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1章
推荐阅读:我写的自传不可能是悲剧、沈青云周雪小说免费阅读全文结局、仙人消失之后、天倾之后、别叫我恶魔、大明烟火、万相之王、沈青云周雪小说免费阅读笔趣阁、问鼎:从一等功臣到权力巅峰、沈青云周雪全文阅读完整版大结局、
贺司令对着身边几名壮硕的武警、空军军官说:
“听我的命令,随时保护好首长!”
“是!”
……
常宁志拿起对讲机,命令布置在外的警察,务必要第一时间给顾书记开出一条通道。
大门外,顾凌风这一次没有等大家的声音平息下去,而用更大的声音说:
“可以!这是大家的权利。但是,沈老给了我们十分钟的时间。”
闻哲又把一只话筒塞给沈履霜。
沈履霜拿着话筒说:
“请大家安静,听顾书记的话!”
现场以喧嚣声平息了一些。
闻哲走到顾凌风身边,小声说:
“顾书记,给我五分钟的时间。”
顾凌风回头看了闻哲一眼,点点头,把话筒给了闻哲。
闻哲往前走了一步,先朝大家深深的鞠了一躬,举起了一起拿在右手的的火镰,说:
“乡亲们,我在祠堂见到这种火镰,特别亲切。为什么?因为不久前,我在四九城一位老将军家里的书房里,也看到一把这样的火镰。确切的说,也就是我们狼嗥山里的火镰。”
大家对闻哲说的话很是好奇,嘈杂的现在又平息了不少。
人群中的马尚诚很着急,他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希望此时公司大楼的火能烧起来。那样,即便抬棺游行被阻止了,但只要大火一起,这两万人一乱,就会出大乱子,谁也控制不了,不要说区区百十个警察和武警!
顾凌风太自信了,连保镖也不带,就敢来这里!
“我听老将军说过他那把火镰的来历。
“一九四四年十二月,日本鬼子从狼嗥山外围突破天险,直逼狼嗥山抗日根据地,企图消灭抗日武装、打通至万元的通道。我想,许多老人都应该记得,就是你们年轻人,也应该听说过这段历史。
“当时长宁纵队主力部队去了外线作战,在根据地的,只有长宁纵队参谋长张克武将军率领的一小部分不足千人。各县的武装大队又分散在各地,那时缺人、缺粮、缺武器,连过冬的棉衣都缺。怎么办?”
闻哲转头问沈履霜:
“沈老,您本地人,一直在这里生活,那个时候的事您应该记得吧?”
沈履霜点点头,拿起话筒说:
“我那时也十四五岁了,当然记得。”
“沈老,你帮我们讲讲吧。”
方明远忙扶着沈履霜,往前走了一步。
沈履霜拿话筒的手有些颤抖,脸色潮红,似乎一下子又回到几十年前的烽火岁月。
“我记得很清楚,那天下着大雪,各族的族长都聚集在公祠里,听了张克武参座的讲话。大家没有什么废话,立即在祠堂里开始‘双火传书’。一下子发出去七十多个火镰,传书的人冒着弥天的大雪、跑着山路,去各县、各乡、各村摇人。
“仅仅两天时间,三万多人,带着粮食、火铳土炮、棉衣棉被,从四乡八村到清涧峡(本章未完,请翻页)
“听我的命令,随时保护好首长!”
“是!”
……
常宁志拿起对讲机,命令布置在外的警察,务必要第一时间给顾书记开出一条通道。
大门外,顾凌风这一次没有等大家的声音平息下去,而用更大的声音说:
“可以!这是大家的权利。但是,沈老给了我们十分钟的时间。”
闻哲又把一只话筒塞给沈履霜。
沈履霜拿着话筒说:
“请大家安静,听顾书记的话!”
现场以喧嚣声平息了一些。
闻哲走到顾凌风身边,小声说:
“顾书记,给我五分钟的时间。”
顾凌风回头看了闻哲一眼,点点头,把话筒给了闻哲。
闻哲往前走了一步,先朝大家深深的鞠了一躬,举起了一起拿在右手的的火镰,说:
“乡亲们,我在祠堂见到这种火镰,特别亲切。为什么?因为不久前,我在四九城一位老将军家里的书房里,也看到一把这样的火镰。确切的说,也就是我们狼嗥山里的火镰。”
大家对闻哲说的话很是好奇,嘈杂的现在又平息了不少。
人群中的马尚诚很着急,他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希望此时公司大楼的火能烧起来。那样,即便抬棺游行被阻止了,但只要大火一起,这两万人一乱,就会出大乱子,谁也控制不了,不要说区区百十个警察和武警!
顾凌风太自信了,连保镖也不带,就敢来这里!
“我听老将军说过他那把火镰的来历。
“一九四四年十二月,日本鬼子从狼嗥山外围突破天险,直逼狼嗥山抗日根据地,企图消灭抗日武装、打通至万元的通道。我想,许多老人都应该记得,就是你们年轻人,也应该听说过这段历史。
“当时长宁纵队主力部队去了外线作战,在根据地的,只有长宁纵队参谋长张克武将军率领的一小部分不足千人。各县的武装大队又分散在各地,那时缺人、缺粮、缺武器,连过冬的棉衣都缺。怎么办?”
闻哲转头问沈履霜:
“沈老,您本地人,一直在这里生活,那个时候的事您应该记得吧?”
沈履霜点点头,拿起话筒说:
“我那时也十四五岁了,当然记得。”
“沈老,你帮我们讲讲吧。”
方明远忙扶着沈履霜,往前走了一步。
沈履霜拿话筒的手有些颤抖,脸色潮红,似乎一下子又回到几十年前的烽火岁月。
“我记得很清楚,那天下着大雪,各族的族长都聚集在公祠里,听了张克武参座的讲话。大家没有什么废话,立即在祠堂里开始‘双火传书’。一下子发出去七十多个火镰,传书的人冒着弥天的大雪、跑着山路,去各县、各乡、各村摇人。
“仅仅两天时间,三万多人,带着粮食、火铳土炮、棉衣棉被,从四乡八村到清涧峡(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8/8610/794056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