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让规则为自己所用,而不是被规则左右
推荐阅读:参加前女友婚礼,现场逮捕新郎官、炮灰不走剧情,主角死活随便、极品仙医混山村、天不应、人在大理寺,开局还王妃清白、综影视:女配她迷人又危险、都市狂龙医仙、婴儿的我,获得大器晚成逆袭系统、太虚至尊、穿越柯南三十年前,截胡妃英理、
党校图书馆,社科阅览室。</p>
林鹤鸣正站在书架前翻阅一本《基层治理现代化案例选编》,神情专注,似乎没注意到郑仪的到来。</p>
郑仪随手抽了本《中国地方政府行为逻辑》,踱步到他身旁,假装不经意地说道:</p>
“林书记刚才的发言,很实在。”</p>
林鹤鸣转头,见是郑仪,立刻合上书本,恭敬地点点头:</p>
“郑处长。”</p>
“但有些话,不一定适合在这种场合说。”</p>
郑仪的语气很淡,但话里的分量不轻。</p>
林鹤鸣眼神微动,似乎立刻明白了郑仪的意思。</p>
“谢谢郑处长指点,是我考虑不周。”</p>
郑仪没接话,而是伸手从他手里拿过那本《基层治理现代化案例选编》,随手翻了几页,忽然说道:</p>
“你刚才反驳陈明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他为什么会突然针对你?”</p>
林鹤鸣一愣。</p>
“陈明是南州经济开发区的,跟青云县八竿子打不着,他为什么非要和你辩那一场?”</p>
林鹤鸣眉头微皱,思索片刻,低声道:</p>
“是因为……我提到了‘补偿款克扣’的事?”</p>
郑仪微微点头。</p>
“南州开发区去年发生过一起群体事件,就是征地补偿款被截留引起的,省里压下来了,但知道的人不少。”</p>
他合上书,直视林鹤鸣,声音放得更低:</p>
“陈明是当时负责征地工作的副主任,你无意间踩了他的痛脚。”</p>
林鹤鸣表情凝重起来。</p>
“所以,他不是想和你讨论,是想堵你的嘴。”</p>
林鹤鸣深吸一口气。</p>
“我明白了。”</p>
郑仪看着他,问道:</p>
“你真明白了?”</p>
“明白了。”</p>
林鹤鸣点头。</p>
“在党校这种地方,有些人不是来学东西的,是来看风向、探虚实的。”</p>
郑仪笑了笑:</p>
“不错。”</p>
他把书递还回去,又补充了一句:</p>
“还有,你以为自己刚才是在替群众说话,可别人听在耳朵里,可能觉得你是在影射某些地方的政策不对……”</p>
“甚至,是在影射某些领导。”</p>
林鹤鸣有些紧张了起来。</p>
郑仪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放缓:</p>
“我不是要你圆滑世故,而是提醒你,在适当的时候说适当的话,才能活到真正干事的那一天。”</p>
林鹤鸣沉默片刻,郑重地点头:</p>
“受教了。”</p>
郑仪没再多言,转身准备离开,却听林鹤鸣忽然说道:</p>
“郑处长,我能请教一个问题吗?”</p>
“说。”</p>
“如果一个人想在体制内做点实事,但既不想被同化,又不想被淘汰,到底该怎么把握这个平衡?”</p>
郑仪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他一眼,忽然轻笑道:</p>
“你这个问题,问错了。”</p>
“嗯?”</p>
“官场不是非黑即白的地方,不是‘同化’和‘淘汰’二选一。”</p>
“真正的高手,是让规则为自己所用,而不是被规则左右。”</p>
林鹤鸣若有所思。</p>
“今天的讨论课,你本来可以用更聪明的方式表达同样的观点,既不得罪人,又能让人听进去。”</p>
“比如?”</p>
郑仪思索片刻,笑了:</p>
“比如,你可以把‘补偿款被克扣’换成‘个别地方补偿款发放流程有待优化’。”</p>
“再比如,你可以把‘群众闹事’换成‘干群沟通机制尚存改进空间’。”</p>
林鹤鸣忍不住笑了。</p>
“意思一样,但听起来舒服得多。”</p>
“对。”</p>
郑仪看着他的表情,语气渐渐认真起来:</p>
“记住,官场上最成功的改革者,从来不是横冲直撞的莽夫,而是知道怎么用‘规则内允许的方式’把事情办成的人。”</p>
林鹤鸣缓缓点头,眼神渐渐亮了起来。</p>
郑仪看了眼手表,淡淡地说:</p>
