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1947年

推荐阅读:侯府忘恩义?摄政王撑腰,不原谅二婚嫁京圈大佬,渣前夫疯了道爷要飞升梦里修仙千年,醒来我已无敌青云红颜红星双穿:我在陕北卖物资遮天:我,昊天,人族第一帝!逍遥四公子玄幻,我乃长生伏妖大帝让你讲挖墓理论,没让你实操啊

    时间匆匆,转眼来到1947年。

    元旦过后。

    上午,陈光良乘坐汽车朝着中环驶去。

    他如果在香港,是每天都会去上班的,和打工仔没有什么不同。

    他的车队是由两辆雪佛兰汽车组成,车上还有两名保镳、两名司机,如此的布局,也是陈光良对自己的身手很有自信。另外,防备的是亡命徒,至于香港的帮派却丝毫无需担忧,毕竟那只是富人的‘狗’。

    汽车驶入中环时,陈光良发现街道睡着一些难民,显然是新入城的。从1947年开始,内地将有大量的人口涌入香港,这些人口中不乏富商和技术人员。

    期待这些人的加入,这可是香港崛起的关键。而这一世,应该会有更多的富商和技术人员来港,因为他们有一个最大的‘风向标’。

    抵达德辅道的平安银行大厦,陈光良露出一些欣慰的语气,这可是他在中环唯一的写字楼大厦。当然在接下来,长江地产会考虑投资商业大厦,毕竟陈光良的美国资金已经调回香港。

    上午,陈光良和平安银行的高层,开了一个会议,高层中包括叶熙明、李鸿生、郭德明等人。

    其中郭德明是最近从沪市调到香港的,同时也安排其家人来港,其本人担任平安银行(香港)副总经理,主要负债香港和内地的业务联络。

    叶熙明率先汇报道:“截止目前,平安银行(香港)的公众存款达到3212万港币,应该是位于华资东亚银行之后,成为香港本土第二大储蓄银行.放出贷款1906万港币,主要集中在工商业中的工厂业务”

    在香港的华资银行中,东亚银行的存款应该有3500万~4000万的规模,毕竟是本土老牌银行,而且在简东浦的领导下,当初也将资金转移至美国,避免银行大伤元气。

    除了这两家华资银行外,其余华资银行的存款,都很难超过1000万港币。

    至于香港流通的港币,已经从站后的2.2亿,扩大至如今的6亿多,所以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吸纳的存款依旧是压倒性的领先。

    陈光良当即说道:“继续吸纳存款,同时扩大对工厂主的支持,存贷比就是90%也是无妨。”

    叶熙明等人纷纷点头,对于这个危险的‘存贷比’,在场的人并不担心。

    为什么刚刚说的是‘公众存款’?

    因为陈光良家族、平安银行自有资金,都没有计算在内的。

    接下来,陈光良说道:“如今的平安银行,已经不需要再去投资风险项目,例如炒黄金、炒股票。只需要踏踏实实的发展储蓄、贷款、汇兑、地产.等业务,这便是我希望的发展。在这里,我们所有人要坚信一点,不管国内的局势如何变化,香港一定是会保持现状的所以,我们才大胆的对那些来港开设工厂的企业主进行扶持(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3/3500/372284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