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琉璃厂
推荐阅读:炼气练了三千年、都市之美女帝国、为什么这种A也能有O、大明皇孙、千里起解、影帝和他的傅先生、快穿黑化:病娇哥哥,坏透了!、快穿之拯救行动、狂龙医婿江辰、仰望、
卫兵们分出两人,几乎是压着他回去般,毫不客气。</p>
“我们也回去吧,多亏了这几位同志,要不我真的被那人气死!</p>
主席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他却指责我们女人抛头露面,真的太没礼貌了......”</p>
林安安声音不大,却也不小,足够几位卫兵听得清清楚楚。</p>
反正给他们也都听生气了。</p>
那股子讨厌洋鬼子的血脉跟觉醒了似的,都想好要怎么去领导那上眼药了。</p>
闹这么一出,两人散步的心思也没了,顺手推舟地回了房间。</p>
“他说我们落后……”李冉哼哼了两声。</p>
“落后?”林安安笑了,“他大概不知道,我们能把人造卫星送上天,能让万吨巨轮出海,更能在短短几十年里,让这个曾经被他嘲笑的国家,成为让他们无法超越的存在!”</p>
说着,她的目光落在自己的军装上,布料上的每道纹路,都像是刻在骨子里的骄傲。</p>
被搅了兴致,那股疲惫劲也上来了。</p>
洗漱洗漱,两人就上了床。</p>
</p>
次日清晨。</p>
京西宾馆被鸽哨声唤醒,林安安推开窗户时,看见穿蓝布衫的员工正在修剪花草,露水从剪刀尖坠下,在青砖上砸出银亮的圆点。</p>
李冉也换了套便衣,白衬衫配黑色长裤,显得她整个人精神又利索,“安安,郑军长说今天自由活动,咱们出去逛逛呗?难得来一次京都!”</p>
“嗯,本来就是要出去的。”</p>
两人出门的早,连早餐都是在街口的国营早餐铺买的,香甜的豆浆配着芝麻火烧,味道还真不一般。</p>
李冉忽然指着不远处的照相馆,“安安,我们去拍张照吧!我要寄给我妈看!”</p>
林安安见她满眼期待,只犹豫了一瞬,点点头,“可以。”</p>
照相馆的玻璃橱窗里摆着好些样板照,两人看了好一会儿,只觉得特新鲜,京都就是京都,好些东西都先进着呢!</p>
摄影师是位戴眼镜的老先生,他态度相当热情,还给两人挑了个颐和园风景图做背景,“好看吧?颐和园的风景布就我家有,独一份的!”</p>
他说话的语气还特骄傲。</p>
“你说咱们人都在北京了,还用这个背景……”</p>
李冉觉得怪怪的,又说不出来哪里怪。</p>
林安安被她这模样逗笑了,“没事,反正我们不去颐和园,拍一张也挺好看的。”</p>
“嗯。”</p>
老先生调整着三脚架,笑问道:“姑娘们外地来的吧?看这精气神,跟文工团的干事似的。”</p>
快门按下的瞬间,李冉笑得格外灿烂,林安安则笑容浅浅,恬静端庄。</p>
“麻烦帮我们洗两张。”</p>
“没问题,你们后天来取。”</p>
“好嘞。”</p>
两人出了照相馆,不紧不慢地往路口走去。</p>
“刚我问过了,去琉璃厂就在这坐车。”李冉指着路牌。</p>
“好,我们等等公交。”</p>
去琉璃厂是林安安早就想好的。</p>
京都琉璃厂是著名的文化街,有众多书店,能淘到各种古旧书籍。</p>
其中涵盖经史子集、诗词文集、野史笔记等等,运气好的,还不乏买到明清刻本、手抄本等珍稀版本。</p>
另外还有大量历代碑帖扩本。</p>
楚明舟的爱好不多,书法就是其中之一,他不善表达,但林安安都记在心里,准备买一份给他做礼物。</p>
这年头能买到这些好东西的地方可不多,来都来了,她是怎么都不会错过的。</p>
等上了公交车,寻了个位置坐下。</p>
一路过去,京都街景尽收眼底。</p>
公交车碾过珠市口大街时,晨光正给前门箭楼的飞檐镀上金边。</p>
“安安你看,卖茶汤的老爷子敲着铜盏呢!”</p>
穿对襟褂子的老汉挑着担子走过,青竹扁担在肩头压出深痕,铜盏的叮当声混着煤炉的“咕嘟”声,在晨雾里散成涟漪。</p>
配着身后的老胡同,很是有几分烟火气。</p>
“到了。”</p>
两人陆续下车。</p>
琉璃厂的牌坊在槐树影里若隐若现,匾额上的“琉璃厂”三字被岁月磨得发亮。</p>
街口的修笔摊上,老匠人正用细砂纸打磨钢笔尖,旁边竹篓里插满了待修的“英雄”牌钢笔。</p>
“安安,你闻到没,这空气里都是墨水香!”</p>
“是,去那家瞧瞧。”</p>