“好了,我还有会,先走了。”</p>
他转身走出几步,忽然又停下,头也不回地补充了一句:</p>
“下次发言前,不妨先想想,你的话,到底是要说给谁听的。</p>
林鹤鸣看着郑仪离去的背影,眼神里闪过一丝了然。</p>
这位郑处长的履历,他早有耳闻。</p>
王振国部长亲自带的“青年干部特训班”第一名,破格提前结业进入基层,然后发改委,巡视组,再到现在的组织部。</p>
这样的晋升路径,在江东官场几乎算是传奇。</p>
这种既得高层赏识,又敢啃硬骨头的干部,绝不是只会说漂亮话的“官场花瓶”。</p>
林鹤鸣心中暗暗揣摩郑仪刚才那番话的深意。</p>
表面上是在教他“说话的艺术”,但细想之下,却更像是一种隐秘的提醒:</p>
要想真正做实事,就必须先学会如何在规则内游刃有余地活着。</p>
他明白,郑仪今天这番“偶遇”绝非偶然。</p>
堂堂省委组织部干部一处的实职副处长,哪里会有闲情跑到党校图书馆“偶遇”一个县级干部?</p>
更遑论还特意指点自己发言的“分寸”。</p>
郑仪是在观察他,也在考验他。</p>
林鹤鸣合上书,走向窗边。</p>
窗外,夕阳的余晖洒在党校的林荫道上,郑仪的身影早已消失不见。</p>
但他似乎能看到那位年轻处长远去的背影,沉稳、克制,却又透着一股不容忽视的锐意。</p>
林鹤鸣不是初入官场的愣头青,他太清楚省委组织部的分量,尤其是干部一处,主管的就是市、县两级重要岗位的考察、调配。</p>
而郑仪作为二处的副处长,虽年轻,却已是实权派,更是王振国部长的亲信。</p>
这样的人主动接触自己,意味着什么?</p>
要么是想用他,要么是想试他。</p>
他知道,自己正站在一个关键的路口。</p>
如果赌对了,他或许能跳出县级的桎梏,真正进入省里某些人的视线;</p>
如果赌错了,他也可能会成为某些势力较量的牺牲品。</p>
但无论如何,机会已经摆在面前。</p>
他必须做出选择。</p>
想到这里,林鹤鸣缓缓呼出一口气,眼神渐渐坚定起来。</p>
他不在乎被利用,只要能获得更大的平台,实现自己的理想。</p>
正如郑仪所说,真正的高手,是让规则为自己所用。</p>
但他不能着急,现在还不是时候。</p>
他要做的,是继续在党校展现自己的价值,同时保持耐心,等待一个真正的机会。</p>
林鹤鸣正站在书架前翻阅一本《基层治理现代化案例选编》,神情专注,似乎没注意到郑仪的到来。</p>
郑仪随手抽了本《中国地方政府行为逻辑》,踱步到他身旁,假装不经意地说道:</p>
“林书记刚才的发言,很实在。”</p>
林鹤鸣转头,见是郑仪,立刻合上书本,恭敬地点点头:</p>
“郑处长。”</p>
“但有些话,不一定适合在这种场合说。”</p>
郑仪的语气很淡,但话里的分量不轻。</p>
林鹤鸣眼神微动,似乎立刻明白了郑仪的意思。</p>
“谢谢郑处长指点,是我考虑不周。”</p>
郑仪没接话,而是伸手从他手里拿过那本《基层治理现代化案例选编》,随手翻了几页,忽然说道:</p>
“你刚才反驳陈明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他为什么会突然针对你?”</p>
林鹤鸣一愣。</p>
“陈明是南州经济开发区的,跟青云县八竿子打不着,他为什么非要和你辩那一场?”</p>
林鹤鸣眉头微皱,思索片刻,低声道:</p>
“是因为……我提到了‘补偿款克扣’的事?”</p>
郑仪微微点头。</p>
“南州开发区去年发生过一起群体事件,就是征地补偿款被截留引起的,省里压下来了,但知道的人不少。”</p>
他合上书,直视林鹤鸣,声音放得更低:</p>
“陈明是当时负责征地工作的副主任,你无意间踩了他的痛脚。”</p>
林鹤鸣表情凝重起来。</p>
“所以,他不是想和你讨论,是想堵你的嘴。”</p>
林鹤鸣深吸一口气。</p>
“我明白了。”</p>
郑仪看着他,问道:</p>
“你真明白了?”</p>
“明白了。”</p>
林鹤鸣点头。</p>
“在党校这种地方,有些人不是来学东西的,是来看风向、探虚实的。”</p>
郑仪笑了笑:</p>
“不错。”</p>
他把书递还回去,又补充了一句:</p>
“还有,你以为自己刚才是在替群众说话,可别人听在耳朵里,可能觉得你是在影射某些地方的政策不对……”</p>
“甚至,是在影射某些领导。”</p>
林鹤鸣有些紧张了起来。</p>
