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三百八十二章 海洋

推荐阅读:武逆焚天仙人消失之后百炼飞升录割鹿记九星霸体诀满门忠烈被抄家,我直入陆地神仙夜无疆家族修仙,凌云九天特工:开局郑耀先和我接头斩仙台上何人?灵台方寸关门弟子

    龙江造船厂位于金陵西北三汊河附近,西接长江,东邻秦淮河,自洪武年间开始设立,已经存在了二十多年,累计建造大明三分之一的海船和河船,拥有当世最庞大的造船工匠和最成熟的技术积累。

    朱高炽登基为帝后,徐灏出于各种因素的考量,一反历史上朱棣大招旗鼓的作风,很低调的派人去督造海船,名义上是为了抵御倭寇和应南洋各属国的请求,打通朝贡航道。

    整个船厂犹如一座小型城池,东西横阔一百三十八丈,南北纵长三百五十四丈,面积达五十余万平方米。

    远在大连也有一座一模一样的造船厂正在兴建中,徐灏不希望因政治因素而造成技术传承上的断代,陆续招聘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及江苏的船户工匠数千人迁往辽东,又聘请龙江船厂的工匠师傅前去开设细木、油漆、捻揽等各种作坊和商铺等。

    在航海理念上,尽管徐灏很希望看到历史上郑和宝船舰队浩浩荡荡的辉煌场面,也渴望率领将近三万海军纵横驰骋海洋,但是此种以整个国家为主导的方式,注定不管是谁来经营都会免不了“政亡人息”的结局。

    是以徐灏很少对人谈及航海,绝对不会鼓吹什么“万国朝贡”,因为历史已经证明了,郑和下西洋的所谓丰功伟绩,不过是仅供后人凭吊赞叹的壮举而已,任何实质意义都没有,昙花一现即烟消云散了。

    什么郑和时代的中国。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昭颁赏,厚往薄来,通通皆是自我陶醉的吹捧之言。真正意义就是打通了海外贸易路线,即使那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

    当然面子工程总要做的,龙江造船厂出产的宝船将用于支持郑和下西洋。

    此时徐灏站在通往龙江的溪口高台上,注视着可以开启的巨大石闸,造船时将水排出。关上闸门。近万匠人正曰以继夜的建造闻名已久的海船巨舶,并排七座船坞可以同时建造十几艘各式海船。

    附近与之相关的军营被改建成了航海学院,培养数万名本来就完成了七次下西洋的各种人才,而经过一年来的反复劝说。朱高炽终于下旨有限度的废除海禁。但前提是不能耗费国库过大。百姓不得大批迁往海外。

    解缙等官员都对无与伦比的宝船发出频频赞叹,徐灏却对着沐皙沐毅等一干兄弟说道:“就在现在,百花的情报里提到西大陆的葡萄牙国也在君主的授意下。开始大规模的建造远洋战舰,一东一西为了探明整个世界。”

    沐皙笑道:“或许曰后会在海上遇上,到时叫夷人知道我大明的威风,非得让国主来朝见陛下不可。”

    徐灏笑了笑说道:“我也希望如此。”

    整洁肃穆的航海学院在整个大明总共有四所,(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7/7257/670051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