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4章 进击的吕惠卿(2)
推荐阅读:星际:病弱女配倒拔垂杨柳、夜宿孤棺,高冷女鬼崩溃求我别死、混民国,不借就抢、官道雄途、断绝关系后,觉醒SSS级天赋百分百爆率、问鼎:从一等功臣到权力巅峰、云养合欢宗:曹贼从仙子开始臣服、呢喃诗章、斗罗直播间:观众全是唐三仇敌!、恐游,开局病娇妹妹求我别杀她、
第1004章 进击的吕惠卿(2)
“吕惠卿啊吕惠卿……真不愧是你啊!”
赵煦喃喃自语着,眼前似乎闪现着,那个个子不高,身材消瘦,但眼神坚定,杀气腾腾,宛如一把出鞘的杀人利刃一般的大臣。
作为当代士大夫中,绝无仅有的异类。
吕惠卿从他踏上政坛以来,所作所为,无不是在挑战着他人的敏感神经与政坛的规则。
为下吏,必凌于上官之上!
为一方守臣,必破除陈规陋习!
为儒生而读老庄,又用老庄之说饰商君之法。
为士大夫却著书辩杀!
为人臣却上书言‘天子如何无为,大臣如何有为’。
于是,上上辈子的赵煦,召见之后却不敢用,只能赶紧把他打发出去,让他去祸害其他人。
彼时的赵煦,只是觉得吕惠卿他把握不住,控制不了。
却不明白,为何把握不住,缘何控制不了。
如今,赵煦却是看明白了。
“吕惠卿者,用好了,自然是一把破山伐庙,移风易俗的利剑!”
赵煦拿着大唐赐给张义潮及其后人的节度金印和吕惠卿的奏疏,慢慢的站起身来。
“可他若用不好……”
“将来,恐怕是我赵家的克伦威尔!”
正如王安石的秉政风格,是以师臣自居,自比于周公,要求皇帝对其言听计从,无条件信任。
但王安石,也就到为止了。
师臣始终是臣,对王安石来说,一旦皇帝对他表现出怀疑,不肯再给与完全的信任。
那他就会,毫不犹豫的辞相。
根本不需要皇帝暗示,他自己就会挂印而去。
吕惠卿就不一样了。
他若执掌了大权的话,皇帝若能掌控朝政,压得服大臣,还则罢了。
若不能……
请陛下循天道,无为而治!
天下事,但请交给微臣!
不然……
伊霍之事,臣能为之!
这是吕惠卿会做的,也能做的事情。
想到这里,赵煦忽然就笑了:“上上辈子,若朕敢用吕惠卿……”
“那么,赵佶恐怕根本上不了位!”
吕惠卿这种人,根本不懂什么叫认输!
议嗣会议上,一旦他的主张不能得到通过,那他立刻就会暴起,以宰相的名义,发布诏书,控制皇城,进而召集文武百官,裹胁百官的力量,与太后曾布斗。
什么端王?
此轻佻之人,望之不似人君!
一句话就可以否了。
这绝对是吕惠卿会做,能做,也敢做的事情。
只看他现在,送回来的奏疏就知道了。
奏疏上,吕惠卿一共说了三件事情。
第一:他告诉赵煦,臣已经和梁乙甫谈好了。
归义军后人,有家谱或者说得出祖上的,大宋全部按照五十贯精铁钱一个人的价格赎买。
梁乙甫也已经答应了。
另外,臣还花了一万贯精铁钱,从梁乙甫那里买来了故归义军节度使的印绶、官服、仪仗。
这些东西,是梁乙甫贪图臣许诺的精铁钱,派人去兴庆府的西夏国库里弄出来的。
兴庆府从此,肯定会对梁乙甫百般提防。
兄妹恐怕从此就要彻底反目了。
第二:吕惠卿告诉赵煦,他已经在兰州和熙州,按照赵煦的意思分别建立了‘棉花立券所’,总责每年熙河诸州的棉庄收购、议价、定价事。
这确实是赵煦让他做的事情。
但赵煦没有想到的是,吕惠卿做的过于漂亮了!
