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看看你真正的本事
推荐阅读:沈青云周雪小说全文免费在线阅读、重生就是这个样子的、老祖别苟了,宇宙要没了、都市绝品高手、万古之王、不朽家族,我能改变子孙资质、败犬女主请自重,我只想当男闺蜜、女总裁的贴身高手、带着空间养兽夫,恶雌成团宠了、花好月圆、
张松林被暂缓提拔的消息很快在江东政坛掀起波澜。</p>
临州市委大楼,市委书记王学文办公室的门被猛地推开,张松林脸色铁青地闯进来,将一份文件重重拍在桌上。</p>
“王书记,您看组织部发来的意见!”</p>
文件上鲜红的“暂缓提拔”四个字格外刺眼。</p>
王学文慢条斯理地摘下老花镜,看了眼文件,表情平静:</p>
“我知道了。”</p>
“就这么认了?”</p>
张松林声音发颤,</p>
“我在临州干了八年,开发区从无到有,招商引资全省前三,现在连个常务副都当不上?”</p>
“冷静点。”</p>
王学文皱眉。</p>
“巡视组刚查过的问题,组织部谨慎些也正常。”</p>
“那也不能……”</p>
“领导怎么说?”</p>
王学文突然打断他。</p>
张松林一怔,压低声音:</p>
“领导说……这事有人在背后使绊子。”</p>
“谁?”</p>
“组织部还能是谁?”</p>
王学文点点头,似乎并不意外。</p>
他起身走到窗前,背对着张松林:</p>
“你那个前妻,最近还在瑞士?”</p>
张松林脸色突变:</p>
“王书记!那都是离婚后的事了,跟现在没关系!”</p>
“真没关系?”</p>
王学文转身,眼神锐利,</p>
“瑞士银行的账户是假的?那1.2亿的资金往来也是假的?”</p>
“我...”</p>
“松林啊。”</p>
王学文突然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下来,</p>
“现在不是闹的时候。既然领导已经知道了,我们就按他的指示办。”</p>
“那我的事……”</p>
“等风头过去。”</p>
王学文拍拍他的肩膀,</p>
“你先把开发区那几个项目的账目重新理一理,特别是和东海集团有往来的部分,该补的手续都补上。”</p>
张松林咬牙点头,转身要走时,王学文又叫住他:</p>
“对了,郑仪这个人,你了解多少?”</p>
“组织部新来的那个?听说之前在巡视组……”</p>
“他负责你的考察材料。”</p>
王学文意味深长地说,</p>
“找个机会,认识一下。”</p>
与此同时,省委组织部大楼内。</p>
郑仪正在翻阅林鹤鸣的详细档案,令他注意的是林鹤鸣档案的“社会关系”一页。</p>
空白的表格上只有寥寥几行——父亲林建国,青云县农业局退休职工;母亲李秀英,县医院退休护士。</p>
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人脉资源。</p>
没有背景的人,要么默默无闻,要么早早出局。</p>
因为官场之中没有政治资源的人,就算坐上重要位置,也很容易被人架空甚至陷害。</p>
可林鹤鸣偏偏做到了县委副书记的位置,尽管是“高职低配”,但他确实手握实权,还在群体性事件后稳住了局面。</p>
这说明什么?</p>
他要么极有能力,能靠实绩硬闯出一条路;</p>
要么背后有高人暗中扶持,但藏得很深。</p>
郑仪合上档案,目光投向窗外。</p>
下午两点半,省委党校青干班的讨论课即将开始。他得去看看,这个林鹤鸣真正的本事到底如何。</p>
下午两点二十分,郑仪走进省委党校教学楼。</p>
教室里已经坐满了青干班的学员,三三两两地交谈着。</p>
林鹤鸣坐在靠窗的位置,手里翻着一本笔记本,神色专注。</p>
郑仪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悄悄在后排坐下,随手翻开一本会议手册,目光却始终聚焦在林鹤鸣身上。</p>
今天讨论的主题是“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主持人是省委党校的一名副教授。</p>
课程一开始,教授点了几位干部发言,大多是一些套话。</p>
“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制度建设”“创新服务方式”……</p>
轮到林鹤鸣时,他站起来的姿态并不拘谨,但也不张扬,声音沉稳:</p>
“在基层,政策落实最大的障碍不是执行难,而是信任难。”</p>
