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00章 大国兴衰史
推荐阅读:娱乐:我只想当幕后大佬、这个洪荒不正经!、远山破阵曲、仙帝大人今天也在都市努力躺平、诡秘:当愚者碰上假面愚者、被关破庙冻死后,嫡兄们悔疯了、没钱赛什么车?、洪荒:闭关百万年,出关斩圣人、法师领主的工业革命、请叫我大道祖、
简单的对虎丘茶树事件下了一个结论之后,崇祯就失去了继续闲聊的兴趣。
他停顿了一会,便思索着开口对钱谦益和孙之獬说道:“上次你们两人主持编辑的中国简明历史,朕已经决定让礼部定为大明小学的历史教材了。
不过这本读物用于开蒙还不错,想要作为更进一步的大学教材,则深度和方向都有所不足。
朕也发觉,本次科举通过殿试的300多进士,写写文章,讨论下四书五经的知识,大约是不错的。
但是想要让他们去处理实际事务,管理国家政务,则还缺乏许多社会常识。
而且不仅仅是这些新科进士身上存在这些问题,就算是朝廷中的大部分官员,也缺乏如何去规划发展,一个国家前进道路方向的大局观。
社会常识可以通过观摩具体的社会活动进行学习,但是想要看清大明未来的前进方向,和如何努力推动大明向这个方向前进,则需要一个明确的政治理念作为指引。
昔日司马文正著《资治通鉴》,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作为当世治国的依据,朕觉得非常不错。
但是朕不同意的是,文正公所主张的:祖宗之法不可变的道理。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不要重复古人所犯的错误,汲取古人成功的做事方法。
但是朕以为,我们同时还应该看到,今日必然胜过往日,今人必然胜过古人的历史前进规律。
如果一味的遵照祖宗成法去治理天下,无疑就是刻舟求剑的迂人。譬如说,大明开国之时,地多而人稀,因此太祖、成祖以繁衍人口为治理国家第一要务。
但是到了今天,地少而人稠,连深山大泽中都已经村陌相连,如果我们继续以太祖、成祖时期颁布的政策去治理国家,那么显然就有些南辕北辙了。
治国犹如治病,医生乱开药方,会让病人送命。而国家制定的政策出现了偏差,大明就会陷入混乱之中去。
所以朕希望,钱先生再接再厉,编辑一本以历史事实佐证政治理念的书籍,作为大明中央官校和各处大学的政治教材。”
听完了崇祯的要求之后,钱谦益和孙之獬心里都有些喜忧参半的感觉。
他们主持编写的中国简明历史出来之后,就受到了一些治学严谨的学者的批判,认为这本书中的错漏之处太多,甚至对于某些上古时期的历史采用了臆造的事实,其实根本没有文献可以佐证。
特别是整本书里宣扬的劳动至上言论,完全违背了孟子所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论断。因此一些学者们诋毁这本书,不但算不上野史,还是惑乱人心的邪书。
如果不是崇祯极力的支持,加上大明时报的大力鼓吹,压倒了这些学者们的批评声,再加上这本中国简明历史只是平民小学的教材。估计这本书刚刚面世(本章未完,请翻页)
他停顿了一会,便思索着开口对钱谦益和孙之獬说道:“上次你们两人主持编辑的中国简明历史,朕已经决定让礼部定为大明小学的历史教材了。
不过这本读物用于开蒙还不错,想要作为更进一步的大学教材,则深度和方向都有所不足。
朕也发觉,本次科举通过殿试的300多进士,写写文章,讨论下四书五经的知识,大约是不错的。
但是想要让他们去处理实际事务,管理国家政务,则还缺乏许多社会常识。
而且不仅仅是这些新科进士身上存在这些问题,就算是朝廷中的大部分官员,也缺乏如何去规划发展,一个国家前进道路方向的大局观。
社会常识可以通过观摩具体的社会活动进行学习,但是想要看清大明未来的前进方向,和如何努力推动大明向这个方向前进,则需要一个明确的政治理念作为指引。
昔日司马文正著《资治通鉴》,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作为当世治国的依据,朕觉得非常不错。
但是朕不同意的是,文正公所主张的:祖宗之法不可变的道理。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不要重复古人所犯的错误,汲取古人成功的做事方法。
但是朕以为,我们同时还应该看到,今日必然胜过往日,今人必然胜过古人的历史前进规律。
如果一味的遵照祖宗成法去治理天下,无疑就是刻舟求剑的迂人。譬如说,大明开国之时,地多而人稀,因此太祖、成祖以繁衍人口为治理国家第一要务。
但是到了今天,地少而人稠,连深山大泽中都已经村陌相连,如果我们继续以太祖、成祖时期颁布的政策去治理国家,那么显然就有些南辕北辙了。
治国犹如治病,医生乱开药方,会让病人送命。而国家制定的政策出现了偏差,大明就会陷入混乱之中去。
所以朕希望,钱先生再接再厉,编辑一本以历史事实佐证政治理念的书籍,作为大明中央官校和各处大学的政治教材。”
听完了崇祯的要求之后,钱谦益和孙之獬心里都有些喜忧参半的感觉。
他们主持编写的中国简明历史出来之后,就受到了一些治学严谨的学者的批判,认为这本书中的错漏之处太多,甚至对于某些上古时期的历史采用了臆造的事实,其实根本没有文献可以佐证。
特别是整本书里宣扬的劳动至上言论,完全违背了孟子所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论断。因此一些学者们诋毁这本书,不但算不上野史,还是惑乱人心的邪书。
如果不是崇祯极力的支持,加上大明时报的大力鼓吹,压倒了这些学者们的批评声,再加上这本中国简明历史只是平民小学的教材。估计这本书刚刚面世(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7/7572/691210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