吕惠卿发给了赵煦一份详细的棉花立券所的规章制度。
按照吕惠卿的办法,从此以后,熙河的棉庄,就进入官榷民买的时代!
熙河路上下,所有棉庄的棉花,在播种的那一刻,就会和立券所,约定一个棉花契书。
事先约定好,价格的上限和下限,并给付定金。
等到收获的时候,立券所的商贾,就会组团来棉庄,现场进行买扑。
买扑价格范围,按照事先约定的收购下限与上限来进行投标。
这还不止,在吕惠卿的设计中,这棉花立券所,虽然是官方机构。
但,立券所只和棉庄主签定收购券书,约定收购价格下限和上限。
但真正拿钱收购棉花的,却是持有立券所颁发的‘棉商牙贴(执照)’的商贾。
至于为何官府不直接下场?
吕惠卿解释说,这是循旨意,按福建故事为之。
福建的期货买卖,就是民间商贾和民间田主互相约定、立契。
此外他还说,若官府随意介入其中,恐有‘与民争利’之嫌。
不若让民间商贾介入,使其购棉输入京城。
如此,百姓得利,朝廷可以避免贪污、浪费,汴京的作坊也能及时得到棉花原料。
可谓三赢!
至于第三件事情。
则是和西域有关。
吕惠卿说,青唐城那边的阿里骨派人来禀报说,西域那边似乎在打仗,丝路已经中断,从西域来的胡商数量锐减。
故此他请求,允许他组织一个使团前往西域,看看到底是怎么个事?
人他都已经选好,只要赵煦点头,立刻就能出发。
这三个事情,每一个都彰显着浓浓的吕惠卿个人风格——胆大、主观能动性极强,而且,极为狂妄。
是的,狂妄!
就拿归义军的金印来说吧。
本来,赵煦是让吕惠卿和礼部、陕西,分别负责和梁乙甫以及兴庆府的小梁太后谈。
让吕惠卿去和梁乙甫谈归义军后人的赎回之事,让礼部、陕西去和小梁太后谈归义军灭亡后,被党项所缴获的大唐所赐印绶、仪仗、官服的赎买之事。
结果,吕惠卿在接到任务后,根本没有请示,直接就和梁乙甫谈妥了。
甚至,他可能是主动做的这个事情。
不然,梁乙甫怎么会派人去兴庆府,把藏在西夏宗庙里的归义军印绶、仪仗和官服都给偷了出来?
偏,吕惠卿还很有道理的在奏疏里,和赵煦大吹特吹——若将来西贼内乱,必有今日之故。
确实!
本来,兴庆府里的小梁太后和领兵在外,不敢回去的梁乙甫就几乎互相不信任了。
之所以没有明着分裂,纯粹是外敌在前,被迫抱团取暖。
可梁乙甫对兴庆府的命令,却已是听调不听宣的状态。
他自己拉一帮人,以国相、左厢都统军的名义盘踞在灵州,并以武力控制河西走廊
兴庆府那边的命令,合他的意就听,不合他的意就不听。
搞得兴庆府里的小梁太后,跑去上京城告了好几次状——这是耶律洪基在炫耀辽国军威的时候,告诉赵煦的。
耶律洪基甚至还想拉着赵煦,一起去调停党项人的‘兄妹纷争’。
至于是不是物理调停,耶律洪基没说,赵煦也没问。
在如此情况下,吕惠卿这么一搞,必然惹恼兴庆府的那个小梁太后。
小梁太后,赵煦上上辈子与之隔空交过手。
所以赵煦知道,那就是一个志大才疏,偏偏自以为是的女人。
故此,吕惠卿还真没说错——将来党项人真的内战,他今天的所作所为,绝对是诱因之一。
就是……
吕惠卿难道就不知道,他这么做,等于得罪了,本来受赵煦诏书,去和小梁太后谈判的礼部与陕西有司官员吗?
