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685章 半路杀出个小舅子
推荐阅读:星际:病弱女配倒拔垂杨柳、夜宿孤棺,高冷女鬼崩溃求我别死、混民国,不借就抢、官道雄途、断绝关系后,觉醒SSS级天赋百分百爆率、问鼎:从一等功臣到权力巅峰、云养合欢宗:曹贼从仙子开始臣服、呢喃诗章、斗罗直播间:观众全是唐三仇敌!、恐游,开局病娇妹妹求我别杀她、
“你的家丁很威武啊!”
大功坊间,徐晨芸抱着画,微笑着打趣道。
别人不知道徐盛和吴忠,她却知道,从一开始见面这两人就跟在朱公子身后。
随着朱慈烺与徐晨芸的关系逐渐亲密,徐盛和吴忠才保持距离,远远跟着。
同样的,徐晨芸没有将碍事的丫鬟秋月带出来。
朱慈烺笑道:“我等都是上过战场之人,跟鞑子真刀真枪的干过,收拾那几个架子货还不是小菜一碟?”
徐晨芸黛眉轻蹙,眼中思索,又上下打量了一番朱慈烺,问道:“告诉我,你究竟是谁?为何有这么多银子?”
朱慈烺哑然一笑,道:“你真想知道?”
“想知道!”徐晨芸明眸闪动,认真的点了点头。
朱慈烺长叹一声道:“是时候亮出我隐藏多年的身份了。”
徐晨芸明眸睁大,静静倾听。
朱慈烺靠近她,微微带着笑意,轻声道:“其实,那锦江之星和中华楼都是我家的产业,我是一个低调的富家公子......”
“中华楼是你家的产业?”徐晨芸微张着红唇,惊呼道。
中华楼,以豪华高档著称,汇集各地名菜,在整个大明乃至全世界,都是最高档的酒楼!
中华楼的分楼并不多,整个大明不超过十家,作为京师的南京城也不过两家,一桌菜至少二百两,上不封顶!
大明最奢侈的万历年间,皇宫一天的膳食用度不过四百二十两,万历皇帝一桌御膳差不多百两银子。
现在的皇宫膳食用度,一天用度只有二百两(宫里人少),朱慈烺的一桌御膳只有不到二十两,几菜一汤,荤素搭配。
朱元璋时期的御膳更简单,四菜一汤,分别是胡萝卜、韭菜、两碗青菜和一碗撒了小葱的豆腐汤,跟平民没什么两样。
洪武皇帝朱元璋、永乐皇帝朱棣、崇祯皇帝朱由检,大明朝这三位可以说在节俭上做出了表率,在历朝历代皇帝中都属于最节俭的存在。
朱慈烺的内帑中有上千万两白银的皇室财产,但他没有太过铺张,也不像崇祯那样节俭,一切用度正常,甚至有时候出手还有些阔绰,随心而为。
徐晨芸显然不信,黛眉随之颤了一下,不满的瞪一眼朱慈烺,道:“还在骗我!”
朱慈烺认真的点了点头,道:“这真是我家的产业,不信我带你去看看,吃上一顿?”
如平常女子一样,一提到吃的,徐晨芸大为惊喜,玉脸放光,容光迫人。
正巧大功坊就有一座中华楼,二人携手而去。
再穿行了数条街道之后,行人逐渐地稀少了起来,高宅大院随处可见。
明朝初立,朱元璋为了表彰魏国公徐达立下的大功,将称帝前的吴王府赐给了徐达,并特地建一坊,赐名“大功”以旌其功。
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大功坊一片繁荣,周围更是被魏国公一脉广(本章未完,请翻页)
大功坊间,徐晨芸抱着画,微笑着打趣道。
别人不知道徐盛和吴忠,她却知道,从一开始见面这两人就跟在朱公子身后。
随着朱慈烺与徐晨芸的关系逐渐亲密,徐盛和吴忠才保持距离,远远跟着。
同样的,徐晨芸没有将碍事的丫鬟秋月带出来。
朱慈烺笑道:“我等都是上过战场之人,跟鞑子真刀真枪的干过,收拾那几个架子货还不是小菜一碟?”
徐晨芸黛眉轻蹙,眼中思索,又上下打量了一番朱慈烺,问道:“告诉我,你究竟是谁?为何有这么多银子?”
朱慈烺哑然一笑,道:“你真想知道?”
“想知道!”徐晨芸明眸闪动,认真的点了点头。
朱慈烺长叹一声道:“是时候亮出我隐藏多年的身份了。”
徐晨芸明眸睁大,静静倾听。
朱慈烺靠近她,微微带着笑意,轻声道:“其实,那锦江之星和中华楼都是我家的产业,我是一个低调的富家公子......”
“中华楼是你家的产业?”徐晨芸微张着红唇,惊呼道。
中华楼,以豪华高档著称,汇集各地名菜,在整个大明乃至全世界,都是最高档的酒楼!
中华楼的分楼并不多,整个大明不超过十家,作为京师的南京城也不过两家,一桌菜至少二百两,上不封顶!
大明最奢侈的万历年间,皇宫一天的膳食用度不过四百二十两,万历皇帝一桌御膳差不多百两银子。
现在的皇宫膳食用度,一天用度只有二百两(宫里人少),朱慈烺的一桌御膳只有不到二十两,几菜一汤,荤素搭配。
朱元璋时期的御膳更简单,四菜一汤,分别是胡萝卜、韭菜、两碗青菜和一碗撒了小葱的豆腐汤,跟平民没什么两样。
洪武皇帝朱元璋、永乐皇帝朱棣、崇祯皇帝朱由检,大明朝这三位可以说在节俭上做出了表率,在历朝历代皇帝中都属于最节俭的存在。
朱慈烺的内帑中有上千万两白银的皇室财产,但他没有太过铺张,也不像崇祯那样节俭,一切用度正常,甚至有时候出手还有些阔绰,随心而为。
徐晨芸显然不信,黛眉随之颤了一下,不满的瞪一眼朱慈烺,道:“还在骗我!”
朱慈烺认真的点了点头,道:“这真是我家的产业,不信我带你去看看,吃上一顿?”
如平常女子一样,一提到吃的,徐晨芸大为惊喜,玉脸放光,容光迫人。
正巧大功坊就有一座中华楼,二人携手而去。
再穿行了数条街道之后,行人逐渐地稀少了起来,高宅大院随处可见。
明朝初立,朱元璋为了表彰魏国公徐达立下的大功,将称帝前的吴王府赐给了徐达,并特地建一坊,赐名“大功”以旌其功。
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大功坊一片繁荣,周围更是被魏国公一脉广(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6/6702/628662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