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6章科举(四)

推荐阅读:柯南之我真不是幕后黑手风月生执抄家流放不用慌,搬空库房囤货忙纵横游戏世界,从拉满被动技开始娱乐:我只想当幕后大佬这个洪荒不正经!远山破阵曲仙帝大人今天也在都市努力躺平诡秘:当愚者碰上假面愚者被关破庙冻死后,嫡兄们悔疯了

    之后是中书侍郎刘政会代表中书发言。</br>  今日的小朝会其实就是围绕着科举在进行。</br>  此次科举大考准备不足之处已经显露了出来,朝廷制定的科举规则趋于简陋,比如触角无法延及乡里。</br>  郡中应考之人多为县中举荐,带着浓重的察举制意味,弊端非常明显,县中豪强占据名额,手段花样繁多。</br>  如果长此以往,可以预见的是,只科举一事,就将陷入大规模的贪腐之中,对郡县的治理影响非常之坏。</br>  而士子到郡中应考,地方官员的权力太大,有着很大的随意性,比如大都督李靖就将数郡士子集中在了江陵,武陵,长沙等地应考。</br>  现在看来,李靖的作为对科考有所助益,可也不是长久之计,作为封疆大吏,不应该对科考之事有如此的专断之权。</br>  这无疑是朝廷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隋末战乱之后形成的局面之一,皇帝任用的得力之人抚平地方,卓有功绩之下,难免权力过大,什么事都能插上一手,或者是干脆就独断专行了。</br>  这让朝中的臣下们有所忧虑,可也没谁会没脑子的轻易置喙,要知道现在地方上独揽大权的那些人,不是皇亲国戚就是从龙之臣。</br>  在天下初定的今日,这样做是有必要而且也是有好处的。</br>  皇帝信重他们,他们大多也对得起皇帝的信重,治理地方,安抚百姓,恢复生产,曾经经过战乱磨练的他们,和平常时节的臣子可不一样。</br>  即便才能上,或者其他方面有所逊色,也能用胆识和手段来补足,他们的心理状态,尤其是那种迎难而上,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粗大神经,只会也只能出现在这些开国之臣的身上。</br>  比如说平常时节剿匪,地方官员先要琢磨一下失败的后果或者交给谁去办等等问题,这些就绝对不会出现在如今的地方守臣身上,哪里有匪患,立即进剿,手下人办事不利,马上撤职查办。</br>  然后就可能亲身上阵,都不带犹豫的。</br>  科举亦是如此……他们几乎是当仁不让的对选才大事施加了极大的影响。</br>  皇帝要办的事情,他们自然会尽其所能的去办,甚至不会计较个人之荣辱,因为他们的荣辱早已和皇室紧密的联结在了一起,皇帝信任他们,他们同样信任皇帝。</br>  ……………………</br>  中书省是制定朝廷大策的部门,同时还有起草,传达,封驳诏令等职能,这个部门本来就是起源于皇帝的机要秘书,开始时是由宦官来担任,后来才慢慢成为了外朝行政职能部门。</br>  尚书省则是实权机构,承接诏命之后,进行实际操作,所以照如今的局面,尚书省权大是顺理成章的事情。</br>  他们的缺陷之处在于,跟皇帝隔了一层,不如门下,中书和皇帝那么亲近而已。</br>  李碧没有把萧时文,温彦博两个宰相召过来,主要(本章未完,请翻页)</br>   </br>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0/728/436412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