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新同事
推荐阅读:炼气练了三千年、都市之美女帝国、为什么这种A也能有O、大明皇孙、千里起解、影帝和他的傅先生、快穿黑化:病娇哥哥,坏透了!、快穿之拯救行动、狂龙医婿江辰、仰望、
次日一早,清晨的阳光刚漫过情报分析部平房的砖墙,林安安听见走廊里传来干脆利落的脚步声。</p>
那声音不似普通同事,倒像训练有素的士兵,每一步都踩在节点上。</p>
“叩叩叩”办公室门被敲响。</p>
林安安抬头望去,只见一个穿军装的年轻女人站在门口,肩挎文件包,齐耳短发梳得一丝不苟,露出饱满的额头和一双锐利的丹凤眼。</p>
“林翻译官,我是李冉,来报到。”女人开口,声线清朗如晨钟,带着北方姑娘特有的爽快。</p>
她很高,目测得有一米七五左右,军装穿在身上笔挺如白杨。</p>
林安安起身握手,“快进来坐,你的位置我都收拾好了。其余事谭老跟我吩咐了,你来得正好,只剩两天就要出发去京都,我们得抓紧。”</p>
李冉没坐,反而从文件包里掏出两本厚厚的译稿范本,摊在桌上,“昨晚我把近五年中央会议的涉外译稿都过了一遍,重点标注了边界问题和贸易谈判的术语。”</p>
她指尖划过“历史遗留问题”的段落,“这里宁翻译之前用了‘historical remain issues’,但最新口径该用‘legacy issues’,我已经标红了......”</p>
林安安挑了挑眉。</p>
这女同志不仅动作快,还一眼看出了宁建译稿里的老毛病。</p>
“你看得很细,你的专业是英语跟俄语吧?”林安安递给李冉一杯热茶,“这次会议新增了边境贸易谈判环节,对方代表团里有俄语专家,你的俄语派得上大用场。”</p>
“是的。”李冉冉接过茶杯,动作干脆,“我在黑河边军当过三年翻译,跟老毛子打过不少交道。”</p>
“那行!接下来两天,我们要把所有议程过一过,模拟问答、突发状况应对,一样都不能少。”</p>
“没问题,我保证不拖后腿!”李冉军姿站得笔直,朝林安安敬了个礼。</p>
她眼里闪着光,整个人像极了靶场上待发的子弹,锐利又积极。</p>
林安安看着她这模样都笑了,感觉她精神头特好,还带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p>
两人把办公椅凑到了一块,又把资料一一整理出来,立马投入工作状态。</p>
“这是我整理的外交礼节手册,包括各国握手时长、名片递送方向这些细节,林翻译官您看看有没有遗漏。”</p>
“嗯?”</p>
林安安接过手册,有些不解,只见里面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得清清楚楚,甚至连某国代表习惯用左手递东西都做了备注。</p>
不怪李冉会做这些,因为最近宁建太会搞事情了,军区翻译这圈都知道了一件事:</p>
林翻译官虽然语言能力强,但……多数是纸上谈兵,毕竟她没被公派出过国,这一下就去那么大的场合,怕是连规矩都不懂。</p>
林安安细看了看,由衷赞叹。道:“你很细心。”</p>
她还以为李冉是替她自己准备的,只觉得她特别用心,顺便修正了一下文件中不对的地方。</p>
“各国习俗不同,所以展现出来的礼仪也会有差异,像北美多国,大部分是握手礼,没有男女之分。但欧洲国家还会有亲吻礼、吻手礼等,却不适用中方外交。</p>
还有鞠躬、合十礼、拥抱礼等也都是其余国家的习俗,并非冒犯。不过你别太担心,毕竟这是联合中央的国际外交,我们是东道主,客随主便。</p>
另外,任何宗教、政治、个人收入等都属于禁忌话题......”</p>
李冉一顿!</p>
林安安言谈之间的种种,这哪是不懂礼仪的人?</p>
李冉立马会意,神情也更认真起来,“受教了,我在基层待久了,好些细节还需要多学习,毕竟细节决定成败。”</p>
“是的,我们要万分用心,翻译可不是传声筒,而是隐形利刃。翻译的每一个词,都可能决定一场胜负。”</p>
李冉算是彻底服了。</p>
林安安觉得她精气神十足,像利刃。</p>
她觉得林安安很不一般,看着斯文恬静,内在却锋芒毕露,沉稳又可靠。</p>
