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这么卷是吧?
推荐阅读:沈青云周雪大结局免费阅读全文、教导培训?谁教你这么改机娘的?、天渊、沈青云周雪最新章节免费观看、谁家正经四号位顶中锋、陆小姐独美后,六个哥哥跪求原谅、不是,这反派咋是萝莉控?、公路求生:百倍奖励、永夜余烬、纯人类流放黑塔被疯批哨兵强制爱、
八月底,高侍郎回了平兴县,九月底,平兴县的钱县令便被调走。</p>
周荣与钱县令关系匪浅,自是要去送送。</p>
回来后,周荣就将陈砚喊进家里,与周既白一同跟着刘先生上课。</p>
陈砚一个成年人,并不想打击周既白的自信,可周既白时时都想压他一头。</p>
比如刘先生布置背十句,周既白必要多背一句;若刘先生布置写五张大字,他必要写六张。</p>
每每到了此时,刘先生必要赞赏他勤勉刻苦,转头就对陈砚道:“你为何不能学学既白,反倒要如此怠惰?”</p>
正常完成刘先生布置课业的陈砚:“……”</p>
这么卷是吧?</p>
那就别怪他欺负小孩了。</p>
周既白背十一句?</p>
那他就背十二句</p>
不仅背,他还默写,不仅加深记忆,还能练字。</p>
当陈砚连着默写出十二句,并一字不差时,周既白懵了,那一整日都是浑浑噩噩。</p>
不过周既白并不服,第二日也背了十二句,虽断句不够准确,只要刘先生稍加拨正也就是了。</p>
于六岁小童而言,《论语》晦涩拗口,想要背下来是极难的,以至于他们的动静将周荣都惊动了。</p>
陈砚的晚饭是在周家吃的,周既白匆匆吃完就回了屋。</p>
周荣叹口气:“臭小子放既白一条生路吧,他已经连着好几夜只睡两个时辰了。刘先生最近也有些精力不济,想与我请辞,被我好不容易留住了。”</p>
其实一开始见他们如此刻苦,刘先生是极高兴的。</p>
可没过两日,刘先生便发觉自已熬不住了。</p>
学生既已背完,又能默写,总要粗浅地讲讲经义。</p>
六岁的稚童每日学几句,知晓如何诵读,再默写出来,练练字,一日也就过去了。</p>
可如今,刘先生每日要领读十几句,再讲经义,是嘴巴也干了喉咙也痛了。</p>
一到晚上,他就后悔当初要夸周既白那两句。</p>
要不是想让周举人点拨他几句,他早走了。</p>
陈砚如实道:“他定要与我比,我若是输给他会很没脸面。”</p>
别的穿越者都造反建国了,总不能让他这个穿越者输给一个六岁孩童吧?</p>
他倒也没想给穿越者争什么脸面,也不能太拉胯了。</p>
周荣却是想到周砚的天资,以为是天之骄子的骄傲,心中颇为赞同,不过嘴里还道:“每日背十二三句也就罢了,若有空闲就多练字,莫要让既白知晓也就是了。”</p>
读书一途本就需下苦功,容不得半分懈怠。</p>
周荣并不愿压制陈砚,这也是顾全两人的折中之法。</p>
周既白的天资好,陈砚并不想毁了他。</p>
他有个想法——将论语画出来。</p>
多少幼童初读《论语》能懂其中含义?靠的只是死记硬背。</p>
不懂其中含义,背下来难,忘记却很容易。</p>
村里各个私塾多是童生或秀才开设,为的只是赚些银钱继续读书考科举,又能有多少心思花在学生身上。</p>
自陈砚来周家上课,陈得寿便日日接送。</p>
田野间草木早已枯黄,残叶飘飘落下,偶有调皮的或落在行人肩膀,或落在行人头上,行人再轻轻一拂,让其归根。</p>
周家湾离陈家湾有些远,陈砚个头小,走起来便更慢。</p>
陈得寿边走边领着他背书。</p>
陈得寿虽已经十来年没碰过书本,《论语》却能一字不差背下来,就在路上教陈砚背。</p>
陈砚记性极好,只要跟读两遍也就记住了。</p>
到家时,他已将明日该学的背完。</p>
一进院子,就见邹氏端着碗香味浓郁的鸡汤走出来,瞧见他们,竟还打了声招呼:“阿砚回来了?”</p>
这可真是破天荒了。</p>
邹氏今儿个竟还主动打招呼。</p>
因着分家,大房好似受了天大的委屈,哪怕共用一个厨房,也总是冷着脸。</p>
陈砚倒是好奇:“大娘是有什么好事吗?”</p>
邹氏早等着他问了,此时迫不及待道:“你青闱哥要去高氏族学读书了,我特意炖只鸡给他补补身子。”</p>
陈得福从屋内走出,双手背在身后,一副老学究的模样:“三弟,不是做大哥的说你,人要向前看,别老盯着脚后跟。”</p>
