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二百四十八章 向导
推荐阅读:人在阳间,你说我阴司当差十年?、带着空间养兽夫,恶雌成团宠了、赵旭李晴晴全文、穿书后,情敌们都能听见我心声、魅魔噬主?反手养成十二翼天使!、修仙家族之化灵碗、暴富很难?我家超市通万界、鎏金岁月:带娃渔猎长白山、从军赋、重生1961:我从打猎开始发家致富、
”袁方接到汤祖契从山海关送来的情报,汤祖契现在还在山海关的侦谍馆,管理着袁方在大明的整个谍报系统。
情报的内容是:熊廷弼被斩首并传首九边。
袁方唏嘘不已,三年前,他曾代表魏忠贤和东林党人去监狱探视过熊廷弼,没想到三年后的今天还是被魏忠贤所斩。
熊廷弼也是有雄才大略的,他在天启元年七月被起用,任辽东经略。
然而,仅仅半年之后,他就在广宁之战中惨败,辽西重镇广宁失陷。他率军民放弃剩余城池,退入山海关。
袁方认为,这次惨败熊廷弼是脱不了干系的,首先他的战略方针就存在问题。
鞑子的骑兵虽然强悍,但是当时的兵力也只有六万多人。假如他能审时度势,抓住战机,集中主力于广宁,鞑子兵是占不到便宜的。
然而,事实上熊廷弼却是采取了层层设防,拒敌千里之外的战法,其结果是兵力分散,明军各自为战,在各城堡在受到攻击时,由于明军野战能力欠缺,又无法做到相互呼应,结果,被鞑子以攻击西平为诱饵,迫使熊廷弼救西平,在与鞑子兵的野战中熊廷弼损兵折将,而西平堡也没有保住。
其次,他未能死守广宁。
广宁的失陷主要原因是明将孙得功的叛变以及王世贞处置失当。此前,熊廷弼亲自率兵五千在距离广宁仅四十里的右屯。西平失陷后,作为主帅的熊廷弼理应立即率兵进入广宁坐镇指挥。当时,广宁守军尚有一万六兵马,加上调集附近兵力,集中三万人马守城是没有问题的。
如此,凭借坚城尚可与鞑子一战。
但是,不知何故他没能这样做,白白丧失了战机。
更要命的是,他无端弃守辽西。
即使广宁失陷,大明在辽西还有锦州、大小凌河等要塞,只要加以整顿,仍然可以和鞑子在辽西形成对峙局面。
然而,他在广宁兵败之后,却毫无理由的弃守辽西地区,使山海关完全暴露给鞑子,就连京城的安全也受到了威胁,使得大明在关外的军事局面因此完全陷入被动。
惜哉!惜哉!
……
袁方在梧州仿孙承宗,也设立了六馆,这六馆是占天馆、查地馆、译审馆、侦谍馆、异才馆和大力馆。
梧州是海陆丝绸之路交汇的商埠重镇,被称作“三江总汇”、“两广咽喉”。葡萄牙、西班牙的代理商在梧州都有活动,梧州是西江流域腹地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
这里与粤、澳山水相连,语言相通,习俗相近。三地的贡易十分频繁。
这天,袁方正在督府审阅与安南来往的各种文碟,张从进来禀报,有几个梧州商人求见。
袁方放下手中的一份文碟,问:“他们有何事要见我?”
张从答:“他们是来向袁公子你致谢的。”
“因何事?”
“不知道。”
“你先让(本章未完,请翻页)
情报的内容是:熊廷弼被斩首并传首九边。
袁方唏嘘不已,三年前,他曾代表魏忠贤和东林党人去监狱探视过熊廷弼,没想到三年后的今天还是被魏忠贤所斩。
熊廷弼也是有雄才大略的,他在天启元年七月被起用,任辽东经略。
然而,仅仅半年之后,他就在广宁之战中惨败,辽西重镇广宁失陷。他率军民放弃剩余城池,退入山海关。
袁方认为,这次惨败熊廷弼是脱不了干系的,首先他的战略方针就存在问题。
鞑子的骑兵虽然强悍,但是当时的兵力也只有六万多人。假如他能审时度势,抓住战机,集中主力于广宁,鞑子兵是占不到便宜的。
然而,事实上熊廷弼却是采取了层层设防,拒敌千里之外的战法,其结果是兵力分散,明军各自为战,在各城堡在受到攻击时,由于明军野战能力欠缺,又无法做到相互呼应,结果,被鞑子以攻击西平为诱饵,迫使熊廷弼救西平,在与鞑子兵的野战中熊廷弼损兵折将,而西平堡也没有保住。
其次,他未能死守广宁。
广宁的失陷主要原因是明将孙得功的叛变以及王世贞处置失当。此前,熊廷弼亲自率兵五千在距离广宁仅四十里的右屯。西平失陷后,作为主帅的熊廷弼理应立即率兵进入广宁坐镇指挥。当时,广宁守军尚有一万六兵马,加上调集附近兵力,集中三万人马守城是没有问题的。
如此,凭借坚城尚可与鞑子一战。
但是,不知何故他没能这样做,白白丧失了战机。
更要命的是,他无端弃守辽西。
即使广宁失陷,大明在辽西还有锦州、大小凌河等要塞,只要加以整顿,仍然可以和鞑子在辽西形成对峙局面。
然而,他在广宁兵败之后,却毫无理由的弃守辽西地区,使山海关完全暴露给鞑子,就连京城的安全也受到了威胁,使得大明在关外的军事局面因此完全陷入被动。
惜哉!惜哉!
……
袁方在梧州仿孙承宗,也设立了六馆,这六馆是占天馆、查地馆、译审馆、侦谍馆、异才馆和大力馆。
梧州是海陆丝绸之路交汇的商埠重镇,被称作“三江总汇”、“两广咽喉”。葡萄牙、西班牙的代理商在梧州都有活动,梧州是西江流域腹地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
这里与粤、澳山水相连,语言相通,习俗相近。三地的贡易十分频繁。
这天,袁方正在督府审阅与安南来往的各种文碟,张从进来禀报,有几个梧州商人求见。
袁方放下手中的一份文碟,问:“他们有何事要见我?”
张从答:“他们是来向袁公子你致谢的。”
“因何事?”
“不知道。”
“你先让(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6/6073/584002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