接下来的三个小时,办公室里讨论声不断,伴着钢笔划过纸张的沙沙声。</p>
阳光透过窗棂,在两人身上投下移动的光影。</p>
林安安看着埋头核对译稿的李冉,忽然觉得郑军长的安排自有道理——这把来自基层的“利刃”,或许比宁建那把看似锋利却已生锈的刀,更适合守护这次中央会议的翻译防线。</p>
一早上时间下来,两人的默契度逐渐合拍。</p>
“下午我们去作战室练习模拟问答,谭老会亲自来指点。”</p>
“没问题。”</p>
林安安又看了眼时钟,“我要回家吃饭了,你要一起吗?”</p>
林安安看似和善,却是很少主动与人走近,她能开这个口,可见对李冉的喜欢。</p>
林冉有些受宠若惊!</p>
她是该拒绝的,可话到嘴边却变成了,“好啊!方便吗?”</p>
“方便,我妈做饭可好吃了。”</p>
“那……走起?”</p>
也巧,楚明舟今天团里有紧急任务,亲自带队出去了。</p>
结果就是,李冉骑车,林安安坐上了她的单车后座。</p>
林安安还感慨呢,“你们东北姑娘海拔好高,腿长,骑二八大杠都不费事。”</p>
“是吧?我是黑三省的,论身高,我们东北人还真算是拔尖的那批。抗战那会儿,我们那人人都是主力军,不仅爷们能打扛造,妇女孩童也都不差。</p>
只是……都太能打了,我们村里的爷们十不剩一,最后只能靠妇女同志立起来了。”</p>
李冉说得轻松,林安安却听得整颗心沉了沉。</p>
抗战十四年,东北人民率先举起抗战的旗帜,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与敌军展开长期斗争,无数战士与民众牺牲,数以百万计……</p>
他们可是用鲜血和生命诠释民族气节的同胞!</p>
“特别了不起。”</p>
阳光把军区大院的梧桐叶染成金绿色,二八大杠穿过满地碎光,车轮碾过石子路的声响里,夹杂着林安安轻轻的笑声:“你这骑车技术,真稳当。”</p>
“我在基层时天天骑车送译稿,有次下暴雨,我骑车摔进泥坑,译稿顶在头上愣是没湿。”</p>
“哈哈哈哈……好本事。”</p>
李冉捏了车闸,单车在楚家门口停下。</p>
那声音不似普通同事,倒像训练有素的士兵,每一步都踩在节点上。</p>
“叩叩叩”办公室门被敲响。</p>
林安安抬头望去,只见一个穿军装的年轻女人站在门口,肩挎文件包,齐耳短发梳得一丝不苟,露出饱满的额头和一双锐利的丹凤眼。</p>
“林翻译官,我是李冉,来报到。”女人开口,声线清朗如晨钟,带着北方姑娘特有的爽快。</p>
她很高,目测得有一米七五左右,军装穿在身上笔挺如白杨。</p>
林安安起身握手,“快进来坐,你的位置我都收拾好了。其余事谭老跟我吩咐了,你来得正好,只剩两天就要出发去京都,我们得抓紧。”</p>
李冉没坐,反而从文件包里掏出两本厚厚的译稿范本,摊在桌上,“昨晚我把近五年中央会议的涉外译稿都过了一遍,重点标注了边界问题和贸易谈判的术语。”</p>
她指尖划过“历史遗留问题”的段落,“这里宁翻译之前用了‘historical remain issues’,但最新口径该用‘legacy issues’,我已经标红了......”</p>
林安安挑了挑眉。</p>
这女同志不仅动作快,还一眼看出了宁建译稿里的老毛病。</p>
“你看得很细,你的专业是英语跟俄语吧?”林安安递给李冉一杯热茶,“这次会议新增了边境贸易谈判环节,对方代表团里有俄语专家,你的俄语派得上大用场。”</p>
“是的。”李冉冉接过茶杯,动作干脆,“我在黑河边军当过三年翻译,跟老毛子打过不少交道。”</p>
“那行!接下来两天,我们要把所有议程过一过,模拟问答、突发状况应对,一样都不能少。”</p>
“没问题,我保证不拖后腿!”李冉军姿站得笔直,朝林安安敬了个礼。</p>
她眼里闪着光,整个人像极了靶场上待发的子弹,锐利又积极。</p>
林安安看着她这模样都笑了,感觉她精神头特好,还带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p>
两人把办公椅凑到了一块,又把资料一一整理出来,立马投入工作状态。</p>
