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上货!上货!(2) 【大章求追定
推荐阅读:星际:病弱女配倒拔垂杨柳、夜宿孤棺,高冷女鬼崩溃求我别死、混民国,不借就抢、官道雄途、断绝关系后,觉醒SSS级天赋百分百爆率、问鼎:从一等功臣到权力巅峰、云养合欢宗:曹贼从仙子开始臣服、呢喃诗章、斗罗直播间:观众全是唐三仇敌!、恐游,开局病娇妹妹求我别杀她、
第93章上货!上货!(2)【大章求追定】
紫宸殿,位于大庆殿西北。
乃是大宋礼殿之一,用途相对单一。
除了每月朔参之外,就是每年的天子圣节时,作为寿殿启用。
此外,少数时候,还会用来招待入京朝贺的辽使,又或者作为慰劳入京赴阙的元老、大将的宴殿。
在紫宸殿后,有一个规模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紫宸殿大小的后殿。
这就是俗称的便殿。
朔朝退朝后,天子再坐之地,也是真正的议事之地。
紫宸殿的后殿,和垂拱殿后殿一样,都设有座椅。
每班大臣引见,两拜之后,就可以坐下来奏事。
若是无事,领班大臣,再拜之后,就会率先退殿,然后本班大臣,以次迤逦退殿,这就是宋史上常常能看到的‘卷班’。
此时,太阳已经完全升起。
便殿外的回廊上,阳光灿烂。
赵煦端坐在便殿的北方坐褥上,看着又一班大臣卷班而走。
今日三省六部,都和商量过一样,平静无事。
直到,殿外的引见司军头一声通传:“礼部群臣入奏!”
于是,赵煦将身体坐直,看向殿门处。
见着一个熟悉的身影,带着一行七八个大臣,持芴而入。
赵煦认得他,是韩忠彦,韩琦的儿子。
“臣礼部尚书忠彦,率礼部上下,恭祝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圣躬万福!”
群臣在其身后,持芴跟着对御座上的赵煦以及赵煦身后的两宫拜了两拜。
等韩忠彦坐下来,其他大臣才依着官位,次第坐下。
“礼部今日,可有事奏?”
与迎阳门下听政不同,紫宸殿是正殿,自有内臣引问。
在韩忠彦位置后面,持芴而坐的李定,立刻就起身持芴拜道:“臣有事上奏!”
“李侍郎请说!”太皇太后的声音在帷幕后传来。
李定如今正炙手可热。
一纸上书,拿下了在元丰时代备受大行皇帝信爱的整个京东路都转运使司。
于是,坊间议论,以李定比当年仁庙时代的包拯包孝肃。
若是两宫听政已久,大概不会将这点事情看的有多重。
可她们才刚刚听政,大多数事务都没有经验。
自然难免看重舆论,也看重有着光环加身的李定。
“臣昨日回朝,上书已言京东路诸弊……”李定用着洪亮的声音,上奏着:“蒙太皇太后、皇太后及皇帝陛下垂青,赐臣以金鱼袋,赏臣紫袍,臣感激涕零!”
李定如今正是精神饱满,战斗意志最鼎盛的时候。
昨日回京,两宫亲自遣使慰劳。
然后,朝野上下都是称颂。
无论是旧党大臣,还是新党执政,都说他李定是当代能吏。
坊间议论,更是将他比作了仁庙时代的包孝肃,甚至范文正。
所以,他说话的声音,自然也大了起来。
便听着帷幕后的太皇太后道:“李侍郎,为国奔走,辛劳(本章未完,请翻页)
紫宸殿,位于大庆殿西北。
乃是大宋礼殿之一,用途相对单一。
除了每月朔参之外,就是每年的天子圣节时,作为寿殿启用。
此外,少数时候,还会用来招待入京朝贺的辽使,又或者作为慰劳入京赴阙的元老、大将的宴殿。
在紫宸殿后,有一个规模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紫宸殿大小的后殿。
这就是俗称的便殿。
朔朝退朝后,天子再坐之地,也是真正的议事之地。
紫宸殿的后殿,和垂拱殿后殿一样,都设有座椅。
每班大臣引见,两拜之后,就可以坐下来奏事。
若是无事,领班大臣,再拜之后,就会率先退殿,然后本班大臣,以次迤逦退殿,这就是宋史上常常能看到的‘卷班’。
此时,太阳已经完全升起。
便殿外的回廊上,阳光灿烂。
赵煦端坐在便殿的北方坐褥上,看着又一班大臣卷班而走。
今日三省六部,都和商量过一样,平静无事。
直到,殿外的引见司军头一声通传:“礼部群臣入奏!”
于是,赵煦将身体坐直,看向殿门处。
见着一个熟悉的身影,带着一行七八个大臣,持芴而入。
赵煦认得他,是韩忠彦,韩琦的儿子。
“臣礼部尚书忠彦,率礼部上下,恭祝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圣躬万福!”
群臣在其身后,持芴跟着对御座上的赵煦以及赵煦身后的两宫拜了两拜。
等韩忠彦坐下来,其他大臣才依着官位,次第坐下。
“礼部今日,可有事奏?”
与迎阳门下听政不同,紫宸殿是正殿,自有内臣引问。
在韩忠彦位置后面,持芴而坐的李定,立刻就起身持芴拜道:“臣有事上奏!”
“李侍郎请说!”太皇太后的声音在帷幕后传来。
李定如今正炙手可热。
一纸上书,拿下了在元丰时代备受大行皇帝信爱的整个京东路都转运使司。
于是,坊间议论,以李定比当年仁庙时代的包拯包孝肃。
若是两宫听政已久,大概不会将这点事情看的有多重。
可她们才刚刚听政,大多数事务都没有经验。
自然难免看重舆论,也看重有着光环加身的李定。
“臣昨日回朝,上书已言京东路诸弊……”李定用着洪亮的声音,上奏着:“蒙太皇太后、皇太后及皇帝陛下垂青,赐臣以金鱼袋,赏臣紫袍,臣感激涕零!”
李定如今正是精神饱满,战斗意志最鼎盛的时候。
昨日回京,两宫亲自遣使慰劳。
然后,朝野上下都是称颂。
无论是旧党大臣,还是新党执政,都说他李定是当代能吏。
坊间议论,更是将他比作了仁庙时代的包孝肃,甚至范文正。
所以,他说话的声音,自然也大了起来。
便听着帷幕后的太皇太后道:“李侍郎,为国奔走,辛劳(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2/2088/228697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