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吃了不干净的大寒之物
推荐阅读:许辰苏芸小说镇古大帝最新章节、雏鹰的荣耀、许辰苏芸镇古大帝小说免费阅读、妖尾:我才不要当会长、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镇古大帝许辰苏芸最新章节无弹窗、不是吧君子也防、万历明君、天命之上、彼岸之主、
顺妃答道:“皇后娘娘说稍后就赶来。娘娘今日也有些身体不适,所以来得慢了些。”</p>
旁边德妃点头:“是,我已经叫人禀告皇后娘娘了。只是娘娘最近筹备过年事宜,累着了,身上正不爽快……”</p>
正说着,外头响起脚步声。</p>
是晏后到了。</p>
“妹妹,你也来了,脸上今日可好些了?”她见到绯晚,立刻关心绯晚的脸。</p>
“一日比一日好,姐姐放心。”</p>
两个人在外殿暖和了身子,去掉了寒气,再往内殿里去。</p>
皇帝躺在龙床上,面色暗黄,唇色黯淡,看上去像是重病了。</p>
晏后上前叫了两声“陛下”,他任何反应没有,只是昏睡。</p>
“定了病因么?”晏后问。</p>
旁边伺候的太医们互相看看。</p>
一个说,是身上有伤,身体虚弱时期劳累着了。</p>
另一个说,怕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脾胃失和。</p>
另一个说,是受了惊吓,伤了心神导致。</p>
晏后不等他们说完,问道:“不管什么缘故,你们商量个用药的章程来,总不能放任陛下在这里发热,只用湿帕子降温有什么用。”</p>
和庆贵妃在旁问:“文院判还没来么?”</p>
一个太医道:“回娘娘,今日文院判原本轮值,但是午后忽然头疼,说是昨夜不小心吹了风,便告假回去休息了。”</p>
晏后沉下脸:“文院判不在,你们就不能统一意见了么。各执己见,没个头绪,太医院养着你们做什么!下去,速速开方用药!”</p>
太医们惶恐告退。</p>
“微臣郑淼,太医院伤寒科医士,已煎好‘苓术散’一剂,请为陛下服用。”</p>
门外进来一个太医。</p>
带着一个助手,端一碗药。</p>
盖碗的气孔冒出热气,想是刚煎好不久,还烫着。</p>
太医们还没出门,有人便说:“郑太医,陛下病因尚无有定论,你仓促用药,万一出了差错……”</p>
“不会出差错,若有事,我一人承担。”</p>
“陛下龙体贵重,你承担得起吗?”</p>
郑淼不理会同僚,上前行礼,当众说道:</p>
“启禀各位娘娘,今日微臣当值,第一个赶来诊脉,判断陛下病情为身体虚弱加劳累,外加受惊,神魂失守。倘若静养还可应付,但陛下脉象浮滑,脾虚湿滞,升降失调,显然食用了极其寒凉之物,导致龙体不协,高热昏迷。因此需要升清降浊,补其虚,消其寒。臣以人参、白术、茯苓、薏苡仁等等八味药物配伍,导其滞,调其气。待陛下服用之后,不出半个时辰,便能上下泄出体内寒气,清醒之后再加温补调养,三五日便可痊愈了。”</p>
其他太医问他,若是半个时辰陛下不醒怎么办?</p>
郑淼道:“那便是陛下体虚到极致,不能自动运化,下官会辅以针灸,助陛下行气。”</p>
“你又不是文院判,怎敢擅用针术!”</p>
“下官虽然针灸不如文院判精妙,但也是自幼习学,进入太医院后又多得文太医指点教导,行调理脾胃之针,十拿九稳。”</p>
晏后脸色一沉:“这是你们争论的地方么?郑太医,你很有把握?”</p>
“臣有。”</p>
“好,那你就来治。”</p>
晏后发了话,其他太医不敢再多言。</p>
这时又赶来两个太医。</p>
乃是晏后惯用的心腹,从宫外被临时召来的。</p>
上前验过郑淼端来的药,没有问题,晏后便命用药。</p>
曹滨上前,带着御前宫人,在郑淼的指导下,给昏迷的皇帝灌下了药。</p>
而后郑淼和另一个太医守着,几个御前宫人在侧,其他人全都退出了内殿。</p>
和庆贵妃叫曹滨回话。</p>
“陛下今日怎么受的惊吓,又吃了什么不干净的大寒之物?你向来最是稳妥,如何能让陛下在养伤的时候发生异常?”</p>
曹滨连忙跪下:“奴才伺候不周,等陛下醒了,奴才会跟陛下请罪领罚!”</p>
这是认错。</p>
