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雅集(一)

推荐阅读:末世:物资无限叠加,高冷校花求收留盖世神医四合院之饮食男女开局变萝莉:因为太强只想睡觉九界散人剑道主宰笔趣阁不败神婿阴脉先生抗战:从东北军开始全面战争天灾末世:农家孤女独自逃荒说好F级异能,怎么全是SSS级

    比照国子,长安书院今年的生员数量有四百人。</br>  和后来不一样,学生和官员差不多,只有九月的授衣假和冬休,上限为十日,可缩减不会增加,路途较远的就只能住在书院。</br>  一期为五年,若教授或者生员自己觉着进益不足,可延至七年。</br>  草创初期,书院教授的科目,教册之类都与国子相类,不教授童子开蒙,只有那些开蒙之后,能够顺利进行阅读,书写的少年才能入书院进学。</br>  入学之前还要审查各人家世,家世清白者方得入学,什么是家世清白呢,就是三代之内直系亲属无违反乱纪事,这和国子明显不同,国子的生员看的是门户高低。</br>  长辈的官职越高,爵位越尊,功绩越大的越容易被录入国子,书院则给其他人家开了一道门缝。</br>  虽然这条门缝不大,挤进去不那么容易,可到底还是给寒门庶族以及富裕人家的子弟留了些余地。</br>  由此可见当世读书人门槛之高,即便书院放宽了条件,依旧不是普通人家可以觊觎的事情。</br>  只一个开蒙,阅读,书写就把他们死死拦在了门外。</br>  直白些来说,当世文盲率之高,后来人根本想象不到,江南的情况要比北方好上一些,汉姓家族们非常重视后代的培养,节衣缩食也要让子孙们读书识字。</br>  江南最早施行的制举,也正是基于这种汉家风气,北方的家族胡汉相杂,就不很重视这些,所以也才有了江南文风鼎盛一说。</br>  实际上江南的情形也只是对比北方而言,局面稍好一些罢了,江南的门阀世族对知识的垄断一点不比北方差了。</br>  长安书院的建立,无疑是李破搞的试验田,制度和规模以及之后的进展都不尽人意,他又不是想建另外一所国子,所以之后必然要进行一遍遍的改革。</br>  还不能都按照后来的那些学校来改,必须适合当世的情况,要和之后的科举紧密的联系在一起。</br>  所以根本谈不上什么开启民智,只能勉强算是择优而授。</br>  试验田嘛,弄个几年出点成绩就算好的,长远来看,几十年下来让局面有所改观,就是一场扎扎实实惠及天下的功绩。</br>  基于这些考量,李破对长安书院的重视也就可想而知了,兴学嘛,最重要的就是耐心,李破不缺这个,他在晋地积蓄了十几年,才能一举而定西京,靠的就是足够的耐心。</br>  …………………………</br>  进书院没费什么周章,门下省的文书在书院尤其有用,毕竟书院是门下省全程督建,而且一直在保持关注。</br>  冬天里的书院很冷清,没什么人在外面溜达,让李破稍微有些失望,看来传闻有所夸大,大家还是比较怕冷的嘛。</br>  冬日里到书院来的人,大多都打着赏雪的幌子,到了书院就都缩进了屋里,点着火盆,开起了茶话会。</br>  学生们要辛苦一些,(本章未完,请翻页)</br>   </br>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0/728/436375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