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雇工

推荐阅读:炼气练了三千年都市之美女帝国为什么这种A也能有O大明皇孙千里起解影帝和他的傅先生快穿黑化:病娇哥哥,坏透了!快穿之拯救行动狂龙医婿江辰仰望

    宁波的夜,静谧而深沉。

    涂泽民独坐屋内,桌前的酒壶已空,他满脸悲痛,眼神中满是对高拱离世的哀伤……

    但,当次日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宁波的大地上,涂泽民不得不强打精神,恢复往常的工作作风和态度。

    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开海的重任,不能因个人的悲痛而懈怠。

    尽管心中仍被阴霾笼罩,但他必须振作起来。

    涂泽民本身就是一个有理想抱负的官员,他在离开京师的时候,也曾听从海瑞的劝导,要对浙江民生多关注一些。

    而涂泽民来到浙江之后,虽然大多数的精力放在了开海的诸多事务中,但对于浙江百姓民生方面也是做了很多事情。

    即便在大明朝,一提浙江,就是富庶,繁华的代名词,但在此时,浙江的富庶,跟普通的百姓并无关系,虽然,他的富庶是千千万万浙江百姓们堆积起来的。

    而在富庶的浙江,数千万百姓只有两个谋生的手段。

    第一个就是种田,当然,这也是农耕民族的老传统了。

    而第二个就是打工,这是新兴的,当然,在大明的时候还没有这个词语,但雇工、与打工的意思相差不大,都是没有卖身契,相对自由的百姓为富商提供劳动服务,来换取一定的报酬。

    当然,雇工的历史传统也很悠长,但并不主流,到了嘉靖年间算是到了一个高潮……

    嘉靖之时,浙地百姓,多有进城求工以求家庭之资者。

    或入杭州,嘉兴,或赴宁波,人潮涌动,数以十万计,其民或为丝绸之工,巧手穿梭,织就锦绣华彩,或为陶瓷匠人,精心雕琢,烧制精美器物,彼时,丝绸之业,兴盛于城,缫丝织布,技艺娴熟。其丝滑如脂,其布美如云霞。远销四海,声名远扬。陶瓷之工,亦不逊色。土坯经火,化为珍宝。或古朴典雅,或精美绝伦,内外皆求,货通八方。

    百姓勤劳,各展其能。以己之力,谋家之幸。虽劳于形,然心有所向。为生计奔波,亦为未来憧憬……

    明朝的手工业已经很发达了,特别是在传统四大项目,纺织、陶瓷、冶铁、造纸……

    浙江嘉兴石门镇的纸坊就有五十多家,每家纸坊都有八百多工人,陶瓷,纺织更是繁华,特别是朝廷在宁波确定开海之后,又迎来了一次新的爆发,杭州,宁波的纺织业从业百姓到了八十万之多……

    而涂泽民对于现在种田的百姓帮助不大,因为这都是大明朝立国之本,这是老传统了,他有心改变,也无法改变,他主要的精力都是在开海上面,也从这里出发,针对浙江的富商们制定了一些政策。

    浙江巡抚衙门,在涂泽民的主导下,专门颁布了数条保护浙江丝绸业,陶瓷业,治纸业等从业争百姓合法权益保护的地方条例。

    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得拖欠从业者的薪水,(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1/1998/217477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