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准备招聘
推荐阅读:红楼琏二爷、斗罗绝世:不朽龙族、玩家请上车、史上最强炼气期、林凡叶惜免费阅读全部章节、无敌天命、炮灰读心我剧透,慌了一个又一个、大秦:开局扶苏被贬,忽悠他造反、重回1982小渔村、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廖公和蔼可亲,跟大家聊天也轻声细语。</p>
越是大领导越没有架子。</p>
他详细询问了紫禁城影业下一步的工作安排。</p>
高远一一作答,他着重向廖公讲了讲正在拍摄的《小院人家》,引起了老人家极大的兴趣。</p>
听完高远的汇报,廖公勉励道:“你们立足电影产业的同时,向电视剧产业扩展,这个思路是正确的。我们国家的电视剧产业刚刚发展,但前景一定是光明的。</p>
多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剧,对电视剧产业的快速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p>
高远说道:“您高屋建瓴,我们紫禁城影业一定会按照您的指示,认真贯彻落实,不论是电影拍摄,还是电视剧制作,我们都有信心生产出更多让人民群众们爱看的精品剧来。”</p>
“精品剧这个概念你说的很好,要拍就拍精品剧,粗制滥造的作品,拍还不如不拍,倒大家的胃口嘛。”廖公开了句玩笑。</p>
大家附和的笑了起来。</p>
又聊了一会儿,见廖公有点疲惫了,秘书过来提醒差不多该结束了。</p>
众人才起身告辞。</p>
这次会见,怎么说呢?</p>
收获还是蛮多的。</p>
紫禁城影业大出风头,算是在国内电影圈彻底立住了脚跟。</p>
高远很忙,在各高校、市里、区里、影协、妇联等单位没完没了的作报告,中间抽出一天来专门去藏经阁胡同转了转。</p>
《小院人家》即将收尾。</p>
田壮壮跟他说:“拢共拍了21集,才花了18万,我建议啊,咱继续往下拍吧,这算是第一阶段结束,趁着大家心气儿高,让大家发挥主观能动性,再写个21级,凑42集,咱们边拍摄便搞后期制作,刚好能赶到年底进行播放。”</p>
高远问大家道:“你们都是这个意思?”</p>
梁左正在兴头上,笑道:“嗯,我们都是这个意思。”</p>
苏牧推推眼镜也点头。</p>
连二子哥都说:“我还能写两集。”</p>
濮存昕笑道:“我也可以尝试着写两集。”</p>
高远乐了,道:“既然剧本跟不上了,那拍完这一集就暂停工作,继续写新剧本,等新剧本出炉后,咱们再进行第二阶段的拍摄工作。”</p>
这事儿就定了下来。</p>
然后他继续作报告。</p>
拿了金熊奖,相当于荣誉加身,但肩膀上的担子也更重了。</p>
忙碌的间隙,他已经在考虑明年拍点啥了。</p>
现在还不是躺平的时候啊,一睁眼就是十多口人嗷嗷待哺,钱得接着挣,歌得接着唱,戏得接着拍。</p>
哎哟我说命运呐,啊哈!</p>
生存呐,啊哈!</p>
天生劳碌命的高远这日难得清闲,他往办公室里一坐,把几位骨干叫过来,了解一下公司的运营情况。</p>
梁晓声先说道:“《时代影视》还在组稿期间,之前你在柏林忙,也没确定个收稿方向,我和贝贝就商量了一下,给杂志暂时定了个标准。</p>
以武侠小说、传统小说和轻小说为主,内容要创新,兼顾可读性。</p>
另外一点,咱们出月刊还是双月刊?</p>
这得你定,只有把这事儿定下来,我们才能确定工作时效。”</p>
高远点头道:“咱们一条一条的捋,先说收稿方向,我觉得不必局限主收在哪种类型的稿子上面,你像奇闻怪谈啊,趣味故事啊,甚至侦探小说,儿童文学,只要质量高,我们都可以发表。</p>
