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把人民的,还给人民

推荐阅读:参加前女友婚礼,现场逮捕新郎官炮灰不走剧情,主角死活随便极品仙医混山村天不应人在大理寺,开局还王妃清白综影视:女配她迷人又危险都市狂龙医仙婴儿的我,获得大器晚成逆袭系统太虚至尊穿越柯南三十年前,截胡妃英理

    \\大塘镇的清晨,阳光洒在水泥路面上,空气中飘着早点摊的热气。</p>

    刘老汉蹲在街边,捧着一碗热腾腾的豆腐脑,眯着眼睛望向远处的工业区。那里,机器的轰鸣声从早到晚没有停歇,曾经的废墟变成了一片热火朝天的工地。</p>

    “真邪门了啊!”</p>

    他咂巴着嘴,和旁边的老张嘀咕。</p>

    “那个新来的郑镇长,还真不是光耍嘴皮子的?”</p>

    老张咬着油条,含糊不清地应道:</p>

    “谁知道呢,以前那些官儿,哪个不是喊着‘振兴’、‘发展’,喊完了人就没了影?这位倒好,才几天啊,厂房都给他翻新了!”</p>

    两人相视一眼,眼中都是疑惑和隐隐的期盼。</p>

    大塘镇的居民已经习惯了失望。</p>

    他们见过太多干部来了又走,听过太多口号喊得震天响,最终却什么都没留下。所以当郑仪上任时,镇上的人只当他是个来镀金的公子哥,没人指望他真的能改变什么。</p>

    可这一次,事情似乎不太一样。</p>

    仅仅半个月,大塘镇工业区的变化让人瞠目结舌。</p>

    废弃多年的纺织厂被重新规划,变成了“就业服务中心”,门口贴满了招聘启事。曾经的失业青年们排着队登记,眼神里终于有了一丝光亮。</p>

    “一天70块,包午饭!”</p>

    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攥着刚领到的临时工资,兴奋地对同伴喊。</p>

    “老子终于不用靠爹妈养着了!”</p>

    在郑仪的推动下,捷诚物流、宏达电子等企业开始入驻,承诺第一批招聘150人以上。</p>

    更关键的是,镇上还开设了“产业技工培训班”,教年轻人学数控机床、电气维修、物流管理等实用技能。</p>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p>

    向森站在车间门口,对着第一批学员喊话。</p>

    “你们学成了,工资起码4000起步,比县里还高!”</p>

    台下,一群年轻人坐得笔直,有的还拿着笔记本认真记着,像是抓住了这辈子唯一的机会。</p>

    而郑仪,从未停下脚步。</p>

    他每天清晨六点准时出现在镇政府,夜晚离开时,办公楼的灯往往只剩下他一盏。</p>

    他走访每一户困难家庭,倾听失业工人的诉求,甚至亲自去工厂和老板谈薪资标准,确保工人的利益不受侵害。</p>

    “郑镇长,真的能行吗?”</p>

    一个曾经的纺织厂老工人拽着他的袖子问,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怀疑。</p>

    郑仪没有说什么豪言壮语,只是拍了拍他的手背:</p>

    “叔,您等着看。”</p>

    他真的做到了。</p>

    短短一个月,大塘镇变了样。</p>

    失业青年拿到了工作,废弃厂房重新运转,就连镇上的小饭馆都因为工人们有了收入而多了生意。</p>

    “我家那小子居然每天主动去上班了!”</p>

    “镇政府门口那堆垃圾,终于给清理干净了!”</p>

    “听说下个月还要修篮球场?!”</p>

    镇民们聚在茶馆里议论纷纷,语气里满是难以置信的惊喜。</p>

    这个叫郑仪的年轻人,和他们见过的所有干部都不一样。</p>

    就连镇上最顽固的老李头,都不得不承认:</p>

    “这小子……是来干实事的。”</p>

    连绵的秋雨刚停,郑仪的皮鞋就已沾满了泥泞。</p>

    他踩着湿滑的土路,走向大塘镇最偏远的山脚下——老赵家的房子,还是几十年前的土坯房,墙皮剥落,屋角塌了一小块,用塑料布临时挡着风雨。</p>

    “郑镇长,您真来啦?”</p>

    老赵佝偻着背站在门口,搓着手,有些局促。</p>

    他三天前在镇政府门口拦住了郑仪,结结巴巴说自家房子快塌了,问能不能申请危房补助。当时郑仪二话不说,掏出笔记本记了下来,只说了一句:</p>

    “三天后我亲自去您家看看。”</p>

    老赵本来没当真。这几年来,他找过镇政府不下十次,得到的答复永远是“材料不全”“再等等”“指标不够”。</p>

    可今天,郑仪真的来了。</p>

    没带记者,没带摄像机,同行的只有一位眯着眼,带着淡淡黑眼圈的年轻人。</p>

    “赵叔,进屋说。”</p>

    郑仪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跟着老赵走进昏暗的屋内。</p>

    屋内比想象的更破旧。</p>

    一张瘸腿的桌子,两把吱呀作响的凳子,灶台上搁着半碗吃剩的咸菜。墙角堆着几个发霉的麻袋,是老赵平时上山挖草药卖钱的“家当”。</p>

    老赵窘迫地用袖子擦了擦凳子:</p>

    “郑镇长,您坐……”</p>

    郑仪没坐,而是径直走向墙角的裂缝,伸手摸了摸潮湿的墙面:</p>

    “这房子不能住了,随时可能塌。”</p>

    老赵苦笑:</p>

    “可不是嘛,可我申请了好几年补助,一直批不下来……”</p>

    “今天就能批。”</p>

    “啊?”</p>

    郑仪从公文包里抽出一份表格递给老赵:</p>

    “您先填这个,剩下的我来办。”</p>

    老赵颤巍巍地接过表格,忽然红了眼眶:</p>

    “郑、郑镇长,我……我不识字……”</p>

    “我帮您填。”</p>

    郑仪接过表格,转头对年轻人道:</p>

    “向森,去把车上那箱牛奶拎进来。”</p>

    向森点头出去,片刻后抱着一箱牛奶和一袋米进门。</p>

    老赵愣在原地,哆嗦着嘴唇说不出话来。</p>

    “赵叔,危房改造款下周就能到位,您先搬去村委会的临时安置房住几天。”</p>

    郑仪一边填写表格一边说。</p>

    “等新房子盖好了,我再来看您。”</p>

    老赵的眼泪终于落了下来,粗糙的手掌在裤子上擦了又擦:</p>

    “郑镇长……以前那些干部都说我‘不符合政策’……”</p>

    郑仪笔尖一顿,抬头看着老人:</p>

    “符合的,是他们的工作没做到位。”</p>

    填完表格,郑仪起身要走,老赵慌慌张张从灶台旁摸出几个鸡蛋往他手里塞:</p>

    “郑镇长,自家鸡下的,您拿着……”</p>

    郑仪推拒不过,最后只拿了一个:</p>

    “够了,剩下的您留着补身体。”</p>

    出门时,雨又下了起来。</p>

    郑仪看向远处雨中朦胧的山影:</p>

    “去下一家。”</p>

    这一天,郑仪走访了七户贫困家庭。</p>

    他为卧床多年的李阿婆协调了残疾人补助;帮辍学在家的小燕联系了县里的寄宿学校;甚至顺手解决了二道沟村民反映多年的饮水问题。</p>

    郑仪不觉得自己伟大,他只是做了最简单事情,把人民的,还给人民。</p>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3/3404/357563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