“高氏族学不是开春才收学生吗?怎的青闱这会儿进去了?”</p>
陈得福走近了些,压低声音道:“旁人自是去不了,可我跟那高家的管事关系好,虽不能亲拜高侍郎为师,入族学还是能办到的。”</p>
目光瞥向陈砚:“若想将阿砚送进去,说声便是,你我兄弟,能帮一把我也是愿意的。”</p>
陈得寿颇为心动。</p>
阿砚在周家读书总不是个事,他原本是想开春送阿砚去考,可阿砚年纪尚小,也才刚学《论语》,能不能考过谁也说不准。</p>
要是能花些钱……</p>
陈得寿回屋就找柳氏商量。</p>
“十两银子虽多,却能给阿砚谋个好前程,也是值得的。”</p>
陈得寿心头火热。</p>
那可是高氏族学。</p>
当年他读书时,每每瞧见高氏族学的学生,便会仰慕几分。</p>
陈老爷子送陈得寿去考过,虽未中,可也见识了一番里头的夫子们的光景,实在难忘。</p>
柳氏顾虑多了些:“加上阿砚挣的,咱手头也不过十五两,交十两出去,剩下五两交束脩,买笔墨纸砚怕是都不够,这往后该怎么办?”</p>
就这还是因着有周老爷送的书,不用再另买,否则连笔墨纸张都买不起。</p>
自分家后,柳氏和陈得寿怕影响他读书,就让他住进了宽敞的青砖大瓦房,往常这个时候,陈砚会先在屋外的青石板上练会儿字,再回到自已屋子,或写大字,或背书,或画画。</p>
今儿硬赖在他爹娘住的土胚房里,这会儿出声:“爹娘,那高氏族学已经不是好去处了。”</p>
他将高侍郎失了圣心的事说了。</p>
“若是以往,高氏族学风头正盛,莫说十两银子,便是出一百两,也要等到年后开春时才能进。”</p>
高氏族学如此行事,怕是高氏一族离没落已不远了。</p>
陈得寿道:“高家除了高侍郎,还有好几位在朝官员,这门楣还是高的。”</p>
陈砚此刻无比庆幸他爹没进官场,实在太过纯良。</p>
“高侍郎就是高家的天,底下那些不过是在他的庇护下方才能将官当得安稳。如今高侍郎倒了,那些官员的位子就会被盯上,他们只会渐渐被排挤出去。”</p>
陈得寿和柳氏怔愣住。</p>
这些离他们太远,根本想不到。</p>
陈得寿讷讷道:“那……高家就这么败了?”</p>
会不会败,要看高侍郎所在派系保不保,对方派系出手是否狠辣。</p>
所以陈砚的答复是:“我不知。”</p>
周荣与钱县令关系匪浅,自是要去送送。</p>
回来后,周荣就将陈砚喊进家里,与周既白一同跟着刘先生上课。</p>
陈砚一个成年人,并不想打击周既白的自信,可周既白时时都想压他一头。</p>
比如刘先生布置背十句,周既白必要多背一句;若刘先生布置写五张大字,他必要写六张。</p>
每每到了此时,刘先生必要赞赏他勤勉刻苦,转头就对陈砚道:“你为何不能学学既白,反倒要如此怠惰?”</p>
正常完成刘先生布置课业的陈砚:“……”</p>
这么卷是吧?</p>
那就别怪他欺负小孩了。</p>
周既白背十一句?</p>
那他就背十二句</p>
不仅背,他还默写,不仅加深记忆,还能练字。</p>
当陈砚连着默写出十二句,并一字不差时,周既白懵了,那一整日都是浑浑噩噩。</p>
不过周既白并不服,第二日也背了十二句,虽断句不够准确,只要刘先生稍加拨正也就是了。</p>
于六岁小童而言,《论语》晦涩拗口,想要背下来是极难的,以至于他们的动静将周荣都惊动了。</p>
陈砚的晚饭是在周家吃的,周既白匆匆吃完就回了屋。</p>
周荣叹口气:“臭小子放既白一条生路吧,他已经连着好几夜只睡两个时辰了。刘先生最近也有些精力不济,想与我请辞,被我好不容易留住了。”</p>
其实一开始见他们如此刻苦,刘先生是极高兴的。</p>
可没过两日,刘先生便发觉自已熬不住了。</p>
学生既已背完,又能默写,总要粗浅地讲讲经义。</p>
六岁的稚童每日学几句,知晓如何诵读,再默写出来,练练字,一日也就过去了。</p>
可如今,刘先生每日要领读十几句,再讲经义,是嘴巴也干了喉咙也痛了。</p>
一到晚上,他就后悔当初要夸周既白那两句。</p>
要不是想让周举人点拨他几句,他早走了。</p>
陈砚如实道:“他定要与我比,我若是输给他会很没脸面。”</p>
别的穿越者都造反建国了,总不能让他这个穿越者输给一个六岁孩童吧?</p>
他倒也没想给穿越者争什么脸面,也不能太拉胯了。</p>
