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放榜
推荐阅读:沈青云周雪小说大结局、剑指九天、邪龙出狱:我送未婚妻全家升天!、高冷校花重生了,疯狂倒追我、失忆后,前任小叔诱她沉沦、武道长生,不死的我终将无敌、打坐就能涨法力,贫道要无敌、冰河末世:我囤积了亿亿万物资、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沈青云周雪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
整个镇江府消息满天飞,今日这位才子写的诗词被大为传唱,明日那位才子因囊中钱财尽数掏空而被红颜知已们赶出来。</p>
才子一多,必要比上一比,镇江府的士子们便开始斗文。</p>
输了的,才名大打折扣,赢了的,才名更甚,最出名者当属谢安与方邈。</p>
此次解元呼声最高者,也是这二人。</p>
两人来自不同府,两府的士子们更支持本府才子,自是火药味十足。</p>
许多才子和两人斗文,一旦输给其中一人,则必支持那人。</p>
才子有傲气,即便输了也要输给强者。</p>
如此一来,两人的拥趸越来越多,凡是喜爱参加文会的士子,均已选边站。</p>
陈砚四人去食肆吃顿饭,隔壁桌便因谢安与方邈二人吵起来。</p>
这人道:“谢安所做文章实在惊才绝艳,此次乡试必无人能出其右,解元非他莫属。”</p>
另一士子反唇相讥:“方邈之父乃是刑部员外郎,是二甲进士出身,虎父无犬子,方邈博古通今,此次必能蟾宫折桂!”</p>
原本只是两人争论,此后加入争论的士子越来越多,渐渐便吵成一团,陈砚亲眼看到他人的口水飞溅到他的碗里。</p>
陈砚忍无可忍,终于还是站起身问那士子要面钱。</p>
那士子不敢置信:“你吃的面为何要我给钱?”</p>
陈砚理直气壮道:“你的口水飞进我碗里,我便不能吃了,这面钱合该你掏。”</p>
那士子半张着嘴,眼底全是无措与茫然。</p>
原本吵闹的食肆也为之一静,齐刷刷看过来。</p>
那名士子红了脸,并不敢当众与陈砚争论自已的口水究竟有没有喷到陈砚的碗里,只能乖乖掏钱。</p>
陈砚收了钱,喊了李景明等人离开了食肆。</p>
一直到他们彻底离开,食肆里的士子们都颇为安静。</p>
良久,才有人问道:“那士子究竟是何人?”</p>
“不知。”</p>
“那就是无名之辈。”</p>
那么些文会都未出名者,必是诗作平平,文章平平,何必费心记下。</p>
士子们吃喝玩乐,争论不休之际,贡院里却是忙碌不已。</p>
考官们每日只睡两个多时辰,忙得连水都不敢多喝,就怕需上茅房耽搁工夫。</p>
若说士子们在号舍时受尽折磨,考官们在贡院里也是忙碌不堪。</p>
一天看几百篇文章,众人都已有些麻木了。</p>
看得多了,看什么文章都提不起兴致。</p>
《春秋》房的卫揽春刚落了一张答卷,就听隔壁传来一阵阵惊呼,依稀能听到“好文章”“解元”之类的词。</p>
隔壁便是《诗》一房,能引起如此大动静,必是出了一篇极好的文章,方才让整个房的考官们都沸腾起来。</p>
还不待卫揽春有何感想,又听到一名官员的惊呼:“此次解元必出自我《礼》一房!”</p>
旋即便是《礼》一房的欢声笑语。</p>
到了此时,若不是惊才绝艳之文章,必不会让他们失态至此。</p>
再看看被他落了满地的答卷,卫揽春不免心中一沉。</p>
最近因看太多文章,他已记不清自已荐上去的那篇文章写的什么,只记得文章引经据典,情真意切,写得颇好。</p>
可另外两房的反应并不比他那晚小,怕不是也找到顶好的文章。</p>
难道此次解元又要出自那两房?</p>
卫揽春心中很是不甘。</p>
因《春秋》难学,已逐渐势微,长此以往,《春秋》怕是要没落了。</p>
……</p>
王泽面前已有五份答卷,排在最中间的是《诗》和《礼》的卷子。</p>
能如此摆在他面前的考卷,需先由一房的考官们全部举荐给副考官,再由副考官荐卷给主考官。</p>
也就是说,这五份卷子就是五房魁首。</p>
而解元也在这五人中选出。</p>
《诗》与《礼》两房考官均是信心十足,仿佛料定解元非他们莫属。</p>
而《书》、《易》、《春秋》三房则是悄无声息。</p>
王泽当着众人的面将五份答卷均是看了一遍,《诗》《礼》二房的文章确实不错。</p>
择《诗》、《礼》为本经的士子极多,才子也是频出,让他意外的是《春秋》一房。</p>
王泽又将《春秋》房那篇文章拿了起来。</p>
文章引经据典,又精炼通达,实在是难得一见的好文章。</p>
王泽并不直接决定,而是问众人:“你们以为何人可担解元?”</p>
此话一出,《诗》《礼》二房就吵了起来。</p>
王泽也不多言,让人将五人其余文章、判等尽数拿来。</p>
待看完,王泽已不再犹豫,手往其中一张答卷上一指,道:“此子可担案首。”</p>
……</p>
八月二十九这日,鲁策和徐彰等早早约着一同去看榜。</p>