郑仪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放缓:</p>
“我不是要你圆滑世故,而是提醒你,在适当的时候说适当的话,才能活到真正干事的那一天。”</p>
林鹤鸣沉默片刻,郑重地点头:</p>
“受教了。”</p>
郑仪没再多言,转身准备离开,却听林鹤鸣忽然说道:</p>
“郑处长,我能请教一个问题吗?”</p>
“说。”</p>
“如果一个人想在体制内做点实事,但既不想被同化,又不想被淘汰,到底该怎么把握这个平衡?”</p>
郑仪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他一眼,忽然轻笑道:</p>
“你这个问题,问错了。”</p>
“嗯?”</p>
“官场不是非黑即白的地方,不是‘同化’和‘淘汰’二选一。”</p>
“真正的高手,是让规则为自己所用,而不是被规则左右。”</p>
林鹤鸣若有所思。</p>
“今天的讨论课,你本来可以用更聪明的方式表达同样的观点,既不得罪人,又能让人听进去。”</p>
“比如?”</p>
郑仪思索片刻,笑了:</p>
“比如,你可以把‘补偿款被克扣’换成‘个别地方补偿款发放流程有待优化’。”</p>
“再比如,你可以把‘群众闹事’换成‘干群沟通机制尚存改进空间’。”</p>
林鹤鸣忍不住笑了。</p>
“意思一样,但听起来舒服得多。”</p>
“对。”</p>
郑仪看着他的表情,语气渐渐认真起来:</p>
“记住,官场上最成功的改革者,从来不是横冲直撞的莽夫,而是知道怎么用‘规则内允许的方式’把事情办成的人。”</p>
林鹤鸣缓缓点头,眼神渐渐亮了起来。</p>
郑仪看了眼手表,淡淡地说:</p>
“好了,我还有会,先走了。”</p>
他转身走出几步,忽然又停下,头也不回地补充了一句:</p>
“下次发言前,不妨先想想,你的话,到底是要说给谁听的。</p>
林鹤鸣看着郑仪离去的背影,眼神里闪过一丝了然。</p>
这位郑处长的履历,他早有耳闻。</p>
王振国部长亲自带的“青年干部特训班”第一名,破格提前结业进入基层,然后发改委,巡视组,再到现在的组织部。</p>
这样的晋升路径,在江东官场几乎算是传奇。</p>
这种既得高层赏识,又敢啃硬骨头的干部,绝不是只会说漂亮话的“官场花瓶”。</p>
林鹤鸣心中暗暗揣摩郑仪刚才那番话的深意。</p>
表面上是在教他“说话的艺术”,但细想之下,却更像是一种隐秘的提醒:</p>
要想真正做实事,就必须先学会如何在规则内游刃有余地活着。</p>
他明白,郑仪今天这番“偶遇”绝非偶然。</p>
堂堂省委组织部干部一处的实职副处长,哪里会有闲情跑到党校图书馆“偶遇”一个县级干部?</p>
更遑论还特意指点自己发言的“分寸”。</p>
郑仪是在观察他,也在考验他。</p>
林鹤鸣合上书,走向窗边。</p>
窗外,夕阳的余晖洒在党校的林荫道上,郑仪的身影早已消失不见。</p>
但他似乎能看到那位年轻处长远去的背影,沉稳、克制,却又透着一股不容忽视的锐意。</p>
林鹤鸣不是初入官场的愣头青,他太清楚省委组织部的分量,尤其是干部一处,主管的就是市、县两级重要岗位的考察、调配。</p>
而郑仪作为二处的副处长,虽年轻,却已是实权派,更是王振国部长的亲信。</p>
这样的人主动接触自己,意味着什么?</p>
要么是想用他,要么是想试他。</p>
他知道,自己正站在一个关键的路口。</p>
如果赌对了,他或许能跳出县级的桎梏,真正进入省里某些人的视线;</p>
如果赌错了,他也可能会成为某些势力较量的牺牲品。</p>
但无论如何,机会已经摆在面前。</p>
他必须做出选择。</p>
想到这里,林鹤鸣缓缓呼出一口气,眼神渐渐坚定起来。</p>
他不在乎被利用,只要能获得更大的平台,实现自己的理想。</p>
正如郑仪所说,真正的高手,是让规则为自己所用。</p>
但他不能着急,现在还不是时候。</p>
他要做的,是继续在党校展现自己的价值,同时保持耐心,等待一个真正的机会。</p>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3/3404/357570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