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8章 杨玉环死亡之谜 霓裳羽衣曲

推荐阅读:都市超级邪医我转投章邯再建大秦,刘邦哭麻了七十岁的我成了仙门赘婿?青云红颜重生:侦破大案后,我未来可期小惊喜奋斗在嘉靖年间从一人之下开始的十二符咒让你宣传反战,华夏进入一级战备五星人才!这员工我招定了!

    第1088章杨玉环死亡之谜霓裳羽衣曲

    然,关于杨贵妃,还有一个围绕千古的谜团。

    那就是“杨贵妃之死”。

    杨贵妃是否死亡,成了东方一个千古未解之谜。

    有的人说死了,有的人说没有死,众说纷纭。

    其中一种说法就是“马嵬坡之死”。

    天宝十四载,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次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途经马嵬驿时,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军士,一致要求处死杨国忠跟杨贵妃,随即哗变,乱刀杀死了杨国忠。

    唐玄宗言国忠乱朝当诛,然贵妃无罪,本欲赦免,无奈禁军士兵皆认为贵妃乃祸国红颜,安史之乱乃因贵妃而起,不诛难慰军心、难振士气,继续包围皇帝。

    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劝言,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赐死了杨贵妃。

    最终杨贵妃被赐白绫一条,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时年三十八岁。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写道:“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之典故。

    玄宗在安史之乱平定后回宫,曾派人去寻找杨贵妃的遗体,但未寻得。

    还有一种说法,说杨贵妃并不是被缢死,而是吞金而死。

    这种说法仅见于刘禹锡所用的《马嵬行》一诗。

    刘禹锡曾写道:“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行,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天晖。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

    从这首诗来看,杨贵妃是吞金而死的。

    陈寅恪先生曾对这种说法颇感稀奇,并在《元白诗笺证稿》中作了考证。

    陈氏怀疑刘诗“贵人饮金屑”之语,是得自“里儿中”,故而才与众说有异。

    然而,陈氏并不排除杨贵妃在被缢死之前,也有可能吞过金,所以“里儿中”才传得此说。

    还有人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流落于民间。俞平伯先生在《论诗词曲杂著》中对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作了考证。

    他认为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之本意,盖另有所长。

    如果以“长恨”为篇名,写至马嵬已足够了,何必还要在后面假设临邛道士和玉妃太真呢?

    职是之由,俞先生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

    当时六军哗变,贵妃被劫,钗钿委地,诗中明言唐玄宗“救不得”,所以正史所载的赐死之诏旨,当时决不会有。

    陈鸿的《长恨歌传》所言“使人牵之而去”,是说杨贵妃被使者牵去藏匿远地了。

    白居易《长恨歌》说唐玄宗回銮后要为杨贵妃改葬,结果是“马嵬坡下泥中土,不见玉颜空死处”,(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1/1094/128843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