却也是让和庆贵妃不要多言处置他,毕竟他是御前的,只有皇帝能处置。</p>
但到底没说出皇帝为什么受惊又食寒。</p>
和庆贵妃看了看他,语气缓和几分,让他起来。</p>
“大家都是担心陛下,并没责怪你。接下来你仔细照料,让陛下快点好起来,比什么都强。”</p>
“奴才明白。”</p>
曹滨叩首起身,便回到内殿伺候去了。</p>
一群宫妃在外厅里坐等。</p>
没多久,在京城居住的两个隔宗的老王爷来了。又有几个阁臣入宫探病。</p>
镇国公也来了。</p>
都被安排在偏殿等候消息,免得冲撞了宫妃们。</p>
等待漫长,中途绯晚起身去后殿更衣之所。</p>
侍女趁机悄声禀报。</p>
“问过郑太医了,他说陛下没有大碍,只是吃了寒冷东西坏了肠胃,又赶上身子正虚着,才受不住昏迷的。”</p>
绯晚问:“吃了什么,打听清楚了吗?”</p>
“小林子在御前的朋友说,下午那会子,皇后娘娘来探望过陛下,带了两个食盒,走的时候食盒都空了。不过那人不在殿内伺候,所以不知具体吃了什么。”</p>
走出更衣处,和庆贵妃迎面过来。</p>
周围没旁人,和庆贵妃轻声道:“皇后娘娘今晚神色不对。”</p>
“是。”</p>
绯晚也看出来了。</p>
以晏后的性子,今晚不会来晚,来了也不会不责骂追问太医病因。而且曹滨承认错误的时候,往晏后那边飘过眼神。</p>
皇帝的昏迷,和晏后有关。</p>
只是,什么关系呢?</p>
晏后有意,还是无心之失?</p>
因一时摸不准,和庆贵妃叫侍女去备几样点心,给偏殿等候的王公朝臣们送去。</p>
实则为了探一探镇国公的情况。</p>
回去继续等待。</p>
没多久,内殿就传来动静。</p>
皇帝醒了!</p>
只是,上吐下泻,弄得御前宫人忙碌得团团转。</p>
折腾了一阵,他喝了几口米汤,体力不支继续睡下。</p>
但高烧却神奇地退了。</p>
太医们轮番上前诊脉,确定他症状已经缓解,只需静养。</p>
“郑太医有功,重赏!”</p>
晏后沉了一晚上的脸终于有所缓和,直接赏了郑淼几锭沉甸甸的金子。</p>
绯晚察言观色。</p>
发现晏后是真的松了口气的样子。</p>
看来,应该不是她故意给皇帝食用不好的东西。</p>
跟和庆贵妃对视一眼,彼此都放了心。</p>
只是,皇帝到底吃了什么呢?</p>
旁边德妃点头:“是,我已经叫人禀告皇后娘娘了。只是娘娘最近筹备过年事宜,累着了,身上正不爽快……”</p>
正说着,外头响起脚步声。</p>
是晏后到了。</p>
“妹妹,你也来了,脸上今日可好些了?”她见到绯晚,立刻关心绯晚的脸。</p>
“一日比一日好,姐姐放心。”</p>
两个人在外殿暖和了身子,去掉了寒气,再往内殿里去。</p>
皇帝躺在龙床上,面色暗黄,唇色黯淡,看上去像是重病了。</p>
晏后上前叫了两声“陛下”,他任何反应没有,只是昏睡。</p>
“定了病因么?”晏后问。</p>
旁边伺候的太医们互相看看。</p>
一个说,是身上有伤,身体虚弱时期劳累着了。</p>
另一个说,怕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脾胃失和。</p>
另一个说,是受了惊吓,伤了心神导致。</p>
晏后不等他们说完,问道:“不管什么缘故,你们商量个用药的章程来,总不能放任陛下在这里发热,只用湿帕子降温有什么用。”</p>
和庆贵妃在旁问:“文院判还没来么?”</p>
一个太医道:“回娘娘,今日文院判原本轮值,但是午后忽然头疼,说是昨夜不小心吹了风,便告假回去休息了。”</p>
晏后沉下脸:“文院判不在,你们就不能统一意见了么。各执己见,没个头绪,太医院养着你们做什么!下去,速速开方用药!”</p>
太医们惶恐告退。</p>
“微臣郑淼,太医院伤寒科医士,已煎好‘苓术散’一剂,请为陛下服用。”</p>
门外进来一个太医。</p>
带着一个助手,端一碗药。</p>
盖碗的气孔冒出热气,想是刚煎好不久,还烫着。</p>
太医们还没出门,有人便说:“郑太医,陛下病因尚无有定论,你仓促用药,万一出了差错……”</p>
“不会出差错,若有事,我一人承担。”</p>
“陛下龙体贵重,你承担得起吗?”</p>
郑淼不理会同僚,上前行礼,当众说道:</p>