他这种行为,说的不好听,叫截胡、摘桃子。
赵煦猜,吕惠卿知道。
他是何等聪明的人?
怎能不知这个?
但他就是做了。
这就是赤裸裸的蔑视着礼部与陕西有关方面,负责谈判的人。
从主管礼部的刑恕,到具体负责和西夏接洽的陕西转运使范纯粹,他全得罪了!
然而……
“吕惠卿不在乎!”赵煦轻声说着,揣测着吕惠卿的心情。
依赵煦对吕惠卿的了解,他恐怕还很得意!
只是……
“他难道不在乎朕猜忌他?”
吕惠卿这般行径,上纲上线一点,是独走!
未得旨意,就我行我素。
相当于,沿边的武将,未按汴京官家赐下的阵图,甚至没有遮掩,直接排兵布阵。
换其他任何一位赵官家,此刻就已有使者,带着旨意直奔熙河。
他吕惠卿最少也要削一官,丢掉大半权柄。
严重的话,直接罢官,让他回福建去当宅男!
所以啊……
“他在试探朕?”赵煦摩挲着双手,越想越觉得确实如此!
其他人,或许不会。
但吕惠卿,确实做得出这样的事情!
这货就没有敬畏之心!
更不懂什么叫害怕?
只要被他抓住机会,他就会梭哈!
所以,这一次,吕惠卿和当年在汴京推动市易法一样梭哈了!
他押上了所有!
他赌赵煦会容忍他!
正如当年的市易法,吕惠卿就是瞧准赵煦的父皇,想要搞钱的心思。
赵煦捏着手里的奏疏,拿到烛台前,又看了一遍。
最终,他的视线停在棉花立券所的那些规章制度上。
良久,赵煦吁出一口气,然后笑了起来:“吕吉甫!”
“汝赢了!”
赵煦不得不承认,那福建子赌赢了。
他摸准了赵煦的脉搏,算到了赵煦的心思。
不用看别的,单看棉花立券所的那些规章制度就知道了。
他吕惠卿过去是什么人?
酷吏!
为了搞钱,无所不用其极的酷吏!
熙宁变法开始后,吕惠卿就是第一个带头,借变法对百姓、商贾敲骨吸髓,从这些人身上吸血填补国库的大臣。
王子京、吴居厚、蹇周辅在吕惠卿面前,都是弟弟。
但现在,吕惠卿却摇身一变,开始大声疾呼官府要避免‘与民争利’。
甚至把棉花立券所这种一看就知道,政绩无数,油水丰厚的事情送到商贾手里。
搞不好,吕惠卿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已经和熙河的地头蛇谈好了。
他、地头蛇们,再加上向家、高家,大家一起分肥。
当然,吕惠卿可能会装模作样的,漏点残羹剩汤给别人。
可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这么搞了以后,熙河的棉庄主和官僚集团、军事贵族,就真的绑在一起了!
熙河军事棉田贵族集团,从此成型!
汉之陇右子弟、隋唐之关陇军事集团,都是这么玩的。
这就是赵煦为什么会认为,吕惠卿可能是赵家的克伦威尔。
这货若有克伦威尔的机会和权力。
他真的能做克伦威尔!
至于为什么是克伦威尔,而不是司马懿、杨坚?
答案在吕惠卿的为人。
他这个人,其实是个理想主义者。
只不过,他和王安石、司马光不一样。
赵煦在现代看过他的著作《老子注》、《庄子义》、《县法》等存世下来的书。
按照赵煦的老师的说法——吕惠卿之书,看似通篇老庄清静无为,但只要认真看,就能从字缝里看出字来——天子无为,大臣有为!
简单的说,就是儒家思想版的虚君共和。
这是从王安石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王安石只想当师臣,吕惠卿却不止想做师臣,还想把这个制度固定下来——皇帝是圣人,那自然什么都听他的。
可若皇帝不是圣人呢?