荣宝斋的雕花木门敞开着,穿蓝布衫的店员正在铺宣纸,雪白的纸页在晨光中泛着珍珠光泽。</p>
林安安开始一一挑选,只是没看到特别满意的。</p>
她本身的文化素养就不低,虽然不学毛笔,却对各类文人字帖略知一二。</p>
直到在货架深处找到套《淳化阁帖》拓本。</p>
锦缎函套上的盘金绣已有些褪色,打开来,北宋的书法墨迹在宣纸上流动。</p>
好字!</p>
这可是件好东西啊!</p>
而且字迹锋利中伴着洒脱,楚明舟肯定会喜欢。</p>
“同志眼光真好,这是旧拓,米芾的字。”店员用宣纸包好帖本,忙上前招呼。</p>
林安安眸底露出满意,“这本多少钱?”</p>
“三百元整。”</p>
李冉倒吸了口冷气!</p>
“那么贵?”</p>
她这模样店员倒是习以为常,“两位是外地来的吧?我们这的售价绝对良心,先不说这旧拓的珍贵程度,目前国内也就我们琉璃厂有售卖资格。”</p>
“就不能便宜点?”</p>
李冉觉得这价格太高了,都顶自己几个月工资了,跟抢钱似的……</p>
店员笑着摇摇头,“我们这概不议价。”</p>
林安安又细细检查了一遍,“就这本吧,麻烦给我包起来。”</p>
“好的。”</p>
等付了钱,她才小心翼翼地把帖本放进包里。</p>
这些老东西的价值本身就高,放到以后都能算收藏级的。</p>
捡大漏了!</p>
“我们去看看书。”</p>
“走着。”</p>
林安安跟李冉拐进胡同,随意逛着。</p>
路过角落里的旧书店时,林安安停下了脚步。</p>
店面门楣上挂着褪色的“博古斋”匾额,推门进去时铜铃轻响,惊起梁上的灰燕。</p>
店内弥漫着浓浓的樟脑与墨香气。</p>
店老板就躺在后窗旁的躺椅上,见有人来了,也不起身,只随意地招呼一句,“随便看看,还请轻拿轻放。”</p>
林安安觉得这店里的书不错,饶有兴致地挑选起来。</p>
手在一本老书上停下,轻拿了出来。</p>
泛黄的封皮上写着《金石录补》,翻开内页,夹着的银杏叶书签已碎成两半,墨迹斑斑的批注旁盖着“梁启超印”的朱红小章。</p>
林安安的呼吸陡然急促——这是清末民初的稿本!</p>
“这本……”她声音发颤。</p>
店老板微抬了抬眼皮,“姑娘好眼力,这是从王府旧藏里散出来的好东西。”</p>
“要了!”</p>
“我们也回去吧,多亏了这几位同志,要不我真的被那人气死!</p>
主席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他却指责我们女人抛头露面,真的太没礼貌了......”</p>
林安安声音不大,却也不小,足够几位卫兵听得清清楚楚。</p>
反正给他们也都听生气了。</p>
那股子讨厌洋鬼子的血脉跟觉醒了似的,都想好要怎么去领导那上眼药了。</p>
闹这么一出,两人散步的心思也没了,顺手推舟地回了房间。</p>
“他说我们落后……”李冉哼哼了两声。</p>
“落后?”林安安笑了,“他大概不知道,我们能把人造卫星送上天,能让万吨巨轮出海,更能在短短几十年里,让这个曾经被他嘲笑的国家,成为让他们无法超越的存在!”</p>
说着,她的目光落在自己的军装上,布料上的每道纹路,都像是刻在骨子里的骄傲。</p>
被搅了兴致,那股疲惫劲也上来了。</p>
洗漱洗漱,两人就上了床。</p>
</p>
次日清晨。</p>
京西宾馆被鸽哨声唤醒,林安安推开窗户时,看见穿蓝布衫的员工正在修剪花草,露水从剪刀尖坠下,在青砖上砸出银亮的圆点。</p>
李冉也换了套便衣,白衬衫配黑色长裤,显得她整个人精神又利索,“安安,郑军长说今天自由活动,咱们出去逛逛呗?难得来一次京都!”</p>
“嗯,本来就是要出去的。”</p>
两人出门的早,连早餐都是在街口的国营早餐铺买的,香甜的豆浆配着芝麻火烧,味道还真不一般。</p>
李冉忽然指着不远处的照相馆,“安安,我们去拍张照吧!我要寄给我妈看!”</p>
林安安见她满眼期待,只犹豫了一瞬,点点头,“可以。”</p>
照相馆的玻璃橱窗里摆着好些样板照,两人看了好一会儿,只觉得特新鲜,京都就是京都,好些东西都先进着呢!</p>
摄影师是位戴眼镜的老先生,他态度相当热情,还给两人挑了个颐和园风景图做背景,“好看吧?颐和园的风景布就我家有,独一份的!”</p>
他说话的语气还特骄傲。</p>
“你说咱们人都在北京了,还用这个背景……”</p>
李冉觉得怪怪的,又说不出来哪里怪。</p>
