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353章 以史为鉴1:农民起义与王朝的
推荐阅读:武逆焚天、仙人消失之后、百炼飞升录、割鹿记、九星霸体诀、满门忠烈被抄家,我直入陆地神仙、夜无疆、家族修仙,凌云九天、特工:开局郑耀先和我接头、斩仙台上何人?灵台方寸关门弟子、
    王承恩大喜,忙亦步亦趋地小跑了过来,“老奴领旨。”
见于他在历史上的优异表现,刘慧明对他非常有好感,来到这个世界以后也接触过几次,发现他确实有些与众不同,首先不多话,其次不多事,而且与人为善,是个老好人,刘慧明早就想结交了,今日可是个好机会。
王承恩一布置完毕,刘慧明首先打招呼道,“王公公,我今天要奏对的东西跨度比较大,不知你学问如何,经史子集学得如何,可学得通透了?”
王承恩自信地道,“不瞒刘侍郎,老奴曾于内书房学习十二年,学业虽不算精通,却也可以考个功名了。”
王承恩最引以为傲的就是他的学问了,见他说得如此笃定,想必有几分真才实学吧。
崇祯也帮腔道,“王伴伴可是号称内书房三大才子之一,学问自然是不错的。”
刘慧明赞道,“臣本来想请个文官一起清谈,然而今天要谈的话会损害到文官的利益,想到王公公对陛下忠心耿耿,臣就斗胆请王公公助我。”
崇祯道,“如此甚好,承恩乃朕信邸老人,先生尽可放心。”
王承恩见刘慧明当面向皇上夸他忠心耿耿,心里高兴至极,也喜笑颜开道,“老奴多谢刘大人看重咱家。”
刘慧明呵呵一笑,直接问道,“不知王公公如何看待流贼问题?”
王承恩一愣,这个话题实在太大了,自己实在不好开口,只得把皮球踢了过来,“老奴不好说,刘侍郎还是自己说吧。”
“你这老狗,就会耍滑头!”崇祯眼一瞪,骂道,“你尽管说,就算说得大逆不道,朕也饶了你。”
王承恩谢了嗯,恨恨地道,“老奴以为,流贼都是被那些文官们逼的,那些文官逼欺上瞒下,侵吞他们的田产,农民活不下去了,只好起来造反了。”
王承恩说完,恐惧地看了一眼崇祯,见他并没有责怪,才放心下来,嘴里道,“老奴有罪,老奴信口胡说。”
崇祯看了他一眼,又把头转向了刘慧明
刘慧明道,“臣以为王公公说得有理,只是说得不够透彻。”
崇祯笑道,“谨听先生高见。”
刘慧明从容道,“陛下,古人有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无数次农民造反,而我们大明,我统计了一下,从建国到现在大概发生了三百多次农民造反,但是朝廷只是简单地平灭了事,根本没有追究深层次的原因,今天我就做一个总结,最后找到一个从根上解决的办法。”
崇祯一听刘慧明要彻底解决农民造反的问题,不由得心中一怔,随即又有些怀疑起来。
刘慧明可不管他的态度,直接问道,“陛下可知历史上第一次农民造反是什么时候?”
王承恩抢答道,“是秦朝的陈涉、吴广暴动。”
刘慧明点头,“对!就是陈涉吴广暴(本章未完,请翻页)
				
				见于他在历史上的优异表现,刘慧明对他非常有好感,来到这个世界以后也接触过几次,发现他确实有些与众不同,首先不多话,其次不多事,而且与人为善,是个老好人,刘慧明早就想结交了,今日可是个好机会。
王承恩一布置完毕,刘慧明首先打招呼道,“王公公,我今天要奏对的东西跨度比较大,不知你学问如何,经史子集学得如何,可学得通透了?”
王承恩自信地道,“不瞒刘侍郎,老奴曾于内书房学习十二年,学业虽不算精通,却也可以考个功名了。”
王承恩最引以为傲的就是他的学问了,见他说得如此笃定,想必有几分真才实学吧。
崇祯也帮腔道,“王伴伴可是号称内书房三大才子之一,学问自然是不错的。”
刘慧明赞道,“臣本来想请个文官一起清谈,然而今天要谈的话会损害到文官的利益,想到王公公对陛下忠心耿耿,臣就斗胆请王公公助我。”
崇祯道,“如此甚好,承恩乃朕信邸老人,先生尽可放心。”
王承恩见刘慧明当面向皇上夸他忠心耿耿,心里高兴至极,也喜笑颜开道,“老奴多谢刘大人看重咱家。”
刘慧明呵呵一笑,直接问道,“不知王公公如何看待流贼问题?”
王承恩一愣,这个话题实在太大了,自己实在不好开口,只得把皮球踢了过来,“老奴不好说,刘侍郎还是自己说吧。”
“你这老狗,就会耍滑头!”崇祯眼一瞪,骂道,“你尽管说,就算说得大逆不道,朕也饶了你。”
王承恩谢了嗯,恨恨地道,“老奴以为,流贼都是被那些文官们逼的,那些文官逼欺上瞒下,侵吞他们的田产,农民活不下去了,只好起来造反了。”
王承恩说完,恐惧地看了一眼崇祯,见他并没有责怪,才放心下来,嘴里道,“老奴有罪,老奴信口胡说。”
崇祯看了他一眼,又把头转向了刘慧明
刘慧明道,“臣以为王公公说得有理,只是说得不够透彻。”
崇祯笑道,“谨听先生高见。”
刘慧明从容道,“陛下,古人有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无数次农民造反,而我们大明,我统计了一下,从建国到现在大概发生了三百多次农民造反,但是朝廷只是简单地平灭了事,根本没有追究深层次的原因,今天我就做一个总结,最后找到一个从根上解决的办法。”
崇祯一听刘慧明要彻底解决农民造反的问题,不由得心中一怔,随即又有些怀疑起来。
刘慧明可不管他的态度,直接问道,“陛下可知历史上第一次农民造反是什么时候?”
王承恩抢答道,“是秦朝的陈涉、吴广暴动。”
刘慧明点头,“对!就是陈涉吴广暴(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4/4344/472996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