这句话让郑仪稍微起了兴趣。</p>
“群众不信任干部,干部也不信任群众。”</p>
林鹤鸣继续道。</p>
“我们青云县过去两年最大的改变,不是新修了多少路、盖了多少楼,而是干部真正走下去了。”</p>
“‘驻村接访’不是作秀,而是把矛盾化解在饭桌上、院子里。”</p>
“有的领导说,这样太‘软’,显得政府没威信。但事实上,当群众真的把干部当‘自己人’时,很多事根本不用‘压’,他们自己就能说服自己。”</p>
郑仪微微点头。</p>
这人是真的懂基层,而且说的全是干货,不唱高调。</p>
然而,就在林鹤鸣刚坐下不久,教室里突然有人冷笑一声。</p>
“林书记说得轻松,可如果群众就是不讲理,闹着要超额补偿,你怎么办?靠讲感情能解决问题?”</p>
说话的是个约莫三十五岁左右的男干部,戴着金丝眼镜,郑仪认出来,这是南州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明,算是“经济路”的年轻干将。</p>
林鹤鸣没被激怒,只是平静地反问:</p>
“陈主任,您接触过真正的‘不讲理群众’吗?”</p>
陈明一愣:</p>
“什么意思?”</p>
“我是指,那种家里地被征了,补偿款却被层层克扣,闹到政府还被当成‘刁民’的群众。”</p>
林鹤鸣语气不卑不亢。</p>
“如果您见过,就会明白,他们不是不‘讲理’,而是没‘理’可讲。”</p>
教室里一时安静下来。</p>
陈明脸色微变,似乎没想到林鹤鸣敢反驳他。</p>
“那按你的逻辑,是不是群众只要闹一闹,政府就该无底线让步?”</p>
“当然不是。”</p>
林鹤鸣摇头。</p>
“我的意思是,政策制定时就要堵住漏洞,别等到群众闹了才想着灭火。”</p>
“如果一开始就公开透明,让村民代表全程参与补偿谈判,哪会有那么多‘群体事件’?”</p>
这句话暗讽了一些地方政府的粗暴作风,台下不少基层干部忍不住小声赞同。</p>
郑仪眯起眼。</p>
林鹤鸣的发言已经超出了“稳妥回答”的范畴,隐隐有些锋芒。</p>
这在官场上……有点危险。</p>
讨论课结束后,学员们陆续离开教室。</p>
郑仪没有急着走,而是靠在后排座椅上,默默观察着人群。</p>
他看到林鹤鸣收拾完笔记本,并没有像其他干部一样三五成群地离开,而是独自往走廊另一侧的党校图书馆走去。</p>
郑仪等了片刻,起身不紧不慢地跟了上去。</p>
临州市委大楼,市委书记王学文办公室的门被猛地推开,张松林脸色铁青地闯进来,将一份文件重重拍在桌上。</p>
“王书记,您看组织部发来的意见!”</p>
文件上鲜红的“暂缓提拔”四个字格外刺眼。</p>
王学文慢条斯理地摘下老花镜,看了眼文件,表情平静:</p>
“我知道了。”</p>
“就这么认了?”</p>
张松林声音发颤,</p>
“我在临州干了八年,开发区从无到有,招商引资全省前三,现在连个常务副都当不上?”</p>
“冷静点。”</p>
王学文皱眉。</p>
“巡视组刚查过的问题,组织部谨慎些也正常。”</p>
“那也不能……”</p>
“领导怎么说?”</p>
王学文突然打断他。</p>
张松林一怔,压低声音:</p>
“领导说……这事有人在背后使绊子。”</p>
“谁?”</p>
“组织部还能是谁?”</p>
王学文点点头,似乎并不意外。</p>
他起身走到窗前,背对着张松林:</p>
“你那个前妻,最近还在瑞士?”</p>
张松林脸色突变:</p>
“王书记!那都是离婚后的事了,跟现在没关系!”</p>
“真没关系?”</p>
王学文转身,眼神锐利,</p>
“瑞士银行的账户是假的?那1.2亿的资金往来也是假的?”</p>
“我...”</p>
“松林啊。”</p>
王学文突然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下来,</p>
“现在不是闹的时候。既然领导已经知道了,我们就按他的指示办。”</p>
“那我的事……”</p>
“等风头过去。”</p>
王学文拍拍他的肩膀,</p>
“你先把开发区那几个项目的账目重新理一理,特别是和东海集团有往来的部分,该补的手续都补上。”</p>
张松林咬牙点头,转身要走时,王学文又叫住他:</p>
“对了,郑仪这个人,你了解多少?”</p>
“组织部新来的那个?听说之前在巡视组……”</p>
“他负责你的考察材料。”</p>
王学文意味深长地说,</p>
“找个机会,认识一下。”</p>
与此同时,省委组织部大楼内。</p>
郑仪正在翻阅林鹤鸣的详细档案,令他注意的是林鹤鸣档案的“社会关系”一页。</p>
