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灵活的红线

推荐阅读:星际:病弱女配倒拔垂杨柳夜宿孤棺,高冷女鬼崩溃求我别死混民国,不借就抢官道雄途断绝关系后,觉醒SSS级天赋百分百爆率问鼎:从一等功臣到权力巅峰云养合欢宗:曹贼从仙子开始臣服呢喃诗章斗罗直播间:观众全是唐三仇敌!恐游,开局病娇妹妹求我别杀她

    第423章灵活的红线

    元祐元年三月壬寅(十五),望参日,在京文臣朝官以上不厘务者,皆至紫宸殿。

    朔参、望参、六参、日参。

    国朝四种朝谒制度,划分出四种不同级别的官员生态。

    其中望参的地位和级别最低。

    因为望参是‘在京不厘务之朝官以上’参与的朝会。

    便是过去,也都是个流程。

    先帝在位十九年,实际上出现在望参朝的次数,可能连三十次都没有。

    当今即位,两宫听政以来,更是一次都没有出现过在望参朝上。

    大家都只是在紫宸殿上对着空无一人的帷幕和坐褥,拜上两拜,就算结束。

    然后就可以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但今天却是个例外。

    当参朝大臣们,穿着公服,拿着朝笏,踏着仲春时节的晨雾,来到了内东门下时。

    他们赫然发现,内东门下已经熙熙攘攘,站满了宰执和待制大臣。

    朱紫之服,充斥在宫门下。

    什么情况?

    许多大臣的脑子一下子被惊醒,睡眼松醒的眼睛立刻变得光彩熠熠。

    然后一个个乖乖的,自动排到了队伍最末端。

    待到了紫宸殿上,他们就知道,为何如此了?

    果真是出大事!

    两宫慈圣,亲临紫宸殿,并命宰相韩绛,当殿宣读了诏书。

    以廷推之法,选执政大臣!

    于是,整个汴京城顿时都被这个事情惊动。

    早就准备好的汴京新报当即推出了加急的特刊。

    一时,满大街都是叫卖的报童的声音。

    “卖报!卖报!”

    “当今圣上特旨,命宰臣廷推执政!”

    “本报评论员胡飞盘对此评论:此汉唐未有之有事,商周所不能为之政,皇宋臣民,生逢盛世,得遇明君,实乃三生有幸!”

    曾布推开临街的窗,看向楼下正在叫卖着的报童。

    那是几个十岁左右的孩子,他们穿着青色的粗麻布衣,头上的发鬓,梳的整整齐齐,看不出脏乱的样子。

    他们捧着手里的小报,胸口都挂着一个装钱的褡裢,走起路来,铜钱在褡裢里叮叮咚咚的响着。

    曾布看着这些孩子,远去的背影,眼睛渐渐眯起来。

    “子宣在看什么?”坐在他对面的人,微笑着问道。

    “汴京新报雇的这些报童。”曾布回答着:“听人说,汴京新报雇他们,都签了契书,管他们吃住,还请了人教他们读书识字。”

    那人笑了笑,道:“不瞒子宣,某还亲自去汴京新报给这些报童租的官廨和私塾看过呢。”

    “那些官廨皆在外城的永泰坊中……。”

    “永泰坊?”曾布皱起眉头来:“就是致远务所在吧!”

    致远务,是枢密院下属的机构,主要饲养、管理着在京驴马骡牛等载乘牲畜,并向商贾提供租赁服务。

    其与直属三衙有司的车营务,实际上是两块招牌,一个衙门。

    需要出征的时候,它就是车(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2/2088/228743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