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你还能往上走吗?
推荐阅读:参加前女友婚礼,现场逮捕新郎官、炮灰不走剧情,主角死活随便、极品仙医混山村、天不应、人在大理寺,开局还王妃清白、综影视:女配她迷人又危险、都市狂龙医仙、婴儿的我,获得大器晚成逆袭系统、太虚至尊、穿越柯南三十年前,截胡妃英理、
三天后,临州。</p>
王学文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市委大院外的车水马龙。</p>
他手里拿着的正是那份刚刚签发的文件《关于林雅同志拟任临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的建议》。</p>
这个名字,是省委组织部确定的。</p>
他让了。</p>
他必须让。</p>
他不是怕李远,也不是怕组织部,而是他深知,临州这一局,真正的棋手不是郑仪,也不是李远,而是背后的老书记。</p>
老书记虽然退了,但影响力仍在,尤其是对组织系统的掌控力,从未真正松动。</p>
老书记看中了李远,所以李远能一步迈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p>
老书记支持“治理型发展”,所以张松林那种招商引资的路子被彻底抛弃;</p>
而现在,老书记甚至把手伸进了临州的宣传系统,要让一个敢说真话的记者出身的女人当宣传部长。</p>
“风向变了……”</p>
王学文喃喃自语。</p>
他五十六岁了,临州市委书记这个位置,已经待了整整五年。</p>
再往上走?</p>
他没背景,年纪又大,唯一的筹码就是“平稳交接”临州的政绩。</p>
所以,他只能让。</p>
让李远顺利接棒,让老书记满意,让组织上记他一功。</p>
可是……光靠“让”还不够。</p>
他想真正往上走,还得有人推一把。</p>
老书记能推他吗?</p>
……</p>
一周后,江东省老干部活动中心。</p>
王学文“偶遇”了正在这里疗养的老书记。</p>
老书记坐在藤椅上喝茶,看着不远处的湖面,神色淡然。</p>
“老书记!”王学文快步上前,恭敬地打招呼。</p>
老书记抬眼,笑了笑:</p>
“哟,学文啊,你不在临州坐镇,跑这儿来干什么?”</p>
王学文陪着笑:</p>
“最近省里有个乡村振兴座谈会,我顺道过来汇报工作,听说您在这儿,特地来看看。”</p>
老书记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慢悠悠道:</p>
“临州最近动静不小啊。”</p>
这是要听他的态度了。</p>
王学文立刻正色道:</p>
“老书记,我一直牢记您的教导,临州这些年发展稳中有进,但现在新形势下,确实需要更年轻的同志来开拓局面。李远同志很有想法,我一直全力支持他。”</p>
老书记“唔”了一声,没接话。</p>
王学文知道,光表忠心还不够,他必须再加点筹码。</p>
“其实,我这次来,也是想向老书记您请教……”</p>
他放低声音:</p>
“我在临州干了五年,各方面工作都理顺了,但最近也感觉到,有些新问题单靠地方经验解决不了,得更高层面的视野。”</p>
他是在试探:自己有没有可能调到省里?</p>
老书记眯了眯眼,忽然笑了:</p>
“学文啊,你知道为什么这些年,组织上一直没动你吗?”</p>
王学文心头一震,低声问:</p>
“请老书记指点。”</p>
老书记轻轻敲了敲藤椅扶手:</p>
“因为你太稳了,稳到别人挑不出毛病,但也想不起你。”</p>
王学文脸色微变。</p>
老书记继续道:</p>
“你要想往上走,光靠‘稳’不够,你还得让组织上觉得——你有不可替代的价值。”</p>
王学文脸上维持着谦恭的笑意,眼底却暗了一瞬。</p>
老书记的话,他听懂了。</p>
他太“稳”了,稳到组织上看不见他的价值。</p>
可他难道不想做出成绩吗?</p>
当初他刚上任临州市委书记,一翻开财政账本就皱眉头。</p>
城建负债高企,财税收入连年放缓,基层工资都快要发不出来了。</p>
那时候,省里给他的指示很简单:</p>
“临州不能出事。”</p>
他需要一个能搞经济的人,一个敢闯敢干的人,所以他提拔了张松林。</p>
张松林也确实没让他失望,短短几年,临州的GDP增速飙升至全省前三,土地财政盘活了,招商引资质效显著,连省领导都夸“临州模式值得借鉴”。</p>
但现在呢?</p>
