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7章上疏(二)

推荐阅读:陆地键仙九星霸体诀在古代做个小县官女总裁的上门女婿我只是抢个机缘,怎么成天命之子宦海狂澜逍遥小医尊我走后,渣男一夜白头模拟加熬命,出世已无敌给星穹铁道来点死亡震撼

    马周的上疏言之有物,而且做足了功夫,显示出了过人的才干。</br>  比之出身名门,一身贵族习气的长孙顺德叔侄,马周的做派就是那种出身平民,埋头做事,努力上进的典型。</br>  他对文院的架构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很有超前的眼光。</br>  马周认为文院教授科目,门类太过宽泛,有些教授自恃才学,专教自己擅长的东西,喜欢卖弄学识,却对学生之长才一点也不关心,虽然名气很大,却算不得好的老师。</br>  书院招教授的时候,也以对方的名声为准,名声大的就厚待于人,名声小一些,想进书院便不可得。</br>  但那些才德俱佳之人,多数早已名显于世,哪里愿意去书院教书?</br>  如此一来,有些科目竟然找不到合适的教授。</br>  所以这方面应该得到朝廷的重视,只有好的老师,才能教出好的学生,朝廷选材大政,若是这般随意,岂不憾哉?</br>  再有就是如今无论是长安书院,还是长安海事学院,或者是各地的其他书院,都是按照国子监的模式建立的。</br>  国子监以前是什么地方,大贵族云集之处,各个自小便有名师言传身教,入国子监并不是为了求学,而是想求一个进身之阶罢了。</br>  教授的那几门基础学科,他们早已熟读,根本不用国子监的教授来教。</br>  书院则不成,都是童子入学,即便不用在文院中开蒙,可大部分人对各类基础学科都没有正经的学习过。</br>  聚在一起听教授讲学,水平参差不齐,教授们也不怎在意,只愿意好好教授那些聪慧的,或者家世好的。</br>  最终的结果就是到了大讲之时,一些学生还没有学好基础学科,听的似懂非懂,简直就是误人子弟。</br>  而其中一些本就有基础的学生,则在此期间脱颖而出,多为门户高峻的贵族子弟,于是傲视同侪,自诩聪明,实际上他们只是在家学中早行了一步而已。</br>  有鉴于此,马周建议还是按照年纪,学识,甚至是专长,在生员入学之时分门别类,先耐心的教授生员三年基础学科再说。</br>  等文理通达之时,再进入之后的专业领域……</br>  什么是此时的基础学科,那就不用多说了,先把大字练好,认得千字文,之后就是四书五经之类的儒家科目,另外还要有各种史学,术数之学等等。</br>  这个阶段基本上是养成学子的读书习惯,让他们懂得基本的做人道理和一些人情世故。</br>  后面的专业领域,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就是继续深耕下去,读一些古人的经典批注,培养自己的思想观念,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br>  如果你不愿意在这条许多人都在走的路走下去,现在则有一些其他门类可以选择,比如说外族语言,天文地理,农业,各类工匠技艺等等,朝廷需要的人才很多,这些都可以直指入仕之途。</br>  成就上也(本章未完,请翻页)</br>   </br>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0/728/436467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