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魏征的忧虑
推荐阅读:星际:病弱女配倒拔垂杨柳、夜宿孤棺,高冷女鬼崩溃求我别死、混民国,不借就抢、官道雄途、断绝关系后,觉醒SSS级天赋百分百爆率、问鼎:从一等功臣到权力巅峰、云养合欢宗:曹贼从仙子开始臣服、呢喃诗章、斗罗直播间:观众全是唐三仇敌!、恐游,开局病娇妹妹求我别杀她、
用过早膳,李承乾唤了宫人进殿,将一切收拾妥当,又驱散众人,独留自己与魏征在殿中。
“想必今日的太极殿,必定有大事要发生。”
魏征冷不防来了这么一句,李承乾思索片刻,心中有数却仍然多问了一句。
“师傅为何这么说?”
魏征道:“陛下执意要老臣来东宫,给殿下授课是假,应该是想做什么事情,知道老臣会进言,与其到时候言语交锋,彼此下不来台,不如提前把老臣打发走。”
李承乾思索片刻,向魏征询问:“您觉得许敬宗此人,如何?”
魏征不假思索,开口回答:“才华有之,人品全无,若将此人委以重任,必使得忠良蒙难,朝野上下惴惴不安。殿下这样说,莫不是陛下,要启用许敬宗?”
李承乾道:“高句丽的边患问题,涉及山东大族,需要一个人出面主持。此案过后,关陇大族与山东大族之间,矛盾势同水火,肯定要有一个人去做这个宣泄口。这个人,就算不死,下场也不会太好。师傅博古通今,应该知道汉朝的主父偃。”
魏征点点头,这位为武帝立下大功的功臣,最后为人污蔑,又为武帝所杀。
“汉朝初期,王国割据给朝廷的治理,造成了巨大的困扰。主父偃上疏武帝,用推恩令,削弱王侯们的势力。
六国灭亡之后,六国的贵族盘踞在地方,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大族,势力颇强,让武帝很是困扰,仍是主父偃上疏,迁徙天下豪杰富户于茂陵,充实京师的同时削弱地方大族。
匈奴南犯,又是主父偃上疏,在朔方屯田设郡,充实了北方边境,阻碍匈奴南下。武帝为了解决匈奴问题,发掘卫霍这样的将帅之才,无奈二人是奴隶出身,为朝中大族所不容。
这个时候,主父偃上疏,请求立卫氏子夫为皇后,通过姻亲将卫霍变成外戚,汉朝外戚掌兵几乎约定俗成,降低武帝任命卫霍为将帅,北击匈奴的阻力。
主父偃一生上疏不多,但他的每一道奏疏,都对汉朝的稳定和强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是,主父偃最后的下场,着实令人唏嘘。”
主父偃不是什么好人,私德也差,可武帝最后处死主父偃,跟主父偃的私德没多大关系。
推恩令,将刘姓王侯得罪了个彻底,
朔方屯田设郡,迁徙天下豪杰富户于茂陵,动了地方豪商大贾和诸侯的蛋糕。
上疏武帝立卫子夫为后,让朝中引以为傲的大族,被迫跟奴隶后人同朝,甚至还要低卫霍一等,这口气不找主父偃撒,难不成找武帝撒?
主父偃那样的人,怎会不知自己最后的下场?
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
这位能臣干吏,在得知自己穷途末路之后,选择了倒行逆施,横暴行事。
李承乾很能理解主父偃的心态,就像当初的他,(本章未完,请翻页)
“想必今日的太极殿,必定有大事要发生。”
魏征冷不防来了这么一句,李承乾思索片刻,心中有数却仍然多问了一句。
“师傅为何这么说?”
魏征道:“陛下执意要老臣来东宫,给殿下授课是假,应该是想做什么事情,知道老臣会进言,与其到时候言语交锋,彼此下不来台,不如提前把老臣打发走。”
李承乾思索片刻,向魏征询问:“您觉得许敬宗此人,如何?”
魏征不假思索,开口回答:“才华有之,人品全无,若将此人委以重任,必使得忠良蒙难,朝野上下惴惴不安。殿下这样说,莫不是陛下,要启用许敬宗?”
李承乾道:“高句丽的边患问题,涉及山东大族,需要一个人出面主持。此案过后,关陇大族与山东大族之间,矛盾势同水火,肯定要有一个人去做这个宣泄口。这个人,就算不死,下场也不会太好。师傅博古通今,应该知道汉朝的主父偃。”
魏征点点头,这位为武帝立下大功的功臣,最后为人污蔑,又为武帝所杀。
“汉朝初期,王国割据给朝廷的治理,造成了巨大的困扰。主父偃上疏武帝,用推恩令,削弱王侯们的势力。
六国灭亡之后,六国的贵族盘踞在地方,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大族,势力颇强,让武帝很是困扰,仍是主父偃上疏,迁徙天下豪杰富户于茂陵,充实京师的同时削弱地方大族。
匈奴南犯,又是主父偃上疏,在朔方屯田设郡,充实了北方边境,阻碍匈奴南下。武帝为了解决匈奴问题,发掘卫霍这样的将帅之才,无奈二人是奴隶出身,为朝中大族所不容。
这个时候,主父偃上疏,请求立卫氏子夫为皇后,通过姻亲将卫霍变成外戚,汉朝外戚掌兵几乎约定俗成,降低武帝任命卫霍为将帅,北击匈奴的阻力。
主父偃一生上疏不多,但他的每一道奏疏,都对汉朝的稳定和强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是,主父偃最后的下场,着实令人唏嘘。”
主父偃不是什么好人,私德也差,可武帝最后处死主父偃,跟主父偃的私德没多大关系。
推恩令,将刘姓王侯得罪了个彻底,
朔方屯田设郡,迁徙天下豪杰富户于茂陵,动了地方豪商大贾和诸侯的蛋糕。
上疏武帝立卫子夫为后,让朝中引以为傲的大族,被迫跟奴隶后人同朝,甚至还要低卫霍一等,这口气不找主父偃撒,难不成找武帝撒?
主父偃那样的人,怎会不知自己最后的下场?
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
这位能臣干吏,在得知自己穷途末路之后,选择了倒行逆施,横暴行事。
李承乾很能理解主父偃的心态,就像当初的他,(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3/3219/850436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