“启禀各位娘娘,今日微臣当值,第一个赶来诊脉,判断陛下病情为身体虚弱加劳累,外加受惊,神魂失守。倘若静养还可应付,但陛下脉象浮滑,脾虚湿滞,升降失调,显然食用了极其寒凉之物,导致龙体不协,高热昏迷。因此需要升清降浊,补其虚,消其寒。臣以人参、白术、茯苓、薏苡仁等等八味药物配伍,导其滞,调其气。待陛下服用之后,不出半个时辰,便能上下泄出体内寒气,清醒之后再加温补调养,三五日便可痊愈了。”</p>
其他太医问他,若是半个时辰陛下不醒怎么办?</p>
郑淼道:“那便是陛下体虚到极致,不能自动运化,下官会辅以针灸,助陛下行气。”</p>
“你又不是文院判,怎敢擅用针术!”</p>
“下官虽然针灸不如文院判精妙,但也是自幼习学,进入太医院后又多得文太医指点教导,行调理脾胃之针,十拿九稳。”</p>
晏后脸色一沉:“这是你们争论的地方么?郑太医,你很有把握?”</p>
“臣有。”</p>
“好,那你就来治。”</p>
晏后发了话,其他太医不敢再多言。</p>
这时又赶来两个太医。</p>
乃是晏后惯用的心腹,从宫外被临时召来的。</p>
上前验过郑淼端来的药,没有问题,晏后便命用药。</p>
曹滨上前,带着御前宫人,在郑淼的指导下,给昏迷的皇帝灌下了药。</p>
而后郑淼和另一个太医守着,几个御前宫人在侧,其他人全都退出了内殿。</p>
和庆贵妃叫曹滨回话。</p>
“陛下今日怎么受的惊吓,又吃了什么不干净的大寒之物?你向来最是稳妥,如何能让陛下在养伤的时候发生异常?”</p>
曹滨连忙跪下:“奴才伺候不周,等陛下醒了,奴才会跟陛下请罪领罚!”</p>
这是认错。</p>
却也是让和庆贵妃不要多言处置他,毕竟他是御前的,只有皇帝能处置。</p>
但到底没说出皇帝为什么受惊又食寒。</p>
和庆贵妃看了看他,语气缓和几分,让他起来。</p>
“大家都是担心陛下,并没责怪你。接下来你仔细照料,让陛下快点好起来,比什么都强。”</p>
“奴才明白。”</p>
曹滨叩首起身,便回到内殿伺候去了。</p>
一群宫妃在外厅里坐等。</p>
没多久,在京城居住的两个隔宗的老王爷来了。又有几个阁臣入宫探病。</p>
镇国公也来了。</p>
都被安排在偏殿等候消息,免得冲撞了宫妃们。</p>
等待漫长,中途绯晚起身去后殿更衣之所。</p>
侍女趁机悄声禀报。</p>
“问过郑太医了,他说陛下没有大碍,只是吃了寒冷东西坏了肠胃,又赶上身子正虚着,才受不住昏迷的。”</p>
绯晚问:“吃了什么,打听清楚了吗?”</p>
“小林子在御前的朋友说,下午那会子,皇后娘娘来探望过陛下,带了两个食盒,走的时候食盒都空了。不过那人不在殿内伺候,所以不知具体吃了什么。”</p>
走出更衣处,和庆贵妃迎面过来。</p>
周围没旁人,和庆贵妃轻声道:“皇后娘娘今晚神色不对。”</p>
“是。”</p>
绯晚也看出来了。</p>
以晏后的性子,今晚不会来晚,来了也不会不责骂追问太医病因。而且曹滨承认错误的时候,往晏后那边飘过眼神。</p>
皇帝的昏迷,和晏后有关。</p>
只是,什么关系呢?</p>
晏后有意,还是无心之失?</p>
因一时摸不准,和庆贵妃叫侍女去备几样点心,给偏殿等候的王公朝臣们送去。</p>
实则为了探一探镇国公的情况。</p>
回去继续等待。</p>
没多久,内殿就传来动静。</p>
皇帝醒了!</p>
只是,上吐下泻,弄得御前宫人忙碌得团团转。</p>
折腾了一阵,他喝了几口米汤,体力不支继续睡下。</p>
但高烧却神奇地退了。</p>
太医们轮番上前诊脉,确定他症状已经缓解,只需静养。</p>
“郑太医有功,重赏!”</p>
晏后沉了一晚上的脸终于有所缓和,直接赏了郑淼几锭沉甸甸的金子。</p>
绯晚察言观色。</p>
发现晏后是真的松了口气的样子。</p>
看来,应该不是她故意给皇帝食用不好的东西。</p>
跟和庆贵妃对视一眼,彼此都放了心。</p>
只是,皇帝到底吃了什么呢?</p>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1/1818/202313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