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连门都不敲就敢踹
推荐阅读:新婚夜下猛药疯批老公服服贴贴最新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新婚夜下猛药疯批老公服服贴贴完结篇、新婚夜下猛药疯批老公服服贴贴小说免费阅读、彼岸之主、剑武独尊、隋唐:丑拒李二,我截胡众枭雄、1968:开局绝美大姨子上门借粮!、洪荒:劝祖龙归隐,我被逐出龙族、叶玄澹台明月最新更新完整版、叶玄澹台明月小说全文阅读、
郑仪回到办公室,闭目养神了一会,门被轻轻叩响。</p>
“请进。”</p>
地方班子建设科的许科长拿着一叠材料进来:</p>
“郑处,这是临州市委重新报送的常务副市长推荐人选材料。”</p>
“这么快?”</p>
郑仪接过文件。</p>
“张松林的事情他们不申诉了?”</p>
许建林低声说道:</p>
“听说今早临州市纪委收到省纪委转交的线索,正在对张松林进行谈话。他们市委连夜开了会,紧急更换了推荐人选。”</p>
“效率倒是高。”</p>
郑仪翻开材料,新任推荐人选的履历十分干净——李远,46岁,现任临州市副市长,曾在乡镇和县区基层历练多年。</p>
“这位李市长口碑不错,”</p>
许建林补充道:</p>
“去年还被评为全省‘担当作为好干部’。”</p>
郑仪翻阅考察材料,上面详细记录了李远之前在财政局长任上推动公开透明的改革举措,特别是在开发区土地出让金管理方面的创新做法。</p>
“这位同志的工作思路很有亮点。”</p>
郑仪指着材料上的一处记录。</p>
“‘建立土地出让全程电子监察系统’,从源头上防范了廉政风险。”</p>
“是的,临州市纪委还把他的做法作为典型推广。”</p>
郑仪合上材料,想起昨晚张松林在茶楼气急败坏的样子,与这份考察材料形成鲜明对比。</p>
一个干部有没有问题,其实在平时的履职细节中早已显露端倪。</p>
“对了郑处,”</p>
许建林犹豫了一下。</p>
“市委组织部的周科来电话,想问您这几天是否有空,李明远同志正好来省里开会,想当面向您汇报工作。”</p>
“可以。”</p>
郑仪点点头:</p>
“安排在部会议室吧,按正式程序来。”</p>
许建林略显惊讶:</p>
“您不私下……”</p>
“既然是正常人事调整程序,”</p>
郑仪打断他。</p>
“就要在正常工作场合进行。”</p>
他顿了顿,语气和缓但坚定:</p>
“另外,请周科把这次临州市临时调整推荐人选的情况说明形成书面报告,附在考察材料后面。”</p>
“明白了。”</p>
许建林点头退出办公室。</p>
窗外的梧桐树沙沙作响,郑仪拿起桌上的保温杯喝了口水。</p>
临州市这次调整虽然仓促,但看起来反而回归了正道——用做事清白的好干部,而不是费心找关系、走门路的“能人”。</p>
省委党校青干班结业典礼。</p>
七月的阳光炽热明亮,省委党校的大礼堂内布置得庄重而简洁。</p>
台下座无虚席,学员们整整齐齐地穿着白衬衫、深色西裤,胸前的党徽熠熠生辉。</p>
郑仪作为省委组织部干部一处的代表,坐在前排嘉宾席,目光缓缓扫过台下的人群。</p>
今天的典礼不仅是形式上的结业仪式,更是组织部门近距离考察、筛选优秀年轻干部的关键场合。</p>
他要关注的,不仅仅是林鹤鸣,还有另外两位干部——范破和王菊。</p>
范破,37岁,南州市招商局副局长,在青干班以思维敏捷、言辞犀利著称。</p>
坊间传闻,他曾公开质疑某些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提出“营商环境不能只靠口号,要制度性优化”,颇受经济条线关注。</p>
王菊,32岁,东川市团委副书记,青干班唯一的女性处级干部,做事干练细致,曾主导的青年创业孵化项目在全省推广。</p>
郑仪的目光在人群中寻找着这三张面孔。</p>
林鹤鸣依旧坐在靠窗的位置,背挺得笔直,目光沉稳。</p>
王菊坐在中间区域,正在和旁边的女学员低声交流,偶尔浅笑,姿态从容。</p>
而范破则不同——他坐在靠后排的位置,眉头微锁,手指有节奏地轻点桌面,时不时低头在笔记本上写些什么。</p>
郑仪点点头,微微侧目看了一眼不远处负责记录的同事张立:</p>
“重点关注哪几个学员的发言?”</p>
张立翻了翻笔记本,声音压得极低:</p>
“林鹤鸣、范破、王菊,都会发言。”</p>
郑仪不动声色:</p>
“他们三个的报告主题是?”</p>