开辟几个不同的版块就是了,也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p>
我们要做到满足读者不同的阅读口味。”</p>
梁晓声和陈贝贝明白他的意思,点头说好。</p>
高远继续道:“至于你说的出月刊还是双月刊这事儿,我不管,你是主编你来定,工作如何安排也由你来负责。梁哥,我把你挖过来就会充分放权给你。</p>
你拿不准主意的时候再来跟我说,其他问题我一概放手。”</p>
梁晓声咧嘴一笑,感受到高远深深的信任,愈发对他死心塌地,表态道:“你放心,我会把工作做好的。”</p>
高远揉着脑门儿叹息道:“前段时间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虽说公司今年刚成立,影响力却已经不小了,但公司规模不大。</p>
我本来打算今年底前将公司的部门划分弄明白。</p>
比如说,电影部门是电影部门,电视部门是电视部门,大家各司其职。</p>
另外摄影、美术、服化道等部门也进一步完善了。</p>
怎奈缺少人才,构想只能停留在纸面上,想要实施太困难了。”</p>
陈贝贝接上一句:“那就招人呗,我也正想跟你说这个事儿呢,我们杂志社也缺人啊,现在能用的人手只有一个肖卫红。</p>
卫红身兼摄像师、编辑、文员和打杂的众多职能,一天到晚忙得焦头烂额,长此以往,耽误工作进度不说,身子累垮了可就是我们的罪过了。”</p>
她这话说到高远心缝儿里去了。</p>
“我也想招人,但是人才难觅啊。”高远无奈道。</p>
陈贝贝干脆且直接,她嘿嘿笑道:“那就去挖,我也利用利用老关系,跟中青报的老同事们打声招呼,让他们在报纸上给咱们刊登条招聘启事,我就不信双管齐下招不到人。”</p>
梁晓声想起一事儿来,他说道:“不说提醒我险些忘了,高老师,前阵子《故事会》的顾小白过来找你了,说是约稿。听说咱们自个儿弄了本杂志后挺感兴趣的。</p>
你看,要不要把他挖过来啊?”</p>
高远一乐,道:“可以啊,顾小白是个熟练手了,来了后就能当牛做马。这样吧,我看也别慎着了,梁哥你亲自跑一趟明珠,跟他聊聊,只要他流露出愿意上山共举大旗的意愿,立马给他办调动手续。”</p>
梁晓声笑着说好。</p>
高远又道:“陈老师,刊登招聘启事这事儿就辛苦你了。对外招聘一事你也抓一抓,我这边空缺的岗位太多了,只要是有过影视拍摄、制作相关经验的,你负责面试。</p>
那个,黎黎老师和二子哥配合一下。”</p>
姜黎黎和陈佩斯点头说好。</p>
说到这里,高远又想起一个人来。</p>
京台有个叫鲁晓威的,高远卖片子时跟他有过接触。</p>
那是个大才,管理能力出众,也是个特别出色的编剧和导演。</p>
《渴望》《幻影》《飞刀问情》皆出自他手。</p>
他将在82年参与创办京城电视艺术中心,如果能把他挖过来担任电视剧部门的负责人,高远就会省心很多了。</p>
在高远的计划中,电视剧制作始终是很重要的一环。</p>
想到鲁晓威,自然又联想到另一位牛人郑晓龙。</p>
高远乐了,想要挖角那个货,得请晓萍出马啊。</p>
他有些迫不及待,又简单跟几位聊了聊,打发他们各自去忙后,高远找出个小本本,查了查王晓萍家胡同的公用电话号码打了过去。</p>
很快接通了,一个小老太太的声音从听筒中传过来:“喂,找谁?”</p>
“大妈您好,我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我姓高,麻烦您帮忙喊一声12号院的王晓萍接下电话可以吧?”</p>
高远说道。</p>
紫禁城影业毕竟不如北影厂这个老牌子的国企名声响亮,他一上来就亮牌子。</p>
那边的大妈一听高远自报家门说是北影厂的,立马笑着说:“哟,拍电影的啊,这可新鲜,我还是头一回接到制片厂的人打来的电话呢。</p>
你找晓萍是吧?</p>
