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1章 厉兵秣马待北虏(五)

推荐阅读:全民求生游戏,开局一座小破屋娱乐:我快顶流了,系统你才激活脑域强化:从重生高三到大国院士苟在初圣魔门当人材直播:他就不会荒野求生!纯命硬香烟也是香啊!请神很合理吧?官道雄途杀我必死,开局弑神,让神破防权色滔天星穹铁道:开局表演太虚剑神

    大明是有制式军服的,也就是所谓的鸳鸯战袄,这些都是官军原本的制式军服,按照制度,官军士卒有胖袄裤鞋等成品军装,又有冬衣布花赏赐以自制衣服,或给银钞,可用之购买衣料,卫所旗军还有军户帮贴军装。

    但是实际上对于大明来说,这些制度早就沦为空文了,在大明国力尚强,而且皇帝也熟知军事的情况下,对于士卒的军衣还是能够保障的,永乐、宣德时,皇帝给九边士卒赏赐棉衣、甚至是皮裘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宣宗皇帝就曾经下旨:“口北苦寒,未冬先雪,士卒守关瞭望,昼夜勤苦,使无衣御寒,其何以堪?皮裘、孤帽,速遣人运往给之。开平、大同诸边卫,皆循此例。”

    在整个永乐、宣德时代,赏赐士卒的御寒衣物都还是比较及时的,到了土木之变后,朝廷财政困难,但是对于士卒的军衣被服,还是在尽力保障,只不过这个时候朝廷已经无法向边军保证皮裘了,而是改发胖袄也就是棉袄,按照大明的定制,胖袄每件长四尺六寸,装棉花绒二斤。裤装棉花绒半斤。鞋各长九寸五分至一尺,或一尺二分,虽然没有皮裘御寒,但是起码还是能够保障棉衣的。

    但是到了弘治时,连胖袄都已经无法保证了,原因很简单,在我英明神武的孝宗皇帝领导下,经大明忠良户部尚书叶淇上疏,将发放胖袄实物改为了发放衣鞋银,叶淇在奏疏中称:“朝廷念大同、宣府边军之苦,每三年一赐衣鞋,但民间所制,长短阔狭,不能各称其身。况贮库日久,易于敝坏。请令江南州县量征价银,以待给赐,听其自制,庶边军得蒙实惠,而民间亦免转输之费。”

    边军得没得实惠朱载坖不知道,但是朱载坖很清楚,各级地方官员和各级军官们肯定是得了实惠了,所谓衣装银,在征收的时候要被州县官员加征所谓火耗,而到了九边士卒的手上,还要被各级军官所克扣,实际能够到士卒们手上的那就是所剩无几的,给士卒置办棉衣?连基本的军服都无法置办。

    从弘治到正德,大明官军相当于没有实物的军服发放,对于大明官军而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是正常现象,所以朱载坖深刻怀疑叶淇是不是蒙古人,要不然他怎么只想着怎么削弱官军的战斗力,破坏开中法,又取消士卒的冬衣胖袄,朱载坖完全不能理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整个弘治和正德时代,大明的官军士卒们都是没有任何御寒衣物的发给的,直到嘉靖登基之后,才重新恢复了冬衣布花的实物发给,嘉靖以来多发给实物,但是不是直接发给胖袄,而是发布匹和棉花,让军士们自己制作冬衣,按照规定,辽东镇家丁岁给冬衣布四匹、花一斤八两,永平镇建昌营募兵岁给冬衣布三匹、(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3/3503/372801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