那就选个圣人(譬如他吕惠卿)来辅佐皇帝!
至于皇帝干什么?
当然是在宫中猛猛造人,争取早日给天下生一个圣人皇嗣!
想着这些,赵煦的视线就已经扫到了吕惠卿请求允许他派人出使西域,去看看西域情况、虚实的文字上。
“他真的,只是想去看看?”
赵煦怎么不信呢?
吕惠卿做事,会无的放矢?
他胆子大的很!
没有他不敢做的事情!
所以……
赵煦目光闪烁:“他该不会想学老刘家的汉使吧?”
遥想大汉当年,汉使走遍四方。
主打的就是到处开嘲讽,拿自己的命,赌别人一国社稷、万民生死!
他若开嘲讽,激怒了别人,被别人杀了,那自有汉军为他复仇。
而他的妻儿父母,则都能完成阶级跃迁。
若对方在其的威逼恐吓前软了、怂了,甚至是投了、降了。
那就更妙了!
回朝之后,功名利禄滚滚来!
若是别人,是没有这个胆子的。
但吕惠卿的话……
就没有他不敢做的事情!
“朕得好好训斥他一番!”赵煦转过身去,走向案台。
吕惠卿是一把无双利剑!
既能伤人,也能伤己。
这一点,赵煦在他的上上辈子就知道。
上上辈子的他,没有把握,不敢握持这把无双利剑。
但现在,他想尝试一下,握着这把剑的感觉。
哪怕被割得遍体鳞伤,赵煦也认了。
不止是因为,他想挑战一下自己。
同时也是因为,赵煦知道,志同道合的朋友难得,志同道合的君臣就更少了!
况且吕惠卿所求,赵煦其实也不是不能答应。
只不过,不能是他去做这个虚君。
除此之外,爱谁谁!
他甚至做好了,他的子孙被起义的工人/军队,送上断头台的准备。
活了三世的赵煦,现在底线低得很。
他所求的,不过是别叫自己死后的骸骨被人挖出来,被野狗叼着跑而已。
至于其他的?
子孙自有子孙福!
况且,说老实话,其实赵煦感觉,搞不好虚君的大宋,会有更长的国祚。
毕竟,虚君就等于不需要负责。
没有责任,自然就没有罪行。
(本章完)
“吕惠卿啊吕惠卿……真不愧是你啊!”
赵煦喃喃自语着,眼前似乎闪现着,那个个子不高,身材消瘦,但眼神坚定,杀气腾腾,宛如一把出鞘的杀人利刃一般的大臣。
作为当代士大夫中,绝无仅有的异类。
吕惠卿从他踏上政坛以来,所作所为,无不是在挑战着他人的敏感神经与政坛的规则。
为下吏,必凌于上官之上!
为一方守臣,必破除陈规陋习!
为儒生而读老庄,又用老庄之说饰商君之法。
为士大夫却著书辩杀!
为人臣却上书言‘天子如何无为,大臣如何有为’。
于是,上上辈子的赵煦,召见之后却不敢用,只能赶紧把他打发出去,让他去祸害其他人。
彼时的赵煦,只是觉得吕惠卿他把握不住,控制不了。
却不明白,为何把握不住,缘何控制不了。
如今,赵煦却是看明白了。
“吕惠卿者,用好了,自然是一把破山伐庙,移风易俗的利剑!”
赵煦拿着大唐赐给张义潮及其后人的节度金印和吕惠卿的奏疏,慢慢的站起身来。
“可他若用不好……”
“将来,恐怕是我赵家的克伦威尔!”
正如王安石的秉政风格,是以师臣自居,自比于周公,要求皇帝对其言听计从,无条件信任。
但王安石,也就到为止了。
师臣始终是臣,对王安石来说,一旦皇帝对他表现出怀疑,不肯再给与完全的信任。
那他就会,毫不犹豫的辞相。
根本不需要皇帝暗示,他自己就会挂印而去。
吕惠卿就不一样了。
他若执掌了大权的话,皇帝若能掌控朝政,压得服大臣,还则罢了。
若不能……
请陛下循天道,无为而治!
