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 奥拉夫的心思

推荐阅读:透视赌石王重生70年,觉醒系统从打猎开始抗战:从亮剑开始的批发帝国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倒斗模拟万次,成就人族横炼大帝我签了离婚协议要出国,总裁妻子慌了重生:开局逮到高冷校花超市偷窃侯府忘恩义?摄政王撑腰,不原谅八岁小娃,搬空渣爹库房跟着外祖一家去流放

    Cigar的工作室就在他自己的家里,一栋位于伦敦郊区小庄园里面。

    奥拉夫也是第一次来,看着里面一些他都眼馋的上世纪老古董设备,感觉不争气的口水下一秒钟就要流下来。

    对于边浪这个两辈子的华夏人来说,这里很多录音设备基本上都是听过没见过的,这次可真是大大的开了眼。

    “奥拉夫,我想你肯定也有疑惑,为什么就连Kleiber给我写的歌我都拒绝了?”

    这个问题奥拉夫在来的路上还和边浪聊起过,现在正主主动解密,那他当然想知道:“为什么?”

    “这些都是海因克尔留下来的老古董了,Kleiber给我的歌其实也很不错,用这些老古董制作出来我总觉得是差点什么……”

    这一点,边浪和奥拉夫都是认可的。

    每一个时代的音乐,尤其是乐器的音色,都是建立在硬件适配的基础上的。

    上世界的设备,肯定做不出现在这些设备做出来的音色。就像国外很多追求一比一还原原版音色的那些翻弹大神,在演奏演奏技巧已经做到无可挑剔的情况下,就只能在设备上下功夫了。

    比如Metallica的《EnterSandman》,就有很多的翻弹大神去找那时候的设备来录制,为的的就是是追求那虚无飘渺的百分百还原度!

    其实听在普通人的耳朵里,还原度8成以上就基本可以说是神还原了。

    但是在边浪他们这些专业的耳朵里面,节拍、速度、音色等等这些傍枝末节的东西都是能听出来的。

    就像是上辈子边浪听说过一个音乐发烧友,不仅能听出来播放音乐时用的是水电、火电还是风电,据说还能听出水电站发电时候水的丰沛程度。

    而Cigar的诉求肯定是想要完全沿用之前的风格,但Kleiber写的歌肯定是基于现在的设备和音色做出来的编曲,所以就算大风格和走向都和原专辑就算再接近,很多细节上还是有差别。

    具象一点来说,就是时代的气息。

    这些设备边浪看着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物,那么海因克尔在创作的时候,编曲音色这些肯定都是基于这些旧设备做出来的作品。

    举个例子,Cigar就像是一台旧时代过来的保养良好的发动机,现在想要翻新出那个时代的复古感,能做到的极限就是硬件全还原。

    如果你说要去找那个时代的油品,就是纯属做梦了。

    但,边浪这还真有!

    《EveryGrainofSand》不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产物么?

    综合以上这些因素,边浪心中已经打定了主意,如果《EveryGrainofSand》勾不起Cigar的浓烈兴趣的话,那么他就不接这单活了。

    有些时候,遗憾未必是一件不可接受的事(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0/769/78989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