林安安被她这模样逗笑了,“没事,反正我们不去颐和园,拍一张也挺好看的。”</p>
“嗯。”</p>
老先生调整着三脚架,笑问道:“姑娘们外地来的吧?看这精气神,跟文工团的干事似的。”</p>
快门按下的瞬间,李冉笑得格外灿烂,林安安则笑容浅浅,恬静端庄。</p>
“麻烦帮我们洗两张。”</p>
“没问题,你们后天来取。”</p>
“好嘞。”</p>
两人出了照相馆,不紧不慢地往路口走去。</p>
“刚我问过了,去琉璃厂就在这坐车。”李冉指着路牌。</p>
“好,我们等等公交。”</p>
去琉璃厂是林安安早就想好的。</p>
京都琉璃厂是著名的文化街,有众多书店,能淘到各种古旧书籍。</p>
其中涵盖经史子集、诗词文集、野史笔记等等,运气好的,还不乏买到明清刻本、手抄本等珍稀版本。</p>
另外还有大量历代碑帖扩本。</p>
楚明舟的爱好不多,书法就是其中之一,他不善表达,但林安安都记在心里,准备买一份给他做礼物。</p>
这年头能买到这些好东西的地方可不多,来都来了,她是怎么都不会错过的。</p>
等上了公交车,寻了个位置坐下。</p>
一路过去,京都街景尽收眼底。</p>
公交车碾过珠市口大街时,晨光正给前门箭楼的飞檐镀上金边。</p>
“安安你看,卖茶汤的老爷子敲着铜盏呢!”</p>
穿对襟褂子的老汉挑着担子走过,青竹扁担在肩头压出深痕,铜盏的叮当声混着煤炉的“咕嘟”声,在晨雾里散成涟漪。</p>
配着身后的老胡同,很是有几分烟火气。</p>
“到了。”</p>
两人陆续下车。</p>
琉璃厂的牌坊在槐树影里若隐若现,匾额上的“琉璃厂”三字被岁月磨得发亮。</p>
街口的修笔摊上,老匠人正用细砂纸打磨钢笔尖,旁边竹篓里插满了待修的“英雄”牌钢笔。</p>
“安安,你闻到没,这空气里都是墨水香!”</p>
“是,去那家瞧瞧。”</p>
荣宝斋的雕花木门敞开着,穿蓝布衫的店员正在铺宣纸,雪白的纸页在晨光中泛着珍珠光泽。</p>
林安安开始一一挑选,只是没看到特别满意的。</p>
她本身的文化素养就不低,虽然不学毛笔,却对各类文人字帖略知一二。</p>
直到在货架深处找到套《淳化阁帖》拓本。</p>
锦缎函套上的盘金绣已有些褪色,打开来,北宋的书法墨迹在宣纸上流动。</p>
好字!</p>
这可是件好东西啊!</p>
而且字迹锋利中伴着洒脱,楚明舟肯定会喜欢。</p>
“同志眼光真好,这是旧拓,米芾的字。”店员用宣纸包好帖本,忙上前招呼。</p>
林安安眸底露出满意,“这本多少钱?”</p>
“三百元整。”</p>
李冉倒吸了口冷气!</p>
“那么贵?”</p>
她这模样店员倒是习以为常,“两位是外地来的吧?我们这的售价绝对良心,先不说这旧拓的珍贵程度,目前国内也就我们琉璃厂有售卖资格。”</p>
“就不能便宜点?”</p>
李冉觉得这价格太高了,都顶自己几个月工资了,跟抢钱似的……</p>
店员笑着摇摇头,“我们这概不议价。”</p>
林安安又细细检查了一遍,“就这本吧,麻烦给我包起来。”</p>
“好的。”</p>
等付了钱,她才小心翼翼地把帖本放进包里。</p>
这些老东西的价值本身就高,放到以后都能算收藏级的。</p>
捡大漏了!</p>
“我们去看看书。”</p>
“走着。”</p>
林安安跟李冉拐进胡同,随意逛着。</p>
路过角落里的旧书店时,林安安停下了脚步。</p>
店面门楣上挂着褪色的“博古斋”匾额,推门进去时铜铃轻响,惊起梁上的灰燕。</p>
店内弥漫着浓浓的樟脑与墨香气。</p>
店老板就躺在后窗旁的躺椅上,见有人来了,也不起身,只随意地招呼一句,“随便看看,还请轻拿轻放。”</p>
林安安觉得这店里的书不错,饶有兴致地挑选起来。</p>
手在一本老书上停下,轻拿了出来。</p>
泛黄的封皮上写着《金石录补》,翻开内页,夹着的银杏叶书签已碎成两半,墨迹斑斑的批注旁盖着“梁启超印”的朱红小章。</p>
林安安的呼吸陡然急促——这是清末民初的稿本!</p>
“这本……”她声音发颤。</p>
店老板微抬了抬眼皮,“姑娘好眼力,这是从王府旧藏里散出来的好东西。”</p>
“要了!”</p>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2/2151/236563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