先把电话挂了吧,大妈帮你喊她去,等会儿让她给你打过去。</p>
对了,她知道你的号码吗?”</p>
高远说道:“她知道的,您就跟她说高远找她就成。”</p>
“好。”大妈把电话挂断了。</p>
五分钟左右,电话铃声响了起来。</p>
高远磕磕烟灰,将话柄提起来,放在耳边问道:“晓萍吗?”</p>
“高老师怎么想起来给我打电话了?您老人家最近风光无限呐,还能记得住老同学?”王晓萍开口就调侃他。</p>
“实话说,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个事儿需要老同学帮忙。”</p>
“直说!”</p>
“那个啥,我想跟你们家郑同学见个面,麻烦你帮忙引荐一下。”</p>
“呀!这事儿你听谁说的?”</p>
嘁!</p>
你俩大二就偷偷好上了,我肯定不能跟你说是小查透露给我的啊。</p>
“咳咳,不是小查。”高远低声说道。</p>
“等开学的,看老娘不撕了她那张臭嘴的!”王晓萍咬牙切齿,接着姑娘又笑了,道:“高老师找我家老郑有啥事儿啊?你要是不说,这忙我可帮不上你。”</p>
郑晓龙现如今在北大分校中文系学习,但入学前已经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了,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p>
高远直说道:“我想邀请他来紫禁城影业工作。”</p>
王晓萍一惊一乍道:“真的假的?高老师你可别骗我啊,老郑的人事关系在京城电台呢,如果能转到你们紫禁城去,我想他一百个答应。”</p>
高远笑笑,说道:“知道你们家老郑是个人才,所以我才动了挖人的心思。痛快点儿,你就说啥时候能安排我跟老郑见个面吧,不瞒你说,我这边岗位空缺很严重,特别需要专项人才加盟公司共襄盛举。”</p>
王晓萍嘿嘿一笑,道:“下午两点钟,我带着老郑过去找你成不成?”</p>
高远点头道:“当然成了,那我就等候二位光临了。”</p>
越是大领导越没有架子。</p>
他详细询问了紫禁城影业下一步的工作安排。</p>
高远一一作答,他着重向廖公讲了讲正在拍摄的《小院人家》,引起了老人家极大的兴趣。</p>
听完高远的汇报,廖公勉励道:“你们立足电影产业的同时,向电视剧产业扩展,这个思路是正确的。我们国家的电视剧产业刚刚发展,但前景一定是光明的。</p>
多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剧,对电视剧产业的快速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p>
高远说道:“您高屋建瓴,我们紫禁城影业一定会按照您的指示,认真贯彻落实,不论是电影拍摄,还是电视剧制作,我们都有信心生产出更多让人民群众们爱看的精品剧来。”</p>
“精品剧这个概念你说的很好,要拍就拍精品剧,粗制滥造的作品,拍还不如不拍,倒大家的胃口嘛。”廖公开了句玩笑。</p>
大家附和的笑了起来。</p>
又聊了一会儿,见廖公有点疲惫了,秘书过来提醒差不多该结束了。</p>
众人才起身告辞。</p>
这次会见,怎么说呢?</p>
收获还是蛮多的。</p>
紫禁城影业大出风头,算是在国内电影圈彻底立住了脚跟。</p>
高远很忙,在各高校、市里、区里、影协、妇联等单位没完没了的作报告,中间抽出一天来专门去藏经阁胡同转了转。</p>
《小院人家》即将收尾。</p>
田壮壮跟他说:“拢共拍了21集,才花了18万,我建议啊,咱继续往下拍吧,这算是第一阶段结束,趁着大家心气儿高,让大家发挥主观能动性,再写个21级,凑42集,咱们边拍摄便搞后期制作,刚好能赶到年底进行播放。”</p>
高远问大家道:“你们都是这个意思?”</p>
