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巴拿马军区司令
推荐阅读:极道剑尊、叩问仙道、机战:先驱者的归来、妖尾:我才不要当会长、大荒剑帝、彼岸之主、仙工开物、遮天记、混沌天帝诀、吞噬古帝、
在20世纪初世界各国列强眼中,美利坚是经济的巨人,军事上的矮子,政治上的隐形人,国际影响力受到严重限制。
由于大楚帝国本土八岛的存在,且占领了太平洋区域绝大多数岛屿,美国的影响力无法跨越太平洋,辐射到西太平洋地区。
由于大楚帝国中美洲两个行省的存在,美国的影响力被死死限制在墨西哥以北区域,包括墨西哥在内的北美洲以及南美各国,是美国和大楚帝国激烈争夺影响力的地区。
美利坚坚持百余年的对外政策核心“门罗主义”,其影响力范围仅止于佛罗里达和古巴,以及波多黎各。
继续向南
在委内瑞拉和巴西,就面临大楚帝国影响力的强烈辐射,双方是典型的竞争关系。
面对如此的战略困局,美利坚事实上已经将大楚帝国列为头号强敌。
同样的战略困境,在欧洲的德意志帝国身上也存在,且日益束缚了德皇威廉二世积极主导的“世界德国政策”,形成了不可调和的尖锐战略矛盾。
以英,法为主的老牌殖民主义帝国,利用广大的殖民地和强大的海上舰队,一层又一层像包粽子似的将德国影响力限制在北海以内,严密限制在欧洲大陆层面,使德意志帝国感到窒息。
其强大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影响力无法辐射出去,国际影响力与其实力严重不匹配。
正是由于相同的战略困境,使得德美两国关系迅速接近,形成了极为密切的经济联系,德意奥同盟也成为了美国主要的欧洲市场。
美国在1907年将太平洋中队升级为太平洋舰队,在此后的5年间,持续增强太平洋舰队实力,打造了多达6艘主力战列舰的强大阵容,显示了不甘于寂寞的太平洋雄心。
截止1912年初
美国共计拥有17艘战列舰,主要分布在大西洋舰队和太平洋舰队。
这其中,大西洋舰队拥有11艘主力战列舰,以装备305毫米双联装主炮的无畏舰为主,整体水平落后世界先进水准9~10年。
目前在建的三艘美制战列舰,计划将全部归属于大西洋舰队。
美国太平洋舰队拥有6艘主力战列舰,平均舰龄仅有2.7年,全部都是近5年间建造的新锐战舰,这展示了美国强大的工业能力。
作为对应举措,大楚帝国从1911年度开始,为太平洋舰队,大西洋舰队和加勒比舰队增派新锐的主力战舰,以“昆仑山”级改进丙型为主,拟每支舰队配属两艘装备343毫米主炮的主力战列舰。
另外,每支分舰队配属4~6艘装备三联装280毫米主炮的重巡洋舰,从而对美太平洋舰队形成强大制衡能力。
由于大楚帝国掌控着巴拿马运河,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非常方便的调动大西洋舰队,加勒比舰队的主战舰艇,对美国(本章未完,请翻页)
由于大楚帝国本土八岛的存在,且占领了太平洋区域绝大多数岛屿,美国的影响力无法跨越太平洋,辐射到西太平洋地区。
由于大楚帝国中美洲两个行省的存在,美国的影响力被死死限制在墨西哥以北区域,包括墨西哥在内的北美洲以及南美各国,是美国和大楚帝国激烈争夺影响力的地区。
美利坚坚持百余年的对外政策核心“门罗主义”,其影响力范围仅止于佛罗里达和古巴,以及波多黎各。
继续向南
在委内瑞拉和巴西,就面临大楚帝国影响力的强烈辐射,双方是典型的竞争关系。
面对如此的战略困局,美利坚事实上已经将大楚帝国列为头号强敌。
同样的战略困境,在欧洲的德意志帝国身上也存在,且日益束缚了德皇威廉二世积极主导的“世界德国政策”,形成了不可调和的尖锐战略矛盾。
以英,法为主的老牌殖民主义帝国,利用广大的殖民地和强大的海上舰队,一层又一层像包粽子似的将德国影响力限制在北海以内,严密限制在欧洲大陆层面,使德意志帝国感到窒息。
其强大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影响力无法辐射出去,国际影响力与其实力严重不匹配。
正是由于相同的战略困境,使得德美两国关系迅速接近,形成了极为密切的经济联系,德意奥同盟也成为了美国主要的欧洲市场。
美国在1907年将太平洋中队升级为太平洋舰队,在此后的5年间,持续增强太平洋舰队实力,打造了多达6艘主力战列舰的强大阵容,显示了不甘于寂寞的太平洋雄心。
截止1912年初
美国共计拥有17艘战列舰,主要分布在大西洋舰队和太平洋舰队。
这其中,大西洋舰队拥有11艘主力战列舰,以装备305毫米双联装主炮的无畏舰为主,整体水平落后世界先进水准9~10年。
目前在建的三艘美制战列舰,计划将全部归属于大西洋舰队。
美国太平洋舰队拥有6艘主力战列舰,平均舰龄仅有2.7年,全部都是近5年间建造的新锐战舰,这展示了美国强大的工业能力。
作为对应举措,大楚帝国从1911年度开始,为太平洋舰队,大西洋舰队和加勒比舰队增派新锐的主力战舰,以“昆仑山”级改进丙型为主,拟每支舰队配属两艘装备343毫米主炮的主力战列舰。
另外,每支分舰队配属4~6艘装备三联装280毫米主炮的重巡洋舰,从而对美太平洋舰队形成强大制衡能力。
由于大楚帝国掌控着巴拿马运河,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非常方便的调动大西洋舰队,加勒比舰队的主战舰艇,对美国(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0/576/58814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