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归己之功为天有

推荐阅读:娱乐:我只想当幕后大佬这个洪荒不正经!远山破阵曲仙帝大人今天也在都市努力躺平诡秘:当愚者碰上假面愚者被关破庙冻死后,嫡兄们悔疯了没钱赛什么车?洪荒:闭关百万年,出关斩圣人法师领主的工业革命请叫我大道祖

    第799章归己之功为天有</br>  马钧和他的西域异士朋友这套方案,之所以让李素技术上越想越可行,就是因为他们非常贴合雒阳周边的地理环境实际情况。</br>  雒阳新城用水,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新城的位置比新城旁边的伊洛水水面水位要高很多,从河里汲水上来成本太高,一百多万人要用,不可能都靠水车提甚至是提桶。</br>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盲区,连李素和诸葛亮都没有想到——伊洛水的水面水位低,这不是一贯如此的,</br>  只要往上游追溯百余里,就可以发现,伊水在流出伏牛山、进入伏牛山和邙山之间时,在龙门伊阙这个位置被山夹住,上游的水位还是很高的,绝对海拔落差能比下游流入黄河那个点位高出数十丈。</br>  是穿山冲出龙门伊阙时,损失了大量的落差和动能,短短十里龙门谷,落差就降了二十多丈,离开山区后进入河洛平原,后续一百里几乎没有再降多少,是很平缓的。</br>  罗马式修高架水渠的核心思路,就是“尽量别浪费河流、水源的天然落差”。</br>  如果有三十丈落差,要分配到一百多里路的河道沿途。天然状态下前十里就花掉了二十丈,后一百里才分十丈。</br>  那么修了高架水渠之后,前十里不能让河水下降得快,要省着点用,只降低两丈。省下来的十八丈,分给后续的一百里用。这样每一段流速都一样平稳。</br>  这种微操,在古代很难实现,罗马人其实也不是很精确,不过够用就好。</br>  玩过“刺客信条”系列那些意大利背景地图的玩家,应该都不陌生那种古罗马高架水渠遗迹的样子,知道大致是个什么落差粗糙度。</br>  现代真正对这种操作掌握精确的,是华夏的“南水北调”工程。</br>  后世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湖北方城垭口让汉水突破桐柏山后(就是李素现在要修博望-叶县-昆阳运河的那个位置),水位海拔是147米,到北平城的终点水库水面海拔是49米。</br>  总共才98米折合汉朝42丈的落差,21世纪的工程科技要实现让河水自流1300公里远的壮举。那才叫一丁点天然落差都不能浪费。</br>  哪怕是“穿黄工程”这种高难度点,都只给你7米的落差损失额度。</br>  (汉水的水从黄河底下过去,过河前高于黄河河面很多,急速下降从底下穿过去。过完黄河之后还要再抬升回来,相当于连通器原理,不能放任水位降到比黄河河面还低。这个“跨越黄河的连通器”的压力损失只许有7米。</br>  因为如果过完黄河后水位一直黄河河面还低的话,那就比北京城的海拔还低了,没法继续往北流。从新乡到北京最后500多公里,还要靠连通器反抬挽救回来的这丁点海拔,来提供自流动力。)</br>  相比之下,李素现在要发掘的技(本章未完,请翻页)</br>  https://www.shw9.cchttps://m.shw9.cc </br>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0/997/116007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