天下事,但请交给微臣!
不然……
伊霍之事,臣能为之!
这是吕惠卿会做的,也能做的事情。
想到这里,赵煦忽然就笑了:“上上辈子,若朕敢用吕惠卿……”
“那么,赵佶恐怕根本上不了位!”
吕惠卿这种人,根本不懂什么叫认输!
议嗣会议上,一旦他的主张不能得到通过,那他立刻就会暴起,以宰相的名义,发布诏书,控制皇城,进而召集文武百官,裹胁百官的力量,与太后曾布斗。
什么端王?
此轻佻之人,望之不似人君!
一句话就可以否了。
这绝对是吕惠卿会做,能做,也敢做的事情。
只看他现在,送回来的奏疏就知道了。
奏疏上,吕惠卿一共说了三件事情。
第一:他告诉赵煦,臣已经和梁乙甫谈好了。
归义军后人,有家谱或者说得出祖上的,大宋全部按照五十贯精铁钱一个人的价格赎买。
梁乙甫也已经答应了。
另外,臣还花了一万贯精铁钱,从梁乙甫那里买来了故归义军节度使的印绶、官服、仪仗。
这些东西,是梁乙甫贪图臣许诺的精铁钱,派人去兴庆府的西夏国库里弄出来的。
兴庆府从此,肯定会对梁乙甫百般提防。
兄妹恐怕从此就要彻底反目了。
第二:吕惠卿告诉赵煦,他已经在兰州和熙州,按照赵煦的意思分别建立了‘棉花立券所’,总责每年熙河诸州的棉庄收购、议价、定价事。
这确实是赵煦让他做的事情。
但赵煦没有想到的是,吕惠卿做的过于漂亮了!
吕惠卿发给了赵煦一份详细的棉花立券所的规章制度。
按照吕惠卿的办法,从此以后,熙河的棉庄,就进入官榷民买的时代!
熙河路上下,所有棉庄的棉花,在播种的那一刻,就会和立券所,约定一个棉花契书。
事先约定好,价格的上限和下限,并给付定金。
等到收获的时候,立券所的商贾,就会组团来棉庄,现场进行买扑。
买扑价格范围,按照事先约定的收购下限与上限来进行投标。
这还不止,在吕惠卿的设计中,这棉花立券所,虽然是官方机构。
但,立券所只和棉庄主签定收购券书,约定收购价格下限和上限。
但真正拿钱收购棉花的,却是持有立券所颁发的‘棉商牙贴(执照)’的商贾。
至于为何官府不直接下场?
吕惠卿解释说,这是循旨意,按福建故事为之。
福建的期货买卖,就是民间商贾和民间田主互相约定、立契。
此外他还说,若官府随意介入其中,恐有‘与民争利’之嫌。
不若让民间商贾介入,使其购棉输入京城。
如此,百姓得利,朝廷可以避免贪污、浪费,汴京的作坊也能及时得到棉花原料。
可谓三赢!
至于第三件事情。
则是和西域有关。
吕惠卿说,青唐城那边的阿里骨派人来禀报说,西域那边似乎在打仗,丝路已经中断,从西域来的胡商数量锐减。
故此他请求,允许他组织一个使团前往西域,看看到底是怎么个事?
人他都已经选好,只要赵煦点头,立刻就能出发。
这三个事情,每一个都彰显着浓浓的吕惠卿个人风格——胆大、主观能动性极强,而且,极为狂妄。
是的,狂妄!
就拿归义军的金印来说吧。
本来,赵煦是让吕惠卿和礼部、陕西,分别负责和梁乙甫以及兴庆府的小梁太后谈。
让吕惠卿去和梁乙甫谈归义军后人的赎回之事,让礼部、陕西去和小梁太后谈归义军灭亡后,被党项所缴获的大唐所赐印绶、仪仗、官服的赎买之事。
结果,吕惠卿在接到任务后,根本没有请示,直接就和梁乙甫谈妥了。
甚至,他可能是主动做的这个事情。
不然,梁乙甫怎么会派人去兴庆府,把藏在西夏宗庙里的归义军印绶、仪仗和官服都给偷了出来?