“这是我整理的外交礼节手册,包括各国握手时长、名片递送方向这些细节,林翻译官您看看有没有遗漏。”</p>
“嗯?”</p>
林安安接过手册,有些不解,只见里面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得清清楚楚,甚至连某国代表习惯用左手递东西都做了备注。</p>
不怪李冉会做这些,因为最近宁建太会搞事情了,军区翻译这圈都知道了一件事:</p>
林翻译官虽然语言能力强,但……多数是纸上谈兵,毕竟她没被公派出过国,这一下就去那么大的场合,怕是连规矩都不懂。</p>
林安安细看了看,由衷赞叹。道:“你很细心。”</p>
她还以为李冉是替她自己准备的,只觉得她特别用心,顺便修正了一下文件中不对的地方。</p>
“各国习俗不同,所以展现出来的礼仪也会有差异,像北美多国,大部分是握手礼,没有男女之分。但欧洲国家还会有亲吻礼、吻手礼等,却不适用中方外交。</p>
还有鞠躬、合十礼、拥抱礼等也都是其余国家的习俗,并非冒犯。不过你别太担心,毕竟这是联合中央的国际外交,我们是东道主,客随主便。</p>
另外,任何宗教、政治、个人收入等都属于禁忌话题......”</p>
李冉一顿!</p>
林安安言谈之间的种种,这哪是不懂礼仪的人?</p>
李冉立马会意,神情也更认真起来,“受教了,我在基层待久了,好些细节还需要多学习,毕竟细节决定成败。”</p>
“是的,我们要万分用心,翻译可不是传声筒,而是隐形利刃。翻译的每一个词,都可能决定一场胜负。”</p>
李冉算是彻底服了。</p>
林安安觉得她精气神十足,像利刃。</p>
她觉得林安安很不一般,看着斯文恬静,内在却锋芒毕露,沉稳又可靠。</p>
接下来的三个小时,办公室里讨论声不断,伴着钢笔划过纸张的沙沙声。</p>
阳光透过窗棂,在两人身上投下移动的光影。</p>
林安安看着埋头核对译稿的李冉,忽然觉得郑军长的安排自有道理——这把来自基层的“利刃”,或许比宁建那把看似锋利却已生锈的刀,更适合守护这次中央会议的翻译防线。</p>
一早上时间下来,两人的默契度逐渐合拍。</p>
“下午我们去作战室练习模拟问答,谭老会亲自来指点。”</p>
“没问题。”</p>
林安安又看了眼时钟,“我要回家吃饭了,你要一起吗?”</p>
林安安看似和善,却是很少主动与人走近,她能开这个口,可见对李冉的喜欢。</p>
林冉有些受宠若惊!</p>
她是该拒绝的,可话到嘴边却变成了,“好啊!方便吗?”</p>
“方便,我妈做饭可好吃了。”</p>
“那……走起?”</p>
也巧,楚明舟今天团里有紧急任务,亲自带队出去了。</p>
结果就是,李冉骑车,林安安坐上了她的单车后座。</p>
林安安还感慨呢,“你们东北姑娘海拔好高,腿长,骑二八大杠都不费事。”</p>
“是吧?我是黑三省的,论身高,我们东北人还真算是拔尖的那批。抗战那会儿,我们那人人都是主力军,不仅爷们能打扛造,妇女孩童也都不差。</p>
只是……都太能打了,我们村里的爷们十不剩一,最后只能靠妇女同志立起来了。”</p>
李冉说得轻松,林安安却听得整颗心沉了沉。</p>
抗战十四年,东北人民率先举起抗战的旗帜,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与敌军展开长期斗争,无数战士与民众牺牲,数以百万计……</p>
他们可是用鲜血和生命诠释民族气节的同胞!</p>
“特别了不起。”</p>
阳光把军区大院的梧桐叶染成金绿色,二八大杠穿过满地碎光,车轮碾过石子路的声响里,夹杂着林安安轻轻的笑声:“你这骑车技术,真稳当。”</p>
“我在基层时天天骑车送译稿,有次下暴雨,我骑车摔进泥坑,译稿顶在头上愣是没湿。”</p>
“哈哈哈哈……好本事。”</p>
李冉捏了车闸,单车在楚家门口停下。</p>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2/2151/236562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