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十六章

推荐阅读:权总,夫人的前任们来抢人了!天唐锦绣太上武神诀重生:保送清北,我让校花震惊了大秦始皇帝:你就当我真死了吧!正义的使命重生八零:老太太抛子弃女你有天眼不去赌石,又在乱看家父汉高祖,吾乃败家子官场:从基层科员爬上权力巅峰

    自古以来,江南才子辈出,明清两代尤甚,根据明清进士题名录统计,明清两代自明洪武四年(1371年)首科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末科,共举行殿试201科,外加博学鸿词科,不记翻译科,满洲进士科,共录取进士51681人,其中明代为24866人,清代26815人,江南共考取进士7877人,占全国℅,其中明代为3864人,占全国的℅,清代为4013人,占全国的℅,总体而言,明清两代每7个进士中,就有1个以上出自江南,这么高的比重,实在令人惊叹。

    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江南文化领先的主要条件与其经济发达有着密切的关系,西北地区每人数十亩地还要挨饿,但在水乡,全家几亩地即足以供养一个读书人,在这样的条件下,文化氛围很自然的被培养了起来。

    读书人有了钱,除了寻找颜如玉,购置黄金屋,多多少少都会要买上一些书籍,哪怕是装样,也在不自觉间将许许多多的珍贵刻本留在了江南。加上两江地区巨富良多,家中子弟显贵,正可谓搜罗天下,在无数人的刻意努力下,江南的藏书逐渐丰硕,直至咸丰始断,而书籍的散佚也逐渐的成为许多藏书家的痛。

    周树茗看起来也是个读书人,只是不知道是否赶上了末科,得到了功名,听到黄宣的烦恼是想要买书,他哈哈一笑,甩着手道:“这有何难,我嘉兴别的也许不算出众,可要说书,却是当仁不让了。”

    “但我人生地不熟……”

    “包在我身上即可。”周树茗大包大揽道:“我嘉兴……”

    不待他再吹嘘,黄宣忍不住打断,脸做严肃状道:“我父已有不少珍藏,此次前来,是想购买一些珍本善本,若是有孤本自然最好。”凡书籍必须精加雠校方为善本,通常而言,无论珍本还是善本,均是古本,故而清代的善本并不一定就是明代的善本,而在现代看来,1927年的善本自然要算上清代的刻本,然而若加上洛林变态的重量有限制,他的眼光也就不得不同比增长了。

    周树茗捋着胡子,呵呵一笑,道:“却不知黄公子看上了哪些?”从古至今,藏书家很少有延续三代者,而随着中国政治的动荡,嘉兴的古书流落市场的也越发的多了起来,只是军阀混战,政府无暇于此,故而比起之前和之后的时代,这个时候能够买到的古书也更多。

    黄宣轻轻的摇了摇头,指指仓库的位置道:“我此次前来携有粮1500石有余,卖与斜桥米铺200石有余,周老板若有本事,剩下的尽皆拿去,在下只要10本书。”

    码头上的号子声铮铮做响,周树茗却像是被雷劈了一般呆住了,1500石粮食要2万余元,换句话说,眼前这位少年愿(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4/4568/486359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