偏,吕惠卿还很有道理的在奏疏里,和赵煦大吹特吹——若将来西贼内乱,必有今日之故。
确实!
本来,兴庆府里的小梁太后和领兵在外,不敢回去的梁乙甫就几乎互相不信任了。
之所以没有明着分裂,纯粹是外敌在前,被迫抱团取暖。
可梁乙甫对兴庆府的命令,却已是听调不听宣的状态。
他自己拉一帮人,以国相、左厢都统军的名义盘踞在灵州,并以武力控制河西走廊
兴庆府那边的命令,合他的意就听,不合他的意就不听。
搞得兴庆府里的小梁太后,跑去上京城告了好几次状——这是耶律洪基在炫耀辽国军威的时候,告诉赵煦的。
耶律洪基甚至还想拉着赵煦,一起去调停党项人的‘兄妹纷争’。
至于是不是物理调停,耶律洪基没说,赵煦也没问。
在如此情况下,吕惠卿这么一搞,必然惹恼兴庆府的那个小梁太后。
小梁太后,赵煦上上辈子与之隔空交过手。
所以赵煦知道,那就是一个志大才疏,偏偏自以为是的女人。
故此,吕惠卿还真没说错——将来党项人真的内战,他今天的所作所为,绝对是诱因之一。
就是……
吕惠卿难道就不知道,他这么做,等于得罪了,本来受赵煦诏书,去和小梁太后谈判的礼部与陕西有司官员吗?
他这种行为,说的不好听,叫截胡、摘桃子。
赵煦猜,吕惠卿知道。
他是何等聪明的人?
怎能不知这个?
但他就是做了。
这就是赤裸裸的蔑视着礼部与陕西有关方面,负责谈判的人。
从主管礼部的刑恕,到具体负责和西夏接洽的陕西转运使范纯粹,他全得罪了!
然而……
“吕惠卿不在乎!”赵煦轻声说着,揣测着吕惠卿的心情。
依赵煦对吕惠卿的了解,他恐怕还很得意!
只是……
“他难道不在乎朕猜忌他?”
吕惠卿这般行径,上纲上线一点,是独走!
未得旨意,就我行我素。
相当于,沿边的武将,未按汴京官家赐下的阵图,甚至没有遮掩,直接排兵布阵。
换其他任何一位赵官家,此刻就已有使者,带着旨意直奔熙河。
他吕惠卿最少也要削一官,丢掉大半权柄。
严重的话,直接罢官,让他回福建去当宅男!
所以啊……
“他在试探朕?”赵煦摩挲着双手,越想越觉得确实如此!
其他人,或许不会。
但吕惠卿,确实做得出这样的事情!
这货就没有敬畏之心!
更不懂什么叫害怕?
只要被他抓住机会,他就会梭哈!
所以,这一次,吕惠卿和当年在汴京推动市易法一样梭哈了!
他押上了所有!
他赌赵煦会容忍他!
正如当年的市易法,吕惠卿就是瞧准赵煦的父皇,想要搞钱的心思。
赵煦捏着手里的奏疏,拿到烛台前,又看了一遍。
最终,他的视线停在棉花立券所的那些规章制度上。
良久,赵煦吁出一口气,然后笑了起来:“吕吉甫!”
“汝赢了!”
赵煦不得不承认,那福建子赌赢了。
他摸准了赵煦的脉搏,算到了赵煦的心思。
不用看别的,单看棉花立券所的那些规章制度就知道了。
他吕惠卿过去是什么人?
酷吏!
为了搞钱,无所不用其极的酷吏!