梁左正在兴头上,笑道:“嗯,我们都是这个意思。”</p>
苏牧推推眼镜也点头。</p>
连二子哥都说:“我还能写两集。”</p>
濮存昕笑道:“我也可以尝试着写两集。”</p>
高远乐了,道:“既然剧本跟不上了,那拍完这一集就暂停工作,继续写新剧本,等新剧本出炉后,咱们再进行第二阶段的拍摄工作。”</p>
这事儿就定了下来。</p>
然后他继续作报告。</p>
拿了金熊奖,相当于荣誉加身,但肩膀上的担子也更重了。</p>
忙碌的间隙,他已经在考虑明年拍点啥了。</p>
现在还不是躺平的时候啊,一睁眼就是十多口人嗷嗷待哺,钱得接着挣,歌得接着唱,戏得接着拍。</p>
哎哟我说命运呐,啊哈!</p>
生存呐,啊哈!</p>
天生劳碌命的高远这日难得清闲,他往办公室里一坐,把几位骨干叫过来,了解一下公司的运营情况。</p>
梁晓声先说道:“《时代影视》还在组稿期间,之前你在柏林忙,也没确定个收稿方向,我和贝贝就商量了一下,给杂志暂时定了个标准。</p>
以武侠小说、传统小说和轻小说为主,内容要创新,兼顾可读性。</p>
另外一点,咱们出月刊还是双月刊?</p>
这得你定,只有把这事儿定下来,我们才能确定工作时效。”</p>
高远点头道:“咱们一条一条的捋,先说收稿方向,我觉得不必局限主收在哪种类型的稿子上面,你像奇闻怪谈啊,趣味故事啊,甚至侦探小说,儿童文学,只要质量高,我们都可以发表。</p>
开辟几个不同的版块就是了,也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p>
我们要做到满足读者不同的阅读口味。”</p>
梁晓声和陈贝贝明白他的意思,点头说好。</p>
高远继续道:“至于你说的出月刊还是双月刊这事儿,我不管,你是主编你来定,工作如何安排也由你来负责。梁哥,我把你挖过来就会充分放权给你。</p>
你拿不准主意的时候再来跟我说,其他问题我一概放手。”</p>
梁晓声咧嘴一笑,感受到高远深深的信任,愈发对他死心塌地,表态道:“你放心,我会把工作做好的。”</p>
高远揉着脑门儿叹息道:“前段时间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虽说公司今年刚成立,影响力却已经不小了,但公司规模不大。</p>
我本来打算今年底前将公司的部门划分弄明白。</p>
比如说,电影部门是电影部门,电视部门是电视部门,大家各司其职。</p>
另外摄影、美术、服化道等部门也进一步完善了。</p>
怎奈缺少人才,构想只能停留在纸面上,想要实施太困难了。”</p>
陈贝贝接上一句:“那就招人呗,我也正想跟你说这个事儿呢,我们杂志社也缺人啊,现在能用的人手只有一个肖卫红。</p>
卫红身兼摄像师、编辑、文员和打杂的众多职能,一天到晚忙得焦头烂额,长此以往,耽误工作进度不说,身子累垮了可就是我们的罪过了。”</p>
她这话说到高远心缝儿里去了。</p>
“我也想招人,但是人才难觅啊。”高远无奈道。</p>
陈贝贝干脆且直接,她嘿嘿笑道:“那就去挖,我也利用利用老关系,跟中青报的老同事们打声招呼,让他们在报纸上给咱们刊登条招聘启事,我就不信双管齐下招不到人。”</p>
梁晓声想起一事儿来,他说道:“不说提醒我险些忘了,高老师,前阵子《故事会》的顾小白过来找你了,说是约稿。听说咱们自个儿弄了本杂志后挺感兴趣的。</p>
你看,要不要把他挖过来啊?”</p>
高远一乐,道:“可以啊,顾小白是个熟练手了,来了后就能当牛做马。这样吧,我看也别慎着了,梁哥你亲自跑一趟明珠,跟他聊聊,只要他流露出愿意上山共举大旗的意愿,立马给他办调动手续。”</p>
梁晓声笑着说好。</p>
高远又道:“陈老师,刊登招聘启事这事儿就辛苦你了。对外招聘一事你也抓一抓,我这边空缺的岗位太多了,只要是有过影视拍摄、制作相关经验的,你负责面试。</p>