张松林倒台了,所有的“成绩”都成了“问题”,土地违规出让、政商关系不清、财政虚增……</p>
这些问题,最终都要他来负责擦屁股。</p>
而李远呢?</p>
李远一来,就站在了道德高地上,“清理张松林遗留问题”“整顿政商关系”“高质量发展”……</p>
脏事都是王学文的,功劳都是李远的。</p>
王学文心里清楚,省里现在要的,就是一个能“平稳过渡”的临州。</p>
而他,就是那个过渡者。</p>
他现在就算再想“做出成绩”,也不可能去和李远抢戏。</p>
他能做的,就是低调配合,让李远顺顺利利接班,让省里觉得他“识大体、顾大局”。</p>
老书记见他沉默,笑了笑:</p>
“怎么?没什么要说的?”</p>
王学文回过神来,恭敬地笑了:</p>
“老书记的教诲,我记下了,回去一定好好琢磨。”</p>
他终究没提临州的财政困境,也没提张松林的烂摊子。</p>
因为他知道,这些事在老书记眼里,都不是问题,而是他王学文“能力不足”的证明。</p>
一个能干的市委书记,怎么会让财政出问题?一个强势的班长,怎么会让张松林这种人坐大?</p>
他不能说,说了就是推卸责任。</p>
所以,他只能咬牙认了。</p>
临走前,老书记忽然又开口:</p>
“对了,你上次提的那个乡村振兴示范区,省里最近在考虑推广。”</p>
王学文一怔。</p>
这是他去年推进的项目,但当时省里没怎么重视,现在怎么突然要“推广”了?</p>
老书记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p>
“好好干,有些事,组织上是看得见的。”</p>
王学文心头一热,但随即又冷静下来。</p>
这是补偿吗?还是……安抚?</p>
他不敢多想,恭敬地点头:</p>
“请老书记放心,我一定把工作做实。”</p>
走出老干部活动中心,王学文抬头看了看天,阳光刺眼。</p>
他知道,自己的路,比想象中更难走了。</p>
他不能抢,不能争,甚至不能抱怨。</p>
他要做的,就是安安静静地把临州交到李远手里,然后……等待组织的“安排”。</p>
五年了,他在临州熬过了多少难关,处理了多少棘手问题,现在却要为一个年轻人让路?</p>
他在心里问自己:</p>
“王学文,你还能往上走吗?”</p>
没有人回答他。</p>
只有风吹过树梢的沙沙声,像是某种无言的嘲笑……</p>
王学文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市委大院外的车水马龙。</p>
他手里拿着的正是那份刚刚签发的文件《关于林雅同志拟任临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的建议》。</p>
这个名字,是省委组织部确定的。</p>
他让了。</p>
他必须让。</p>
他不是怕李远,也不是怕组织部,而是他深知,临州这一局,真正的棋手不是郑仪,也不是李远,而是背后的老书记。</p>
老书记虽然退了,但影响力仍在,尤其是对组织系统的掌控力,从未真正松动。</p>
老书记看中了李远,所以李远能一步迈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p>
老书记支持“治理型发展”,所以张松林那种招商引资的路子被彻底抛弃;</p>
而现在,老书记甚至把手伸进了临州的宣传系统,要让一个敢说真话的记者出身的女人当宣传部长。</p>
“风向变了……”</p>
王学文喃喃自语。</p>
他五十六岁了,临州市委书记这个位置,已经待了整整五年。</p>
再往上走?</p>
他没背景,年纪又大,唯一的筹码就是“平稳交接”临州的政绩。</p>
所以,他只能让。</p>
让李远顺利接棒,让老书记满意,让组织上记他一功。</p>
可是……光靠“让”还不够。</p>
他想真正往上走,还得有人推一把。</p>
老书记能推他吗?</p>
……</p>
一周后,江东省老干部活动中心。</p>
王学文“偶遇”了正在这里疗养的老书记。</p>
老书记坐在藤椅上喝茶,看着不远处的湖面,神色淡然。</p>
“老书记!”王学文快步上前,恭敬地打招呼。</p>
老书记抬眼,笑了笑:</p>
“哟,学文啊,你不在临州坐镇,跑这儿来干什么?”</p>
王学文陪着笑:</p>
“最近省里有个乡村振兴座谈会,我顺道过来汇报工作,听说您在这儿,特地来看看。”</p>
老书记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慢悠悠道:</p>
