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按规矩办,暂缓提拔
推荐阅读:今世猛男、沈砚书容枝枝免费阅读最新更新、剑来、混沌天帝诀、武道大帝、沈砚书容枝枝小说最新章节笔趣阁、沈砚书容枝枝大结局免费阅读全文、百炼飞升录、北派盗墓笔记、九星霸体诀、
第二天上午,省委组织部会议室。</p>
李长庚推开会议室的门,风尘仆仆地走进来,身后跟着严明和几名考察组的同志。</p>
他身形精瘦,短发花白,脸上刻着几道深深的皱纹,眼神却炯炯有神。</p>
“郑仪,坐。”</p>
李长庚抬手示意郑仪不用起身,自己则径直走到主位坐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这才抬眼看向郑仪:</p>
“临州的调研结束了,情况比预想的复杂。”</p>
严明在一旁低头翻阅资料,眉头紧锁。</p>
郑仪点头,没有急着追问,只是安静等待李长庚的下文。</p>
“张松林这个人,工作能力确实强,但问题也不小。”</p>
李长庚的眼神锐利。</p>
“巡视组提到的土地交易举报,虽然纪委查无实据,但我们的考察组发现,他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确实存在违规操作。”</p>
说着,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报告,推到郑仪面前。</p>
郑仪接过报告,低头翻阅。</p>
报告里详细记录了张松林在临州开发区主政期间的操作,压低土地价格定向出让给特定企业,干预项目招投标,甚至违规担保银行贷款……</p>
每一条,都在擦边。</p>
每一条,都没突破“底线”。</p>
郑仪合上报告,抬头问道:</p>
“李处,这些情况,临州市委是什么态度?”</p>
李长庚冷笑一声:</p>
“还能什么态度?护着呗!张松林是市委书记王学文的得力干将,这些年临州招商引资的成绩,大半是靠张松林闯出来的。”</p>
“那方副书记那边……”</p>
郑仪话没说完,李长庚就打断了他:</p>
“方副书记当然希望张松林上,但这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p>
一旁的严明终于开口:</p>
“郑处长,你是巡视组出身,对纪律红线最清楚,你觉得这样的干部,能提拔吗?”</p>
郑仪沉吟片刻,抬头迎上李长庚和严明的目光:</p>
“按规矩办。”</p>
短短四个字,却表明了立场。</p>
规矩是什么?</p>
规矩就是张松林虽然有能力,但问题已经摆在那儿,巡视组也点了名,组织部如果强行提拔,将来一旦出事,谁来担责?</p>
李长庚露出了满意的神色:</p>
“好,那我们就按规矩办。”</p>
他转头对严明吩咐:</p>
“严处,你负责拟个意见,张松林同志暂缓提拔,建议临州市委另行推荐人选。”</p>
严明点头应下。</p>
李长庚又看向郑仪:</p>
“郑仪,你负责跟进后续考察工作。记住,要稳妥。”</p>
郑仪会意地点了点头。</p>
稳妥,就是不冒进,但也不妥协。</p>
散会后,郑仪正整理文件准备离开,李长庚走过来,轻拍了下他的肩膀:</p>
“郑处长,等下有事吗?”</p>
郑仪抬头,李长庚眼里透着几分长辈般的温和,与刚才会议上的严肃判若两人:</p>
“李处,您吩咐。”</p>
“走,去我办公室喝杯茶。”</p>
李长庚拿起保温杯,语气亲切。</p>
“上个月去武夷山考察,带了点好茶回来。”</p>
两人一前一后走进走廊尽头的副处长办公室。</p>
李长庚的办公室比郑仪的大不少,但布置得很朴素。靠窗的书架上整齐码放着《组织工作条例》和各种政策文件,墙上挂着一幅“宁静致远”的书法。</p>
“坐。”</p>
李长庚从柜子里取出茶叶罐。</p>
“正山小种,尝尝。”</p>
他亲手泡茶,动作娴熟。热水冲入白瓷盖碗,茶香立刻弥漫开来。</p>
“李处好手艺。”</p>
郑仪接过茶杯,真心赞叹。</p>
李长庚笑了笑,眼角的皱纹舒展开:</p>
“我啊,就这点爱好。年轻时在基层,熬夜写材料全靠浓茶撑着,后来喝出瘾来了。”</p>
他端起茶杯闻了闻,语气放松:</p>
“郑处长,来组织部还习惯吗?”</p>
郑仪敏锐地察觉到,李长庚这是在刻意避开工作话题,转而聊些私人的事。</p>
“正在适应。”</p>
他谨慎地回答。</p>
“组织工作和巡视工作虽然都是管人,但角度不一样。”</p>
“是啊。”</p>
郑仪点头。</p>
“巡视是查问题,组织是看发展。”</p>
李长庚眼睛一亮:</p>
“说得好!”</p>
他给郑仪续上茶,语气更加亲切:</p>
“小郑啊,其实我刚来组织部时,也很不适应。”</p>
这话已经带上几分长辈对晚辈的亲近。</p>
“那时候我还是县里的干部,刚到组织部任副科长,看谁都紧张,生怕说错话。”</p>