周荣却是想到周砚的天资,以为是天之骄子的骄傲,心中颇为赞同,不过嘴里还道:“每日背十二三句也就罢了,若有空闲就多练字,莫要让既白知晓也就是了。”</p>
读书一途本就需下苦功,容不得半分懈怠。</p>
周荣并不愿压制陈砚,这也是顾全两人的折中之法。</p>
周既白的天资好,陈砚并不想毁了他。</p>
他有个想法——将论语画出来。</p>
多少幼童初读《论语》能懂其中含义?靠的只是死记硬背。</p>
不懂其中含义,背下来难,忘记却很容易。</p>
村里各个私塾多是童生或秀才开设,为的只是赚些银钱继续读书考科举,又能有多少心思花在学生身上。</p>
自陈砚来周家上课,陈得寿便日日接送。</p>
田野间草木早已枯黄,残叶飘飘落下,偶有调皮的或落在行人肩膀,或落在行人头上,行人再轻轻一拂,让其归根。</p>
周家湾离陈家湾有些远,陈砚个头小,走起来便更慢。</p>
陈得寿边走边领着他背书。</p>
陈得寿虽已经十来年没碰过书本,《论语》却能一字不差背下来,就在路上教陈砚背。</p>
陈砚记性极好,只要跟读两遍也就记住了。</p>
到家时,他已将明日该学的背完。</p>
一进院子,就见邹氏端着碗香味浓郁的鸡汤走出来,瞧见他们,竟还打了声招呼:“阿砚回来了?”</p>
这可真是破天荒了。</p>
邹氏今儿个竟还主动打招呼。</p>
因着分家,大房好似受了天大的委屈,哪怕共用一个厨房,也总是冷着脸。</p>
陈砚倒是好奇:“大娘是有什么好事吗?”</p>
邹氏早等着他问了,此时迫不及待道:“你青闱哥要去高氏族学读书了,我特意炖只鸡给他补补身子。”</p>
陈得福从屋内走出,双手背在身后,一副老学究的模样:“三弟,不是做大哥的说你,人要向前看,别老盯着脚后跟。”</p>
“高氏族学不是开春才收学生吗?怎的青闱这会儿进去了?”</p>
陈得福走近了些,压低声音道:“旁人自是去不了,可我跟那高家的管事关系好,虽不能亲拜高侍郎为师,入族学还是能办到的。”</p>
目光瞥向陈砚:“若想将阿砚送进去,说声便是,你我兄弟,能帮一把我也是愿意的。”</p>
陈得寿颇为心动。</p>
阿砚在周家读书总不是个事,他原本是想开春送阿砚去考,可阿砚年纪尚小,也才刚学《论语》,能不能考过谁也说不准。</p>
要是能花些钱……</p>
陈得寿回屋就找柳氏商量。</p>
“十两银子虽多,却能给阿砚谋个好前程,也是值得的。”</p>
陈得寿心头火热。</p>
那可是高氏族学。</p>
当年他读书时,每每瞧见高氏族学的学生,便会仰慕几分。</p>
陈老爷子送陈得寿去考过,虽未中,可也见识了一番里头的夫子们的光景,实在难忘。</p>
柳氏顾虑多了些:“加上阿砚挣的,咱手头也不过十五两,交十两出去,剩下五两交束脩,买笔墨纸砚怕是都不够,这往后该怎么办?”</p>
就这还是因着有周老爷送的书,不用再另买,否则连笔墨纸张都买不起。</p>
自分家后,柳氏和陈得寿怕影响他读书,就让他住进了宽敞的青砖大瓦房,往常这个时候,陈砚会先在屋外的青石板上练会儿字,再回到自已屋子,或写大字,或背书,或画画。</p>
今儿硬赖在他爹娘住的土胚房里,这会儿出声:“爹娘,那高氏族学已经不是好去处了。”</p>
他将高侍郎失了圣心的事说了。</p>
“若是以往,高氏族学风头正盛,莫说十两银子,便是出一百两,也要等到年后开春时才能进。”</p>
高氏族学如此行事,怕是高氏一族离没落已不远了。</p>
陈得寿道:“高家除了高侍郎,还有好几位在朝官员,这门楣还是高的。”</p>
陈砚此刻无比庆幸他爹没进官场,实在太过纯良。</p>
“高侍郎就是高家的天,底下那些不过是在他的庇护下方才能将官当得安稳。如今高侍郎倒了,那些官员的位子就会被盯上,他们只会渐渐被排挤出去。”</p>
陈得寿和柳氏怔愣住。</p>
这些离他们太远,根本想不到。</p>
陈得寿讷讷道:“那……高家就这么败了?”</p>
会不会败,要看高侍郎所在派系保不保,对方派系出手是否狠辣。</p>
所以陈砚的答复是:“我不知。”</p>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8/8681/809742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