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祢衡语录:李素,误国庸奴耳!
推荐阅读:娱乐:我只想当幕后大佬、这个洪荒不正经!、远山破阵曲、仙帝大人今天也在都市努力躺平、诡秘:当愚者碰上假面愚者、被关破庙冻死后,嫡兄们悔疯了、没钱赛什么车?、洪荒:闭关百万年,出关斩圣人、法师领主的工业革命、请叫我大道祖、
蔡瑁没有在蒯良那里求来他想要的支持。</br> 但他仍然选择了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趁着科举考试前的最后十几天,尽量用不会暴露、潜移默化的方式,给李素添堵,破坏荆州士人与新统治者的团结。</br> 蔡瑁这人智商还是稍微有一点的,只不过不往正道上使,专门往歪门邪道泼洒。他很快就想到,要暗中抹黑李素的统治,最好的办法就是“逼得一部分之前躲避战乱而流亡荆州寓居的名士重新愤而离开”。</br> 当然这事儿不能做得太直白,如果对方移居的可能性不大,就不能直接劝说,免得漏出破绽马脚、对方直接去李素那儿告密,事情就麻烦了。</br> 只能是先试探、看对方有点意思,再慢慢和盘托出,把对方变成同一条绳上的蚂蚱。</br> 偏偏蔡瑁这一手,一开始还真有点效果,很有可能成功——这是李素之前制定的科举制度的条款决定的,李素的科举,天生有一个硬伤,很不符合荆北地区的具体情况。</br> 那就是目前的科举,相比于战时的唯才是举,乃至原本的察举与唯才是举的结合使用,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对于非籍贯地的人才的任用和提拔,有很大的阻碍。</br> 说个最简单的,原先的察举制,郡守要推选一个祖籍是外地来的游学学者为孝廉,或者州牧要举他茂才,阻力相对还小一些。反正大家各凭本事看人脉,地方保护主义相对没那么严重。</br> 而唯才是举制更是长官意志君主好恶就能用人,在选才的籍贯问题上自然是最灵活的。</br> 但围标式科举开始后,地方上要确保“朝廷改革后,事实上依然承诺这个名额由本地大族影响控制”,就得围得更彻底,要防止捞过界,比如防止一个世家大族把隔壁郡的名额也占了,政府肯定会严格限制举子的籍贯。</br> 说个容易理解的:选才越是偏向于公平的考试,对于考试的移民打击就越严格。后世对高考移民的打击,绝对比汉末李素刚搞出来的科举制更严格。</br> 而且李素今年因为时间仓促,还建议刘备搞了南北分场考试,这样籍贯严查就更厉害了。</br> 得防止北方雍州凉州河东汉中的士子在本州郡举不上来后、托关系假装移民到南方举。</br> 还得防止有人利用南北场考试难度竞争烈度可能有差异,</br> 还要防止有北方人学了北榜友人的应试经验后、立刻赶到南方再考、发挥自己的经验优势……</br> 这种种纷繁复杂的行政堵漏考虑,结果就彻底把“外地人”的利益全盘牺牲了,你的籍贯不在这儿,你就考不了!</br> 而且这问题看似无解,科举仓促实施的第一年,只能如此,暂时牺牲这部分人为大局的制度建设让路。</br> 这一点牺牲,如果是在别的州,问题倒也不大。但是在荆州,尤其是刘备刚控制的荆北地区,却引发(本章未完,请翻页)</br> https://www.shw9.cc。https://m.shw9.cc </br>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0/997/115991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