空白的表格上只有寥寥几行——父亲林建国,青云县农业局退休职工;母亲李秀英,县医院退休护士。</p>
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人脉资源。</p>
没有背景的人,要么默默无闻,要么早早出局。</p>
因为官场之中没有政治资源的人,就算坐上重要位置,也很容易被人架空甚至陷害。</p>
可林鹤鸣偏偏做到了县委副书记的位置,尽管是“高职低配”,但他确实手握实权,还在群体性事件后稳住了局面。</p>
这说明什么?</p>
他要么极有能力,能靠实绩硬闯出一条路;</p>
要么背后有高人暗中扶持,但藏得很深。</p>
郑仪合上档案,目光投向窗外。</p>
下午两点半,省委党校青干班的讨论课即将开始。他得去看看,这个林鹤鸣真正的本事到底如何。</p>
下午两点二十分,郑仪走进省委党校教学楼。</p>
教室里已经坐满了青干班的学员,三三两两地交谈着。</p>
林鹤鸣坐在靠窗的位置,手里翻着一本笔记本,神色专注。</p>
郑仪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悄悄在后排坐下,随手翻开一本会议手册,目光却始终聚焦在林鹤鸣身上。</p>
今天讨论的主题是“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主持人是省委党校的一名副教授。</p>
课程一开始,教授点了几位干部发言,大多是一些套话。</p>
“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制度建设”“创新服务方式”……</p>
轮到林鹤鸣时,他站起来的姿态并不拘谨,但也不张扬,声音沉稳:</p>
“在基层,政策落实最大的障碍不是执行难,而是信任难。”</p>
这句话让郑仪稍微起了兴趣。</p>
“群众不信任干部,干部也不信任群众。”</p>
林鹤鸣继续道。</p>
“我们青云县过去两年最大的改变,不是新修了多少路、盖了多少楼,而是干部真正走下去了。”</p>
“‘驻村接访’不是作秀,而是把矛盾化解在饭桌上、院子里。”</p>
“有的领导说,这样太‘软’,显得政府没威信。但事实上,当群众真的把干部当‘自己人’时,很多事根本不用‘压’,他们自己就能说服自己。”</p>
郑仪微微点头。</p>
这人是真的懂基层,而且说的全是干货,不唱高调。</p>
然而,就在林鹤鸣刚坐下不久,教室里突然有人冷笑一声。</p>
“林书记说得轻松,可如果群众就是不讲理,闹着要超额补偿,你怎么办?靠讲感情能解决问题?”</p>
说话的是个约莫三十五岁左右的男干部,戴着金丝眼镜,郑仪认出来,这是南州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明,算是“经济路”的年轻干将。</p>
林鹤鸣没被激怒,只是平静地反问:</p>
“陈主任,您接触过真正的‘不讲理群众’吗?”</p>
陈明一愣:</p>
“什么意思?”</p>
“我是指,那种家里地被征了,补偿款却被层层克扣,闹到政府还被当成‘刁民’的群众。”</p>
林鹤鸣语气不卑不亢。</p>
“如果您见过,就会明白,他们不是不‘讲理’,而是没‘理’可讲。”</p>
教室里一时安静下来。</p>
陈明脸色微变,似乎没想到林鹤鸣敢反驳他。</p>
“那按你的逻辑,是不是群众只要闹一闹,政府就该无底线让步?”</p>
“当然不是。”</p>
林鹤鸣摇头。</p>
“我的意思是,政策制定时就要堵住漏洞,别等到群众闹了才想着灭火。”</p>
“如果一开始就公开透明,让村民代表全程参与补偿谈判,哪会有那么多‘群体事件’?”</p>
这句话暗讽了一些地方政府的粗暴作风,台下不少基层干部忍不住小声赞同。</p>
郑仪眯起眼。</p>
林鹤鸣的发言已经超出了“稳妥回答”的范畴,隐隐有些锋芒。</p>
这在官场上……有点危险。</p>
讨论课结束后,学员们陆续离开教室。</p>
郑仪没有急着走,而是靠在后排座椅上,默默观察着人群。</p>
他看到林鹤鸣收拾完笔记本,并没有像其他干部一样三五成群地离开,而是独自往走廊另一侧的党校图书馆走去。</p>
郑仪等了片刻,起身不紧不慢地跟了上去。</p>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3/3400/357457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