、注重可持续性。”</p>
郑仪凝视着他,忽然笑了:</p>
“李市长,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就行的。”</p>
“当然。”</p>
李远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夹,递给郑仪。</p>
“这是我最近梳理的临州经济发展模式分析,包括一些转型建议。”</p>
郑仪接过,略一翻看,便发现里面的内容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精确到具体产业、政策调整点的详尽方案。</p>
“您这份东西……”</p>
郑仪合上文件。</p>
“是打算做什么?”</p>
李远笑了:</p>
“郑处长,您觉得呢?”</p>
四目相对,两人心照不宣。</p>
李远这份方案的真正用意根本不是讨论经济模式,而是一次政治表态,他在向组织部表明,如果让他接手临州的经济发展工作,他会走一条和张松林截然不同的路。</p>
一条更符合当前中央政策风向的路。</p>
而他将这份材料交给郑仪,就是在传递一个更深的信号:</p>
他不仅有能力,还有清晰的施政思路,并且愿意接受组织的考察。</p>
郑仪微微点头:</p>
“您的想法很有价值,我会认真看看。”</p>
李远轻轻舒了口气,知道自己的信号已被接收,他看了看表:</p>
“郑处长,待会儿有个开发区座谈会,您有空的话可以一起来听听。”</p>
“好。”</p>
郑仪应下。</p>
两人并肩走向办公楼,看起来只是普通的上下级公务交流,但彼此都清楚,这短短十几分钟的对话,已经改变了很多东西。</p>
李远开始主动表达自己的政治信号,而郑仪,正是接收这个信号的关键人物。</p>
走出小花园后,市政府副秘书长宋清正站在走廊拐角处等候,见李远过来,他快步跟上。</p>
“市长,谈完了?”</p>
宋清小声问道。</p>
李远微微点头,脸上没什么表情。</p>
等两人走远了些,宋清忍不住问:</p>
“市长,那个郑仪……真有那么重要?他不过是干部一处的一个副处长,值得您亲自表态吗?”</p>
李远脚步一顿,瞥了宋清一眼,语气令人琢磨不定:</p>
“宋清,你在机关待了十年,怎么还是这样的眼光?”</p>
宋清一凛,连忙低头:</p>
“市长,我只是觉得……”</p>
“觉得他年轻?觉得他资历浅?”</p>
李远缓步走着,声音低沉:</p>
“你知不知道,李长庚过几年快退了?而郑仪,恰恰是李长庚在力推的人?”</p>
宋清一愣,这才意识到问题关键。</p>
李远冷笑一声:</p>
“还有一点,你更不要搞错了——郑仪不是普通副处长,他是从巡视组出来的,是王部长亲自送进组织部的人。”</p>
宋清愣了一下。</p>
江东省组织系统的权力格局,他多少了解。</p>
省委组织部的王振国部长自然不必多说,而李长庚作为干部一处处长,掌握着全省核心干部考察调配的关键权限。</p>
如今李长庚即将退休,谁能接替他的位置,就是未来几年江东人事变动的风向标。</p>
而郑仪,极有可能是王振国和李长庚共同选定的接班人。</p>
“现在明白了吗?”</p>
李远淡淡道:</p>
“郑仪今天来,不只是在考察干部,也是在考察我。”</p>
宋清心头一震,立刻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轻视有多愚蠢:</p>
“市长,是我短视了。”</p>
“宋清,在官场里,永远不要小看年轻人。郑仪25岁破格提副处,巡视组办过东海集团案,现在又进了干部一处,你觉得这全是运气?”</p>
宋清心头发紧:</p>
“我明白了……”</p>
“他不是来给上面打工的,他是来负责这次接班的。”</p>
李远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p>
“而现在,我需要让他看到我的价值。”</p>
宋清深深吸了口气,彻底收起了轻视之心。</p>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3/3400/357460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