他摇摇头,仿佛在回忆往事。</p>
“后来老处长教我,组织工作最重要的不是察人,而是度势。”</p>
郑仪捧着茶杯,静静听着。</p>
“度势......”</p>
他轻声重复。</p>
“对。”</p>
李长庚靠在椅背上。</p>
“谁上谁下,不单看个人能力,更要看大局需要。”</p>
他意有所指地看了郑仪一眼:</p>
“就拿张松林这事来说,能力确实强,但现在的形势下,用他风险太大。”</p>
郑仪恍然大悟:</p>
“所以您的意思是......”</p>
“不是我的意思。”</p>
李长庚摆摆手,意味深长地说:</p>
“是形势使然。”</p>
他轻轻转动手中的茶杯:</p>
“王部长很看重你,说你年轻有为。”</p>
郑仪心头一震,没想到李长庚突然提到这茬。</p>
“我还有很多需要向李处学习。”</p>
“哎,不用这么拘束。”</p>
李长庚笑着摇头:</p>
“我像你这个年纪时,还是个愣头青呢。你在巡视组那几仗打得漂亮,王部长经常拿你当例子教育年轻干部。”</p>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推心置腹:</p>
“说实话,我年纪大了,再干几年也该退了。干部一处将来......”</p>
话未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显。</p>
郑仪没想到李长庚会突然说到这一步,赶紧表态:</p>
“李处经验丰富,我还差得远。”</p>
“年轻人谦虚是好事。”</p>
李长庚话锋一转:</p>
“对了,听说你还没成家?”</p>
“工作忙,顾不上。”</p>
郑仪有些跟不上他跳跃的思维。</p>
“这可不行!”</p>
李长庚突然来了兴致:</p>
“我老伴单位的同事有个闺女,省人民医院的医生,人很文静......”</p>
郑仪哭笑不得,没想到李长庚突然做起媒来。</p>
“李处,这......”</p>
“不急不急。”</p>
李长庚笑着拍拍他的肩膀:</p>
“改天约个饭,就当认识个朋友。”</p>
他看了看手表:</p>
“哟,都快十二点了。走,咱们吃饭去,食堂今天有红烧排骨,我让师傅留了两份。”</p>
两人并肩走向食堂,一路上李长庚都在介绍组织部的人际关系和行事规矩,语气像极了长辈在提点晚辈。</p>
郑仪心中了然,李长庚这是在有意栽培他,或者说,是在为未来的工作关系打基础。</p>
而这背后,自然少不了王振国的授意。</p>
李长庚推开会议室的门,风尘仆仆地走进来,身后跟着严明和几名考察组的同志。</p>
他身形精瘦,短发花白,脸上刻着几道深深的皱纹,眼神却炯炯有神。</p>
“郑仪,坐。”</p>
李长庚抬手示意郑仪不用起身,自己则径直走到主位坐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这才抬眼看向郑仪:</p>
“临州的调研结束了,情况比预想的复杂。”</p>
严明在一旁低头翻阅资料,眉头紧锁。</p>
郑仪点头,没有急着追问,只是安静等待李长庚的下文。</p>
“张松林这个人,工作能力确实强,但问题也不小。”</p>
李长庚的眼神锐利。</p>
“巡视组提到的土地交易举报,虽然纪委查无实据,但我们的考察组发现,他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确实存在违规操作。”</p>
说着,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报告,推到郑仪面前。</p>
郑仪接过报告,低头翻阅。</p>
报告里详细记录了张松林在临州开发区主政期间的操作,压低土地价格定向出让给特定企业,干预项目招投标,甚至违规担保银行贷款……</p>
每一条,都在擦边。</p>
每一条,都没突破“底线”。</p>
郑仪合上报告,抬头问道:</p>
“李处,这些情况,临州市委是什么态度?”</p>
李长庚冷笑一声:</p>
“还能什么态度?护着呗!张松林是市委书记王学文的得力干将,这些年临州招商引资的成绩,大半是靠张松林闯出来的。”</p>
“那方副书记那边……”</p>
郑仪话没说完,李长庚就打断了他:</p>
“方副书记当然希望张松林上,但这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p>
一旁的严明终于开口:</p>
“郑处长,你是巡视组出身,对纪律红线最清楚,你觉得这样的干部,能提拔吗?”</p>
郑仪沉吟片刻,抬头迎上李长庚和严明的目光:</p>
“按规矩办。”</p>
短短四个字,却表明了立场。</p>
规矩是什么?</p>
规矩就是张松林虽然有能力,但问题已经摆在那儿,巡视组也点了名,组织部如果强行提拔,将来一旦出事,谁来担责?</p>
李长庚露出了满意的神色:</p>