那个,黎黎老师和二子哥配合一下。”</p>
姜黎黎和陈佩斯点头说好。</p>
说到这里,高远又想起一个人来。</p>
京台有个叫鲁晓威的,高远卖片子时跟他有过接触。</p>
那是个大才,管理能力出众,也是个特别出色的编剧和导演。</p>
《渴望》《幻影》《飞刀问情》皆出自他手。</p>
他将在82年参与创办京城电视艺术中心,如果能把他挖过来担任电视剧部门的负责人,高远就会省心很多了。</p>
在高远的计划中,电视剧制作始终是很重要的一环。</p>
想到鲁晓威,自然又联想到另一位牛人郑晓龙。</p>
高远乐了,想要挖角那个货,得请晓萍出马啊。</p>
他有些迫不及待,又简单跟几位聊了聊,打发他们各自去忙后,高远找出个小本本,查了查王晓萍家胡同的公用电话号码打了过去。</p>
很快接通了,一个小老太太的声音从听筒中传过来:“喂,找谁?”</p>
“大妈您好,我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我姓高,麻烦您帮忙喊一声12号院的王晓萍接下电话可以吧?”</p>
高远说道。</p>
紫禁城影业毕竟不如北影厂这个老牌子的国企名声响亮,他一上来就亮牌子。</p>
那边的大妈一听高远自报家门说是北影厂的,立马笑着说:“哟,拍电影的啊,这可新鲜,我还是头一回接到制片厂的人打来的电话呢。</p>
你找晓萍是吧?</p>
先把电话挂了吧,大妈帮你喊她去,等会儿让她给你打过去。</p>
对了,她知道你的号码吗?”</p>
高远说道:“她知道的,您就跟她说高远找她就成。”</p>
“好。”大妈把电话挂断了。</p>
五分钟左右,电话铃声响了起来。</p>
高远磕磕烟灰,将话柄提起来,放在耳边问道:“晓萍吗?”</p>
“高老师怎么想起来给我打电话了?您老人家最近风光无限呐,还能记得住老同学?”王晓萍开口就调侃他。</p>
“实话说,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个事儿需要老同学帮忙。”</p>
“直说!”</p>
“那个啥,我想跟你们家郑同学见个面,麻烦你帮忙引荐一下。”</p>
“呀!这事儿你听谁说的?”</p>
嘁!</p>
你俩大二就偷偷好上了,我肯定不能跟你说是小查透露给我的啊。</p>
“咳咳,不是小查。”高远低声说道。</p>
“等开学的,看老娘不撕了她那张臭嘴的!”王晓萍咬牙切齿,接着姑娘又笑了,道:“高老师找我家老郑有啥事儿啊?你要是不说,这忙我可帮不上你。”</p>
郑晓龙现如今在北大分校中文系学习,但入学前已经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了,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p>
高远直说道:“我想邀请他来紫禁城影业工作。”</p>
王晓萍一惊一乍道:“真的假的?高老师你可别骗我啊,老郑的人事关系在京城电台呢,如果能转到你们紫禁城去,我想他一百个答应。”</p>
高远笑笑,说道:“知道你们家老郑是个人才,所以我才动了挖人的心思。痛快点儿,你就说啥时候能安排我跟老郑见个面吧,不瞒你说,我这边岗位空缺很严重,特别需要专项人才加盟公司共襄盛举。”</p>
王晓萍嘿嘿一笑,道:“下午两点钟,我带着老郑过去找你成不成?”</p>
高远点头道:“当然成了,那我就等候二位光临了。”</p>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7/7812/705828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