“林鹤鸣讲基层干部如何化解矛盾,范破讲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障碍,王菊讲青年干部如何引领创新。”</p>
张立顿了顿,补充道:</p>
“范破的发言稿有些……尖锐。”</p>
郑仪轻轻“嗯”了一声,没再多问。</p>
此时,结业典礼正式开始。</p>
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王立群上台致辞,随后是优秀学员代表发言。</p>
林鹤鸣作为第一发言的学员,走上讲台时步伐稳健,神色平静,丝毫没有因为台下坐着组织部领导而紧张。</p>
“我在青云县工作时,遇到过很多矛盾,但最大的感悟是——没有解不开的疙瘩,只有不愿弯下腰的干部。”</p>
他的声音不疾不徐,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每个字都透着底气。</p>
郑仪注意到,当林鹤鸣讲到“带着铺盖住进信访户家里”时,坐在后排的范破微微点头,似乎颇为认同。</p>
而王菊则认真记录,偶尔抬头看一眼台上的林鹤鸣,眼神专注。</p>
很快,轮到范破发言。</p>
他大步走上台,站定后环视一周,开门见山:</p>
“有些地方的营商环境之所以差,不是因为企业不愿意来,而是因为我们的‘潜规则’比明规则多。”</p>
台下一片寂静。</p>
范破没有任何铺垫,直接进入正题:</p>
“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文件上写得清清楚楚,可企业落地后才发现,有些领导一句话就能让这些政策‘打折’。”</p>
他的话像一柄利剑,直刺某些地方政府的痛点。</p>
台下几位来自地市的领导表情微妙,气氛骤然紧张起来。</p>
郑仪不动声色地看向王立群,发现这位校长的神色也有些紧绷。</p>
显然,范破的发言超出了“稳妥”的范畴。</p>
但范破似乎并不在意,继续道:</p>
“我们总说要吸引投资者,可连最基本的契约精神都做不到,还谈什么高质量发展?”</p>
郑仪眼睛微眯。</p>
这话几乎是在公开批评某些地方政府的失信行为。</p>
他看着台上锋芒毕露的范破,唇角不受控制的抽动了一下。</p>
这算什么?</p>
他刚教会了林鹤鸣什么叫“说话的艺术”,转头就来了个连门都不敲就敢踹的主?</p>
“请进。”</p>
地方班子建设科的许科长拿着一叠材料进来:</p>
“郑处,这是临州市委重新报送的常务副市长推荐人选材料。”</p>
“这么快?”</p>
郑仪接过文件。</p>
“张松林的事情他们不申诉了?”</p>
许建林低声说道:</p>
“听说今早临州市纪委收到省纪委转交的线索,正在对张松林进行谈话。他们市委连夜开了会,紧急更换了推荐人选。”</p>
“效率倒是高。”</p>
郑仪翻开材料,新任推荐人选的履历十分干净——李远,46岁,现任临州市副市长,曾在乡镇和县区基层历练多年。</p>
“这位李市长口碑不错,”</p>
许建林补充道:</p>
“去年还被评为全省‘担当作为好干部’。”</p>
郑仪翻阅考察材料,上面详细记录了李远之前在财政局长任上推动公开透明的改革举措,特别是在开发区土地出让金管理方面的创新做法。</p>
“这位同志的工作思路很有亮点。”</p>
郑仪指着材料上的一处记录。</p>
“‘建立土地出让全程电子监察系统’,从源头上防范了廉政风险。”</p>
“是的,临州市纪委还把他的做法作为典型推广。”</p>
郑仪合上材料,想起昨晚张松林在茶楼气急败坏的样子,与这份考察材料形成鲜明对比。</p>
一个干部有没有问题,其实在平时的履职细节中早已显露端倪。</p>
“对了郑处,”</p>
许建林犹豫了一下。</p>
“市委组织部的周科来电话,想问您这几天是否有空,李明远同志正好来省里开会,想当面向您汇报工作。”</p>
“可以。”</p>
郑仪点点头:</p>
“安排在部会议室吧,按正式程序来。”</p>
许建林略显惊讶:</p>
“您不私下……”</p>
“既然是正常人事调整程序,”</p>
郑仪打断他。</p>
“就要在正常工作场合进行。”</p>
他顿了顿,语气和缓但坚定:</p>
“另外,请周科把这次临州市临时调整推荐人选的情况说明形成书面报告,附在考察材料后面。”</p>
“明白了。”</p>
许建林点头退出办公室。</p>
窗外的梧桐树沙沙作响,郑仪拿起桌上的保温杯喝了口水。</p>