“好,那我们就按规矩办。”</p>
他转头对严明吩咐:</p>
“严处,你负责拟个意见,张松林同志暂缓提拔,建议临州市委另行推荐人选。”</p>
严明点头应下。</p>
李长庚又看向郑仪:</p>
“郑仪,你负责跟进后续考察工作。记住,要稳妥。”</p>
郑仪会意地点了点头。</p>
稳妥,就是不冒进,但也不妥协。</p>
散会后,郑仪正整理文件准备离开,李长庚走过来,轻拍了下他的肩膀:</p>
“郑处长,等下有事吗?”</p>
郑仪抬头,李长庚眼里透着几分长辈般的温和,与刚才会议上的严肃判若两人:</p>
“李处,您吩咐。”</p>
“走,去我办公室喝杯茶。”</p>
李长庚拿起保温杯,语气亲切。</p>
“上个月去武夷山考察,带了点好茶回来。”</p>
两人一前一后走进走廊尽头的副处长办公室。</p>
李长庚的办公室比郑仪的大不少,但布置得很朴素。靠窗的书架上整齐码放着《组织工作条例》和各种政策文件,墙上挂着一幅“宁静致远”的书法。</p>
“坐。”</p>
李长庚从柜子里取出茶叶罐。</p>
“正山小种,尝尝。”</p>
他亲手泡茶,动作娴熟。热水冲入白瓷盖碗,茶香立刻弥漫开来。</p>
“李处好手艺。”</p>
郑仪接过茶杯,真心赞叹。</p>
李长庚笑了笑,眼角的皱纹舒展开:</p>
“我啊,就这点爱好。年轻时在基层,熬夜写材料全靠浓茶撑着,后来喝出瘾来了。”</p>
他端起茶杯闻了闻,语气放松:</p>
“郑处长,来组织部还习惯吗?”</p>
郑仪敏锐地察觉到,李长庚这是在刻意避开工作话题,转而聊些私人的事。</p>
“正在适应。”</p>
他谨慎地回答。</p>
“组织工作和巡视工作虽然都是管人,但角度不一样。”</p>
“是啊。”</p>
郑仪点头。</p>
“巡视是查问题,组织是看发展。”</p>
李长庚眼睛一亮:</p>
“说得好!”</p>
他给郑仪续上茶,语气更加亲切:</p>
“小郑啊,其实我刚来组织部时,也很不适应。”</p>
这话已经带上几分长辈对晚辈的亲近。</p>
“那时候我还是县里的干部,刚到组织部任副科长,看谁都紧张,生怕说错话。”</p>
他摇摇头,仿佛在回忆往事。</p>
“后来老处长教我,组织工作最重要的不是察人,而是度势。”</p>
郑仪捧着茶杯,静静听着。</p>
“度势......”</p>
他轻声重复。</p>
“对。”</p>
李长庚靠在椅背上。</p>
“谁上谁下,不单看个人能力,更要看大局需要。”</p>
他意有所指地看了郑仪一眼:</p>
“就拿张松林这事来说,能力确实强,但现在的形势下,用他风险太大。”</p>
郑仪恍然大悟:</p>
“所以您的意思是......”</p>
“不是我的意思。”</p>
李长庚摆摆手,意味深长地说:</p>
“是形势使然。”</p>
他轻轻转动手中的茶杯:</p>
“王部长很看重你,说你年轻有为。”</p>
郑仪心头一震,没想到李长庚突然提到这茬。</p>
“我还有很多需要向李处学习。”</p>
“哎,不用这么拘束。”</p>
李长庚笑着摇头:</p>
“我像你这个年纪时,还是个愣头青呢。你在巡视组那几仗打得漂亮,王部长经常拿你当例子教育年轻干部。”</p>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推心置腹:</p>
“说实话,我年纪大了,再干几年也该退了。干部一处将来......”</p>
话未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显。</p>
郑仪没想到李长庚会突然说到这一步,赶紧表态:</p>
“李处经验丰富,我还差得远。”</p>
“年轻人谦虚是好事。”</p>
李长庚话锋一转:</p>
“对了,听说你还没成家?”</p>
“工作忙,顾不上。”</p>
郑仪有些跟不上他跳跃的思维。</p>
“这可不行!”</p>
李长庚突然来了兴致:</p>
“我老伴单位的同事有个闺女,省人民医院的医生,人很文静......”</p>
郑仪哭笑不得,没想到李长庚突然做起媒来。</p>
“李处,这......”</p>
“不急不急。”</p>
李长庚笑着拍拍他的肩膀:</p>
“改天约个饭,就当认识个朋友。”</p>
他看了看手表:</p>
“哟,都快十二点了。走,咱们吃饭去,食堂今天有红烧排骨,我让师傅留了两份。”</p>
两人并肩走向食堂,一路上李长庚都在介绍组织部的人际关系和行事规矩,语气像极了长辈在提点晚辈。</p>
郑仪心中了然,李长庚这是在有意栽培他,或者说,是在为未来的工作关系打基础。</p>
而这背后,自然少不了王振国的授意。</p>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3/3404/357570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