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你这演讲跟谁学的?
推荐阅读:娱乐:我只想当幕后大佬、这个洪荒不正经!、远山破阵曲、仙帝大人今天也在都市努力躺平、诡秘:当愚者碰上假面愚者、被关破庙冻死后,嫡兄们悔疯了、没钱赛什么车?、洪荒:闭关百万年,出关斩圣人、法师领主的工业革命、请叫我大道祖、
“工业是强国之根本?”
百姓们呆呆地听着,他们之前完全想不到工业居然如此重要。
不过想想也是,就因为大明走上了工业这条路,他们的生活才变得更好的。
崇祯举着喇叭,继续说道:“工业强国,但什么富国呢?”
“那就是商业!”
“工业强国,商业富国。”
“工业之路我们要走,商业这条路也一样要走,这就是工商业!”
“就像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四周的百姓恍然大悟。
原来这就是工商业的意思啊!
“有句话我送给大家,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农业是一切之根基,工商业的繁荣就是建立在这地基之上。”
崇祯充满威严的双目扫视着在场众人。
“明王去年在江南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很多人骂我们残暴,但你们想过没有?”
“那些人看似只是阻碍了新作物的推广,只是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但农业无法发展,那工商业谈何振兴?大明如何强盛?”
“他们阻碍的不仅是新作物的推广,而是农工商三业。”
“阻碍的是大明的富国强民之路。”
崇祯杀气腾腾:“他们……死不足惜!”
“原……原来如此!”
“我明白了,原来那些人的行为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恶劣。”
在场的百姓,甚至包括官员都是恍然大悟,仿佛醍醐灌顶一般。
工商业晚一天发展,大明就多一天的饿死鬼或冻死鬼。
唯有快刀斩乱麻才是最好的方法。
那些人太过分了,也太愚蠢了。
为了私利,居然阻碍农工商三业的发展,阻碍了大明的富国强民之路。
杀得好啊!
大明的崛起,不应该被那些人给阻碍。
“好,明王杀得好啊!”
“没错,咱们大明就应该大力发展工商业。”
“富国强民?真是太令人期待了。”
百姓们,包括官员们都是热血沸腾。
他们想不到皇帝居然看得这么长远,说的话更是如此精辟,深入人心。
工业强国,商业富国!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短短三句话,却是如此精辟。
的确,这三样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这才是大明的富强之路。
崇祯说完,也不再废话,转身走上了蒸汽船。
当皇帝的,总得在百姓眼中保留一些神秘。
“妙,真是太妙了!”
“陛下今天说的话,简直令老夫大开眼界啊!”
“还好我刚刚用手机把视频拍下来了,回京之后一定要发上讯音,让京城的百姓都聆听陛下的金玉良言。”
几名大臣激动地交头接耳。
温体仁作为礼部尚书,更是一把拉过一名南京城的大官。
“立即发电报,将刚刚陛下所说原封不动地发回去,尤其是鞭辟入里、言简意赅那几(本章未完,请翻页)
百姓们呆呆地听着,他们之前完全想不到工业居然如此重要。
不过想想也是,就因为大明走上了工业这条路,他们的生活才变得更好的。
崇祯举着喇叭,继续说道:“工业强国,但什么富国呢?”
“那就是商业!”
“工业强国,商业富国。”
“工业之路我们要走,商业这条路也一样要走,这就是工商业!”
“就像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四周的百姓恍然大悟。
原来这就是工商业的意思啊!
“有句话我送给大家,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农业是一切之根基,工商业的繁荣就是建立在这地基之上。”
崇祯充满威严的双目扫视着在场众人。
“明王去年在江南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很多人骂我们残暴,但你们想过没有?”
“那些人看似只是阻碍了新作物的推广,只是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但农业无法发展,那工商业谈何振兴?大明如何强盛?”
“他们阻碍的不仅是新作物的推广,而是农工商三业。”
“阻碍的是大明的富国强民之路。”
崇祯杀气腾腾:“他们……死不足惜!”
“原……原来如此!”
“我明白了,原来那些人的行为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恶劣。”
在场的百姓,甚至包括官员都是恍然大悟,仿佛醍醐灌顶一般。
工商业晚一天发展,大明就多一天的饿死鬼或冻死鬼。
唯有快刀斩乱麻才是最好的方法。
那些人太过分了,也太愚蠢了。
为了私利,居然阻碍农工商三业的发展,阻碍了大明的富国强民之路。
杀得好啊!
大明的崛起,不应该被那些人给阻碍。
“好,明王杀得好啊!”
“没错,咱们大明就应该大力发展工商业。”
“富国强民?真是太令人期待了。”
百姓们,包括官员们都是热血沸腾。
他们想不到皇帝居然看得这么长远,说的话更是如此精辟,深入人心。
工业强国,商业富国!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短短三句话,却是如此精辟。
的确,这三样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这才是大明的富强之路。
崇祯说完,也不再废话,转身走上了蒸汽船。
当皇帝的,总得在百姓眼中保留一些神秘。
“妙,真是太妙了!”
“陛下今天说的话,简直令老夫大开眼界啊!”
“还好我刚刚用手机把视频拍下来了,回京之后一定要发上讯音,让京城的百姓都聆听陛下的金玉良言。”
几名大臣激动地交头接耳。
温体仁作为礼部尚书,更是一把拉过一名南京城的大官。
“立即发电报,将刚刚陛下所说原封不动地发回去,尤其是鞭辟入里、言简意赅那几(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8/8282/753436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