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 理学和实学

推荐阅读:极道剑尊叩问仙道机战:先驱者的归来妖尾:我才不要当会长大荒剑帝彼岸之主仙工开物遮天记混沌天帝诀吞噬古帝

    校注四书五经,这是绝对的大事,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四书五经的内容有的比较浅显,没有多少争议。

    有的却争议很大,历史上曾有数次辩论。

    到了大明立国时,理学已取得了绝对的统治地位。

    所以大明的科举教材,是以二程和朱熹的校注为主,按照他们的解释。

    如今皇帝要重新校注四书五经,明显是要用新学问,取代理学的地位。

    一些臣子想到这段时间的批宋之风,隐隐明白了皇帝的想法。

    还有臣子维护理学,对此极力反对。

    大理院右少卿吕维祺道:

    “陛下,朱子四书集注,尽释圣贤真意。”

    “天下学子皆从其学,无需重新校注。”

    引来群臣支持,认为根本不用改。

    他们祖祖辈辈学的就是这个,如果忽然改了,就要和其他人站在同一起跑线。

    朱由检见此情景,解释道:

    “朱子的校注,自然是极好的。”

    “但是如今定了标点符号,那是必须点校的。”

    “除此之外,四书集注的内容,大部分都不用改。”

    安抚了一下群臣,朱由检又说道:

    “但是朱子的注释,到底是在近古衰世所作。”

    “他所讲的是中华文明在衰落的情况下,应该如何自保。”

    “所以不免有些保守,对于开创天朝、重返盛世,却是不合时宜。”

    “对这些不适应新时代的内容,朕以为必须要改。”

    这番话语,颇出乎群臣意料,他们没想到皇帝如此看待理学。

    那些觉得皇帝批宋是要完全推翻理学的,没想到皇帝会肯定程朱理学的意义,还要沿用大部分注释。

    维护理学道统的,则是没想到皇帝从开创天朝出发,认为程朱理学已不合时宜。

    他们对此当然要解释,但是宋朝从未成为天朝的事实,却让他们的辩解极为无力。

    大明成祖时期固然称得上是天朝,但是当时掌权的是贵族,谁都不能说是靠理学治国成了天朝。

    反而是三杨主政时期放弃交趾等地,还酿成麓川之乱。后来的土木堡之变,也和他们的边疆政策失误不无关系。

    土木堡之变后,学习理学的儒家士子彻底掌权了,他们治理的大明虽然称得上稳定,维持了二百多年的安稳。

    但是距离天朝,却是越来越遥远,甚至可以说是遥不可及。

    皇帝要开创天朝,必然不能再用理学。

    ——

    如此一番梳理,群臣纷纷认识到,皇帝为何对理学不满,要重新校注四书五经。

    他们感情上不认为是理学的错误,但是要找其他方面背锅,却又找不出来——

    总不能说之前的大明一直主暗政昏,所以一直在衰落。

    真要找个背锅的,在思想上占统治地位的理学最合适——

    大明的士大夫,正是因为按程朱理学治国,所以才会让大明越来越衰弱。

    统治朝堂的理学,确实背得起(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8/8385/930096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