熙宁变法开始后,吕惠卿就是第一个带头,借变法对百姓、商贾敲骨吸髓,从这些人身上吸血填补国库的大臣。
王子京、吴居厚、蹇周辅在吕惠卿面前,都是弟弟。
但现在,吕惠卿却摇身一变,开始大声疾呼官府要避免‘与民争利’。
甚至把棉花立券所这种一看就知道,政绩无数,油水丰厚的事情送到商贾手里。
搞不好,吕惠卿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已经和熙河的地头蛇谈好了。
他、地头蛇们,再加上向家、高家,大家一起分肥。
当然,吕惠卿可能会装模作样的,漏点残羹剩汤给别人。
可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这么搞了以后,熙河的棉庄主和官僚集团、军事贵族,就真的绑在一起了!
熙河军事棉田贵族集团,从此成型!
汉之陇右子弟、隋唐之关陇军事集团,都是这么玩的。
这就是赵煦为什么会认为,吕惠卿可能是赵家的克伦威尔。
这货若有克伦威尔的机会和权力。
他真的能做克伦威尔!
至于为什么是克伦威尔,而不是司马懿、杨坚?
答案在吕惠卿的为人。
他这个人,其实是个理想主义者。
只不过,他和王安石、司马光不一样。
赵煦在现代看过他的著作《老子注》、《庄子义》、《县法》等存世下来的书。
按照赵煦的老师的说法——吕惠卿之书,看似通篇老庄清静无为,但只要认真看,就能从字缝里看出字来——天子无为,大臣有为!
简单的说,就是儒家思想版的虚君共和。
这是从王安石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王安石只想当师臣,吕惠卿却不止想做师臣,还想把这个制度固定下来——皇帝是圣人,那自然什么都听他的。
可若皇帝不是圣人呢?
那就选个圣人(譬如他吕惠卿)来辅佐皇帝!
至于皇帝干什么?
当然是在宫中猛猛造人,争取早日给天下生一个圣人皇嗣!
想着这些,赵煦的视线就已经扫到了吕惠卿请求允许他派人出使西域,去看看西域情况、虚实的文字上。
“他真的,只是想去看看?”
赵煦怎么不信呢?
吕惠卿做事,会无的放矢?
他胆子大的很!
没有他不敢做的事情!
所以……
赵煦目光闪烁:“他该不会想学老刘家的汉使吧?”
遥想大汉当年,汉使走遍四方。
主打的就是到处开嘲讽,拿自己的命,赌别人一国社稷、万民生死!
他若开嘲讽,激怒了别人,被别人杀了,那自有汉军为他复仇。
而他的妻儿父母,则都能完成阶级跃迁。
若对方在其的威逼恐吓前软了、怂了,甚至是投了、降了。
那就更妙了!
回朝之后,功名利禄滚滚来!
若是别人,是没有这个胆子的。
但吕惠卿的话……
就没有他不敢做的事情!
“朕得好好训斥他一番!”赵煦转过身去,走向案台。
吕惠卿是一把无双利剑!
既能伤人,也能伤己。
这一点,赵煦在他的上上辈子就知道。
上上辈子的他,没有把握,不敢握持这把无双利剑。
但现在,他想尝试一下,握着这把剑的感觉。
哪怕被割得遍体鳞伤,赵煦也认了。
不止是因为,他想挑战一下自己。
同时也是因为,赵煦知道,志同道合的朋友难得,志同道合的君臣就更少了!
况且吕惠卿所求,赵煦其实也不是不能答应。
只不过,不能是他去做这个虚君。
除此之外,爱谁谁!
他甚至做好了,他的子孙被起义的工人/军队,送上断头台的准备。
活了三世的赵煦,现在底线低得很。
他所求的,不过是别叫自己死后的骸骨被人挖出来,被野狗叼着跑而已。
至于其他的?
子孙自有子孙福!
况且,说老实话,其实赵煦感觉,搞不好虚君的大宋,会有更长的国祚。
毕竟,虚君就等于不需要负责。
没有责任,自然就没有罪行。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2/2088/847209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