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封皇太孙
推荐阅读:星际:病弱女配倒拔垂杨柳、夜宿孤棺,高冷女鬼崩溃求我别死、混民国,不借就抢、官道雄途、断绝关系后,觉醒SSS级天赋百分百爆率、问鼎:从一等功臣到权力巅峰、云养合欢宗:曹贼从仙子开始臣服、呢喃诗章、斗罗直播间:观众全是唐三仇敌!、恐游,开局病娇妹妹求我别杀她、
都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其实啊,打江山也是不易。
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往往十分珍惜这千辛万苦挣来的家业,费尽心机地订立制度,留下厚厚的祖训,不厌其烦地将一切可能影响江山社稷的大事考虑得面面俱到,并传授给子子孙孙,恨不得自己能真的多活五百年,替子子孙孙守好这美好的江山。
多活五百年显然是不可能,人最多只能活一百年,一百年之后,人走了,祖训祖制还在,祖宗如律,子孙遵循即可。
一代又一代的开国皇帝都做着江山千年万年的美梦,祖训也一代比一代详细和厚实。
可是,纵观整个历史,没有一个朝代能超过千年,过了五百年的也是寥寥无几。
坐稳江山实在是太难了,第一大难便是储君的选立。
至高无上的皇权对任何人都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而亲情在皇权之下显得格外的苍白和无力。
为了那个位子,历史上叔侄相斗,兄弟相残,弑父杀母,屠戮子女之事常有发生。
储君乃天下之根本,王朝之命脉,历朝历代都把立储当成第一大事去做。
大明朝立储的规矩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这句话的意思是皇帝和皇后生下的儿子,挑一个年龄最大的立为皇太子。
如果皇帝和皇后之间没有皇子,那么就立皇帝和其他嫔妃的年龄最大的儿子为皇太子。
如果皇帝一个儿子都没有怎么办?
祖训上还有后半句,若无子嗣,兄终弟及。
如果皇帝和皇后,嫔妃之间都没有儿子,死后皇帝的位置就由自己的弟弟来继承。
太子朱标作为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儿子,他既是嫡子也是长子,所以在大明开国之时就被确立为太子储君。
但这位早在二十多年前就被立为帝国接班人的大儿子已经当不了储君了。
所以现在对于整个大明朝来说,重新立储成了最重要的事。
现在的太子朱标虽然失去了记忆,但依然是大明朝的储君,虽然不适合再当储君,但老爷子是绝对不会废了这个大儿子改立其他皇子的。
但一个王朝只能有一个君王和一个储君,既然朱标不能废,又担不了储君的担子,唯一的办法只有立皇太孙。
既然要立皇太孙储君,那朱雄英可谓是众望所归。
无论是立嫡,还是立长,哪怕立贤,这位皇长孙全占了,不立朱雄英为皇太孙储君简直天理难容。
三日后,封皇太孙大典!
还没开始,满朝文武一大早就来到了午门外前早早等候,文官侍立于文楼之北,面西而立,武官侍立位于武楼之北,面东而立。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奉天殿燔炉檀香燃烧,烟雾缭绕,整个奉先殿广场宛如九天台阁,随着肃穆而缓慢第一通大鼓敲响,金吾卫甲士开始列阵于午门外东西两侧,旗仗队列于奉天门外东西两(本章未完,请翻页)
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往往十分珍惜这千辛万苦挣来的家业,费尽心机地订立制度,留下厚厚的祖训,不厌其烦地将一切可能影响江山社稷的大事考虑得面面俱到,并传授给子子孙孙,恨不得自己能真的多活五百年,替子子孙孙守好这美好的江山。
多活五百年显然是不可能,人最多只能活一百年,一百年之后,人走了,祖训祖制还在,祖宗如律,子孙遵循即可。
一代又一代的开国皇帝都做着江山千年万年的美梦,祖训也一代比一代详细和厚实。
可是,纵观整个历史,没有一个朝代能超过千年,过了五百年的也是寥寥无几。
坐稳江山实在是太难了,第一大难便是储君的选立。
至高无上的皇权对任何人都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而亲情在皇权之下显得格外的苍白和无力。
为了那个位子,历史上叔侄相斗,兄弟相残,弑父杀母,屠戮子女之事常有发生。
储君乃天下之根本,王朝之命脉,历朝历代都把立储当成第一大事去做。
大明朝立储的规矩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这句话的意思是皇帝和皇后生下的儿子,挑一个年龄最大的立为皇太子。
如果皇帝和皇后之间没有皇子,那么就立皇帝和其他嫔妃的年龄最大的儿子为皇太子。
如果皇帝一个儿子都没有怎么办?
祖训上还有后半句,若无子嗣,兄终弟及。
如果皇帝和皇后,嫔妃之间都没有儿子,死后皇帝的位置就由自己的弟弟来继承。
太子朱标作为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儿子,他既是嫡子也是长子,所以在大明开国之时就被确立为太子储君。
但这位早在二十多年前就被立为帝国接班人的大儿子已经当不了储君了。
所以现在对于整个大明朝来说,重新立储成了最重要的事。
现在的太子朱标虽然失去了记忆,但依然是大明朝的储君,虽然不适合再当储君,但老爷子是绝对不会废了这个大儿子改立其他皇子的。
但一个王朝只能有一个君王和一个储君,既然朱标不能废,又担不了储君的担子,唯一的办法只有立皇太孙。
既然要立皇太孙储君,那朱雄英可谓是众望所归。
无论是立嫡,还是立长,哪怕立贤,这位皇长孙全占了,不立朱雄英为皇太孙储君简直天理难容。
三日后,封皇太孙大典!
还没开始,满朝文武一大早就来到了午门外前早早等候,文官侍立于文楼之北,面西而立,武官侍立位于武楼之北,面东而立。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奉天殿燔炉檀香燃烧,烟雾缭绕,整个奉先殿广场宛如九天台阁,随着肃穆而缓慢第一通大鼓敲响,金吾卫甲士开始列阵于午门外东西两侧,旗仗队列于奉天门外东西两(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1/1343/152413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