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26章解决改田为桑的问题
推荐阅读:星际:病弱女配倒拔垂杨柳、夜宿孤棺,高冷女鬼崩溃求我别死、混民国,不借就抢、官道雄途、断绝关系后,觉醒SSS级天赋百分百爆率、问鼎:从一等功臣到权力巅峰、云养合欢宗:曹贼从仙子开始臣服、呢喃诗章、斗罗直播间:观众全是唐三仇敌!、恐游,开局病娇妹妹求我别杀她、
赵桓要的是什么局面?
下面的官员敢骂宰相!
当然,骂归骂,赵桓也不会轻易拿宰相怎么样。
现在的宰辅,都是赵桓一手提拔的,不可能像对待李邦彦、蔡京那样对待,不然谁还愿意跟着他真心实意干活?
鼓励下面的官员骂宰相,皇帝给撑腰,就是要挫宰相的锐气。
胡玉硬着头皮道:“陛下,问题就出在有些官员与富商勾结,对买卖田地这件事情上,官商掌握了绝对的主动权,压低地价,此事便是变相压榨百姓!”
赵桓问道:“医者,寻病之根,爱卿以为为何会发生此事?”
胡玉继续硬着头皮道:“臣斗胆,此事出现的缘由,乃是朝廷监管不严,用人不当!”
他此话一出,就差是直接指着太宰和参知政事的鼻子骂了。
监管不严,用人不当。
意思就是你唐恪在制定方案的时候,便应该考虑到若是爆发了问题该如何?
用人不当就是政事堂在任命官员的时候,没有做好考核,出了孙良全这样的知府,政事堂的吏部不作为,老大徐处仁也有责任!
“徐爱卿,唐爱卿,你们觉得胡玉说得有无道理?”
卧槽!皇帝,这是你让他来怼我们俩的,我们敢说他说的没道理吗!
我们只能乖乖站在这里被一个级别比自己低的怼好吧!
而且事后绝对不敢报复,有你在背后撑腰,若是这位胡玉胡知府出了什么事,那你必然就会怀疑是我们俩要搞他啊!
以刘彦宗的无耻手段,我们俩还不被搞得焦头烂额。
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徐处仁和唐恪都非常赞同胡玉的话。
唐恪道:“胡司宪说得有理,是臣忽视了,请陛下治罪。”
说是这么说,但在场没有人觉得胡玉所说的“用人不当”有道理。
用人一事,如何才叫得当?
这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便争论。
总之,跪在这里的孙良全,是全力在执行皇帝的新政的。
在这种节骨眼上,看起来完全没有问题啊,如果加快新政的速度也叫有问题,那其他官员看到了,会不会慢下来?
赵桓也没有表态就赞同胡玉的说法,他只是道:“都起来吧,孙良全,你也起来。”
“谢陛下!”
孙良全全身是汗。
赵桓道:“刘彦宗,你要好好查查,在新政里有许多事情是朝廷与商人合作来做的,朝廷掌握的大好资源来扶持商人,但绝对不能借由随意损害百姓!”
“遵旨!”
“都下去吧,朕还要吃火锅。”
大臣们道:“臣等告退。”
皇帝最后没有直接给出判定的结果,但其实已经给出了,只是没有说出来而已。
作为官场老谋深算的徐处仁和唐恪,怎么会不知道皇帝的想法?
徐处仁回到政事堂,就让吏部草拟了一份对孙良全升官的文书,当然是褒奖他对新政的执行(本章未完,请翻页)
下面的官员敢骂宰相!
当然,骂归骂,赵桓也不会轻易拿宰相怎么样。
现在的宰辅,都是赵桓一手提拔的,不可能像对待李邦彦、蔡京那样对待,不然谁还愿意跟着他真心实意干活?
鼓励下面的官员骂宰相,皇帝给撑腰,就是要挫宰相的锐气。
胡玉硬着头皮道:“陛下,问题就出在有些官员与富商勾结,对买卖田地这件事情上,官商掌握了绝对的主动权,压低地价,此事便是变相压榨百姓!”
赵桓问道:“医者,寻病之根,爱卿以为为何会发生此事?”
胡玉继续硬着头皮道:“臣斗胆,此事出现的缘由,乃是朝廷监管不严,用人不当!”
他此话一出,就差是直接指着太宰和参知政事的鼻子骂了。
监管不严,用人不当。
意思就是你唐恪在制定方案的时候,便应该考虑到若是爆发了问题该如何?
用人不当就是政事堂在任命官员的时候,没有做好考核,出了孙良全这样的知府,政事堂的吏部不作为,老大徐处仁也有责任!
“徐爱卿,唐爱卿,你们觉得胡玉说得有无道理?”
卧槽!皇帝,这是你让他来怼我们俩的,我们敢说他说的没道理吗!
我们只能乖乖站在这里被一个级别比自己低的怼好吧!
而且事后绝对不敢报复,有你在背后撑腰,若是这位胡玉胡知府出了什么事,那你必然就会怀疑是我们俩要搞他啊!
以刘彦宗的无耻手段,我们俩还不被搞得焦头烂额。
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徐处仁和唐恪都非常赞同胡玉的话。
唐恪道:“胡司宪说得有理,是臣忽视了,请陛下治罪。”
说是这么说,但在场没有人觉得胡玉所说的“用人不当”有道理。
用人一事,如何才叫得当?
这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便争论。
总之,跪在这里的孙良全,是全力在执行皇帝的新政的。
在这种节骨眼上,看起来完全没有问题啊,如果加快新政的速度也叫有问题,那其他官员看到了,会不会慢下来?
赵桓也没有表态就赞同胡玉的说法,他只是道:“都起来吧,孙良全,你也起来。”
“谢陛下!”
孙良全全身是汗。
赵桓道:“刘彦宗,你要好好查查,在新政里有许多事情是朝廷与商人合作来做的,朝廷掌握的大好资源来扶持商人,但绝对不能借由随意损害百姓!”
“遵旨!”
“都下去吧,朕还要吃火锅。”
大臣们道:“臣等告退。”
皇帝最后没有直接给出判定的结果,但其实已经给出了,只是没有说出来而已。
作为官场老谋深算的徐处仁和唐恪,怎么会不知道皇帝的想法?
徐处仁回到政事堂,就让吏部草拟了一份对孙良全升官的文书,当然是褒奖他对新政的执行(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7/7403/679702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