临州市这次调整虽然仓促,但看起来反而回归了正道——用做事清白的好干部,而不是费心找关系、走门路的“能人”。</p>
省委党校青干班结业典礼。</p>
七月的阳光炽热明亮,省委党校的大礼堂内布置得庄重而简洁。</p>
台下座无虚席,学员们整整齐齐地穿着白衬衫、深色西裤,胸前的党徽熠熠生辉。</p>
郑仪作为省委组织部干部一处的代表,坐在前排嘉宾席,目光缓缓扫过台下的人群。</p>
今天的典礼不仅是形式上的结业仪式,更是组织部门近距离考察、筛选优秀年轻干部的关键场合。</p>
他要关注的,不仅仅是林鹤鸣,还有另外两位干部——范破和王菊。</p>
范破,37岁,南州市招商局副局长,在青干班以思维敏捷、言辞犀利著称。</p>
坊间传闻,他曾公开质疑某些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提出“营商环境不能只靠口号,要制度性优化”,颇受经济条线关注。</p>
王菊,32岁,东川市团委副书记,青干班唯一的女性处级干部,做事干练细致,曾主导的青年创业孵化项目在全省推广。</p>
郑仪的目光在人群中寻找着这三张面孔。</p>
林鹤鸣依旧坐在靠窗的位置,背挺得笔直,目光沉稳。</p>
王菊坐在中间区域,正在和旁边的女学员低声交流,偶尔浅笑,姿态从容。</p>
而范破则不同——他坐在靠后排的位置,眉头微锁,手指有节奏地轻点桌面,时不时低头在笔记本上写些什么。</p>
郑仪点点头,微微侧目看了一眼不远处负责记录的同事张立:</p>
“重点关注哪几个学员的发言?”</p>
张立翻了翻笔记本,声音压得极低:</p>
“林鹤鸣、范破、王菊,都会发言。”</p>
郑仪不动声色:</p>
“他们三个的报告主题是?”</p>
“林鹤鸣讲基层干部如何化解矛盾,范破讲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障碍,王菊讲青年干部如何引领创新。”</p>
张立顿了顿,补充道:</p>
“范破的发言稿有些……尖锐。”</p>
郑仪轻轻“嗯”了一声,没再多问。</p>
此时,结业典礼正式开始。</p>
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王立群上台致辞,随后是优秀学员代表发言。</p>
林鹤鸣作为第一发言的学员,走上讲台时步伐稳健,神色平静,丝毫没有因为台下坐着组织部领导而紧张。</p>
“我在青云县工作时,遇到过很多矛盾,但最大的感悟是——没有解不开的疙瘩,只有不愿弯下腰的干部。”</p>
他的声音不疾不徐,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每个字都透着底气。</p>
郑仪注意到,当林鹤鸣讲到“带着铺盖住进信访户家里”时,坐在后排的范破微微点头,似乎颇为认同。</p>
而王菊则认真记录,偶尔抬头看一眼台上的林鹤鸣,眼神专注。</p>
很快,轮到范破发言。</p>
他大步走上台,站定后环视一周,开门见山:</p>
“有些地方的营商环境之所以差,不是因为企业不愿意来,而是因为我们的‘潜规则’比明规则多。”</p>
台下一片寂静。</p>
范破没有任何铺垫,直接进入正题:</p>
“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文件上写得清清楚楚,可企业落地后才发现,有些领导一句话就能让这些政策‘打折’。”</p>
他的话像一柄利剑,直刺某些地方政府的痛点。</p>
台下几位来自地市的领导表情微妙,气氛骤然紧张起来。</p>
郑仪不动声色地看向王立群,发现这位校长的神色也有些紧绷。</p>
显然,范破的发言超出了“稳妥”的范畴。</p>
但范破似乎并不在意,继续道:</p>
“我们总说要吸引投资者,可连最基本的契约精神都做不到,还谈什么高质量发展?”</p>
郑仪眼睛微眯。</p>
这话几乎是在公开批评某些地方政府的失信行为。</p>
他看着台上锋芒毕露的范破,唇角不受控制的抽动了一下。</p>
这算什么?</p>
他刚教会了林鹤鸣什么叫“说话的艺术”,转头就来了个连门都不敲就敢踹的主?</p>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3/3400/357459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