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吴江三道茶

推荐阅读:乔丹,要不要和我学做老板?震惊!开局校花给我生了三胞胎最强模拟,没有选项,全继承抗日:从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开始我创世神,每天只想灭世!万古第一神战神崛起叶无缺玉娇雪综影视:狐狸精在后宫杀疯了原神,长枪依旧重生60年代纵横北境

    徐渭和吴承恩老两口……笔误划掉,没有通知赵守正巡按御史驾到。</br>  其实通知了也没用,因为说来也巧,今天是昆山知县赵二爷和吴江知县易可久商谈的日子。</br>  谈的还是那以邻为壑的历史遗留问题。</br>  因为吴江县大规模的进行溇港圩田,还修起了一道号称百里的石塘,使南太湖名存实亡,完全丧失了泄洪功能。</br>  导致太湖一旦来水,马上就会尽数涌入吴淞江,朝着昆山倾泻而来。</br>  几乎等于太湖沿岸所有州县的河水雨水,七成以上都会涌向昆山,这谁能遭得住啊?</br>  再加上下游的松江也不省心,上游来势汹汹,下游排水不畅,这才导致昆山县年年洪水年年淹。</br>  在取得了梅汛的阶段性胜利后,信心大增的赵二爷将目标定在了再接再厉、战胜夏汛,保住昆北的秋收上。</br>  谁知原本因为保住夏收,而欢欣鼓舞的士绅百姓,居然全都打起了退堂鼓。</br>  他们告诉赵二爷,放弃吧,这是不可能的完成的任务。</br>  治水大师潘季驯也告诉赵守正,仅凭松江县这条可怜的土堤,是不可能抵挡住比梅汛凶猛数倍的夏汛的!</br>  飓风来临时那汹涌的江潮,将摧枯拉朽毁掉老百姓辛辛苦苦筑起来的土堤,绝无侥幸可言……</br>  除非能修一条和吴江县一样高大坚固的石塘。</br>  或者说,能让上游的吴江、下游的华亭都开闸泄洪,这样昆山县的压力起码减半,还有一线可能顶住洪水。</br>  赵二爷比较了比较这两个条件,觉得还是试着说服一下邻县比较容易点。</br>  于是数日前他便致函吴江县,约易知县谈一谈分洪的问题。</br>  易知县乃是前科的进士,与昆山名士归有光有同年之谊。</br>  郑若曾是归有光的连襟,因着有这层关系,便主动请缨去吴江县送信,终于说动易知县同意在今日一晤。</br>  因为知县不得擅离辖区,故而双方约在两县交界的吴淞江面上一晤。</br>  但到底是在属于吴江县的高田上这边会面呢,还是在属于昆山县的高田下那边会面呢?</br>  最终还是求人的一方做了让步,到吴江的高田上来见面。</br>  其实不管是高田上、还是高田下,这个地点对赵二爷比较吃亏,因为从南山寺沿着曲曲折折的江面,要逆流而上将近八十里才能到县境。</br>  今日赵守正天不亮就出发,十六名水手奋力划船,结果直到中午才抵达了高田上附近江面。</br>  ~~</br>  那厢间,易知县早就在江畔等候多时了。</br>  看到插着‘昆山县衙’旗号的官船驶来,易知县便走出船舱,在甲板上向赵守正挥手致意。</br>  赵二爷也赶紧抱拳还礼,待到两艘官船并排停下,他便在范大同和蔡明的搀扶下,来到了吴江县的船上。</br>  “状元公,久仰久仰啊!”易知县个子很矮,其貌不扬,看到条顺盘靓还能考状元的赵二爷,就(本章未完,请翻页)</br>  https://www.shw9.cchttps://m.shw9.cc </br>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2/2684/298161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