“临州最近动静不小啊。”</p>
这是要听他的态度了。</p>
王学文立刻正色道:</p>
“老书记,我一直牢记您的教导,临州这些年发展稳中有进,但现在新形势下,确实需要更年轻的同志来开拓局面。李远同志很有想法,我一直全力支持他。”</p>
老书记“唔”了一声,没接话。</p>
王学文知道,光表忠心还不够,他必须再加点筹码。</p>
“其实,我这次来,也是想向老书记您请教……”</p>
他放低声音:</p>
“我在临州干了五年,各方面工作都理顺了,但最近也感觉到,有些新问题单靠地方经验解决不了,得更高层面的视野。”</p>
他是在试探:自己有没有可能调到省里?</p>
老书记眯了眯眼,忽然笑了:</p>
“学文啊,你知道为什么这些年,组织上一直没动你吗?”</p>
王学文心头一震,低声问:</p>
“请老书记指点。”</p>
老书记轻轻敲了敲藤椅扶手:</p>
“因为你太稳了,稳到别人挑不出毛病,但也想不起你。”</p>
王学文脸色微变。</p>
老书记继续道:</p>
“你要想往上走,光靠‘稳’不够,你还得让组织上觉得——你有不可替代的价值。”</p>
王学文脸上维持着谦恭的笑意,眼底却暗了一瞬。</p>
老书记的话,他听懂了。</p>
他太“稳”了,稳到组织上看不见他的价值。</p>
可他难道不想做出成绩吗?</p>
当初他刚上任临州市委书记,一翻开财政账本就皱眉头。</p>
城建负债高企,财税收入连年放缓,基层工资都快要发不出来了。</p>
那时候,省里给他的指示很简单:</p>
“临州不能出事。”</p>
他需要一个能搞经济的人,一个敢闯敢干的人,所以他提拔了张松林。</p>
张松林也确实没让他失望,短短几年,临州的GDP增速飙升至全省前三,土地财政盘活了,招商引资质效显著,连省领导都夸“临州模式值得借鉴”。</p>
但现在呢?</p>
张松林倒台了,所有的“成绩”都成了“问题”,土地违规出让、政商关系不清、财政虚增……</p>
这些问题,最终都要他来负责擦屁股。</p>
而李远呢?</p>
李远一来,就站在了道德高地上,“清理张松林遗留问题”“整顿政商关系”“高质量发展”……</p>
脏事都是王学文的,功劳都是李远的。</p>
王学文心里清楚,省里现在要的,就是一个能“平稳过渡”的临州。</p>
而他,就是那个过渡者。</p>
他现在就算再想“做出成绩”,也不可能去和李远抢戏。</p>
他能做的,就是低调配合,让李远顺顺利利接班,让省里觉得他“识大体、顾大局”。</p>
老书记见他沉默,笑了笑:</p>
“怎么?没什么要说的?”</p>
王学文回过神来,恭敬地笑了:</p>
“老书记的教诲,我记下了,回去一定好好琢磨。”</p>
他终究没提临州的财政困境,也没提张松林的烂摊子。</p>
因为他知道,这些事在老书记眼里,都不是问题,而是他王学文“能力不足”的证明。</p>
一个能干的市委书记,怎么会让财政出问题?一个强势的班长,怎么会让张松林这种人坐大?</p>
他不能说,说了就是推卸责任。</p>
所以,他只能咬牙认了。</p>
临走前,老书记忽然又开口:</p>
“对了,你上次提的那个乡村振兴示范区,省里最近在考虑推广。”</p>
王学文一怔。</p>
这是他去年推进的项目,但当时省里没怎么重视,现在怎么突然要“推广”了?</p>
老书记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p>
“好好干,有些事,组织上是看得见的。”</p>
王学文心头一热,但随即又冷静下来。</p>
这是补偿吗?还是……安抚?</p>
他不敢多想,恭敬地点头:</p>
“请老书记放心,我一定把工作做实。”</p>
走出老干部活动中心,王学文抬头看了看天,阳光刺眼。</p>
他知道,自己的路,比想象中更难走了。</p>
他不能抢,不能争,甚至不能抱怨。</p>
他要做的,就是安安静静地把临州交到李远手里,然后……等待组织的“安排”。</p>
五年了,他在临州熬过了多少难关,处理了多少棘手问题,现在却要为一个年轻人让路?</p>
他在心里问自己:</p>
“王学文,你还能往上走吗?”</p>
没有人回答他。</p>
只有风吹过树梢的沙沙声,像是某种无言的嘲笑……</p>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3/3404/357574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