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119【朝堂】

推荐阅读:夜火缠绵就职供销社,我在60年代搞代购五阴诡事夏一天郁小雪神医废材妃离婚后,绝美老婆哭晕了玄学娇妻人美心狠王爷一宠到底陆昭菱周时阅都市之破案狂少气运逆天,我只好成仙了!破产后,上门老公成了我的金主源力过载

    第121章119【朝堂】</br>  紫禁城,文华殿。</br>  崇祯皇帝召集内阁、六部、六科大臣议事。</br>  如今的大明朝廷,已进入温体仁时代,阁臣有一大堆:温体仁,钱士升(东林党),吴宗达(东林党),王应雄,文震孟,何吾驺,张志发(齐党),林釬。</br>  本来还有个徐光启,一个月前不幸病逝。</br>  这些阁臣当中,文震孟的曾祖父,大家想必很熟悉,即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br>  林釬也挺牛逼,三年前收受贿赂,写过一篇报捷奏章,内容大意为:义士郑芝龙收降郑一官有功。</br>  郑一官当海盗,关我郑芝龙什么事?</br>  郑芝龙瞬间被洗白!</br>  眼前,被招来议事的,还有六部尚书。</br>  吏部尚书李长庚,“被东林党”之人,为了反对首辅温体仁,已经跟东林党走得很近。</br>  户部尚书侯恂,东林党,明末四公子侯方域的父亲。</br>  礼部尚书李康先,正在结交东林党,联合抵制首辅温体仁。</br>  兵部尚书张凤翼,阉党出身,因边臣身份没有被清算。</br>  刑部尚书胡应台,楚党出身,曾运二十四门火炮进京。那是大明最早的红夷大炮,其中十一门运往辽东,宁远之战“似乎”命中努尔哈赤。</br>  工部尚书周士朴,跟东林党走得很近,主要政敌是督理工部的太监。</br>  左都御史张延登,能臣干吏,文武全才。</br>  崇祯皇帝似乎有些疲惫,说道:“流贼已入四川、河南、湖广,该是如何剿法?”</br>  无人应答,无人敢答!</br>  崇祯皇帝已经登基好几年,大臣们也摸清了路数,如今个个都“明哲保身”。</br>  首辅温体仁犹如菩萨,木愣愣的站在那里。</br>  他虽然私下培植党羽,明面上却是孤臣,深得崇祯皇帝信任。</br>  此人年轻时,也曾意气风发过,无论能力还是手段,都可做力挽狂澜的社稷重臣。而且他还清廉,东林党虽然恨之入骨,却也不敢说温体仁贪污。</br>  一个有能力、有手段的清廉之臣,在明末担任首辅数年……嗯,一件正事都没干过。</br>  在崇祯手下,只要不干正事,就不会有任何纰漏。</br>  如果说,崇祯是个甩锅皇帝,温体仁就是不粘锅首辅。</br>  君明臣贤,相得益彰!</br>  温体仁不粘锅到什么程度?</br>  他只要随便帮着说几句好话,而且对自己并无影响,就能挽救一些真正做事的干臣。可他就是不表态,看着做事之臣下狱,自私自利到了极点,丝毫没有内阁首辅的担当。</br>  眼见崇祯向自己看过来,温体仁立即看向张凤翼。</br>  兵部尚书张凤翼,只能硬着头皮回答:“当设五省总督,总揽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剿匪之事。”</br>  “可有合适人选?”崇祯又问。</br>  温体仁说道:“李尚书夹袋中人,该有能够胜任者。”</br>  吏部尚书李长庚立即辩驳:“臣不党不私,哪有夹(本章未完,请翻页)</br>  https://www.shw9.cchttps://m.shw9.cc </br>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0/264/20672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