他们倒是想邀陈砚和李景明,被二人以要读书为由推辞了。</p>
陈砚一本书看到一半时,鲁策和徐彰灰头土脸地回来了。</p>
因人实在太多,他们根本看不见榜,鲁策更是被挤掉了一只鞋子,二人实在无力,只得逃回来。</p>
陈砚心想,还好他早有经验,不至于白白去受一番罪。</p>
乡试有人报喜,只需准备好赏银就是,何必费力自行去看。</p>
他虽这般想,可鲁策等人却紧张得等不下去,干脆在客栈大堂点了一桌菜,边吃边等。</p>
客栈大堂里已经围满了士子,虽表面谈笑风生,双眼却始终落在门口,一旦有报喜的人敲锣打鼓过来,他们必要探头去看。</p>
乡试近四千人赴考,只取一百三十五人,竞争可谓十分激烈,就连陈砚在这种环境里都不免有些紧张。</p>
客栈外的街上传来锣鼓声,旋即就是报喜人高声呼喊:“恭贺康平县韦永望韦老爷,喜中庚午年镇江乡试第一百二十七名!”</p>
声音从远处传来,一名留着山羊胡的中年男子双眼瞪大,脸颊抖个不停,仿佛那正在大口吞吐河水的鱼。</p>
同桌好友惊呼:“观之兄你中了!”</p>
那中年男人仿若突然惊醒,瞬间跳起来,询问同桌好友:“我中了?是我中了?”</p>
得到好友确认,他突然双手举起,在半空一次次往下压,脸上狂喜,身子不由自主得跟着晃动:“我中了!我终于中了,啊哈!”</p>
旋即身子一软,整个人便滑到地上。</p>
同桌好友们赶忙去扶,又用力按住他的人中。</p>
那韦永望猛抽一口气醒来,便是哈哈大笑:“我中了,我终于中了!”</p>
此时报喜之人已到客栈门口,锣鼓敲得响声震天,那唱号之人喜笑颜开:“恭贺康平县韦永望韦老爷,喜中庚午年镇江乡试第一百二十七名!”</p>
那韦永望又是一声高呼,再次晕死过去。</p>
他的同行好友将身上所有的银钱都掏出来递给贺喜之人,这才将韦永望抬回房。</p>
才子一多,必要比上一比,镇江府的士子们便开始斗文。</p>
输了的,才名大打折扣,赢了的,才名更甚,最出名者当属谢安与方邈。</p>
此次解元呼声最高者,也是这二人。</p>
两人来自不同府,两府的士子们更支持本府才子,自是火药味十足。</p>
许多才子和两人斗文,一旦输给其中一人,则必支持那人。</p>
才子有傲气,即便输了也要输给强者。</p>
如此一来,两人的拥趸越来越多,凡是喜爱参加文会的士子,均已选边站。</p>
陈砚四人去食肆吃顿饭,隔壁桌便因谢安与方邈二人吵起来。</p>
这人道:“谢安所做文章实在惊才绝艳,此次乡试必无人能出其右,解元非他莫属。”</p>
另一士子反唇相讥:“方邈之父乃是刑部员外郎,是二甲进士出身,虎父无犬子,方邈博古通今,此次必能蟾宫折桂!”</p>
原本只是两人争论,此后加入争论的士子越来越多,渐渐便吵成一团,陈砚亲眼看到他人的口水飞溅到他的碗里。</p>
陈砚忍无可忍,终于还是站起身问那士子要面钱。</p>
那士子不敢置信:“你吃的面为何要我给钱?”</p>
陈砚理直气壮道:“你的口水飞进我碗里,我便不能吃了,这面钱合该你掏。”</p>
那士子半张着嘴,眼底全是无措与茫然。</p>
原本吵闹的食肆也为之一静,齐刷刷看过来。</p>
那名士子红了脸,并不敢当众与陈砚争论自已的口水究竟有没有喷到陈砚的碗里,只能乖乖掏钱。</p>
陈砚收了钱,喊了李景明等人离开了食肆。</p>
一直到他们彻底离开,食肆里的士子们都颇为安静。</p>
良久,才有人问道:“那士子究竟是何人?”</p>
“不知。”</p>
“那就是无名之辈。”</p>
那么些文会都未出名者,必是诗作平平,文章平平,何必费心记下。</p>
士子们吃喝玩乐,争论不休之际,贡院里却是忙碌不已。</p>
考官们每日只睡两个多时辰,忙得连水都不敢多喝,就怕需上茅房耽搁工夫。</p>
若说士子们在号舍时受尽折磨,考官们在贡院里也是忙碌不堪。</p>
一天看几百篇文章,众人都已有些麻木了。</p>
看得多了,看什么文章都提不起兴致。</p>
《春秋》房的卫揽春刚落了一张答卷,就听隔壁传来一阵阵惊呼,依稀能听到“好文章”“解元”之类的词。</p>
隔壁便是《诗》一房,能引起如此大动静,必是出了一篇极好的文章,方才让整个房的考官们都沸腾起来。</p>
还不待卫揽春有何感想,又听到一名官员的惊呼:“此次解元必出自我《礼》一房!”</p>
旋即便是《礼》一房的欢声笑语。</p>
到了此时,若不是惊才绝艳之文章,必不会让他们失态至此。</p>
再看看被他落了满地的答卷,卫揽春不免心中一沉。</p>
最近因看太多文章,他已记不清自已荐上去的那篇文章写的什么,只记得文章引经据典,情真意切,写得颇好。</p>
可另外两房的反应并不比他那晚小,怕不是也找到顶好的文章。</p>
难道此次解元又要出自那两房?</p>
卫揽春心中很是不甘。</p>
因《春秋》难学,已逐渐势微,长此以往,《春秋》怕是要没落了。</p>
……</p>
王泽面前已有五份答卷,排在最中间的是《诗》和《礼》的卷子。</p>
能如此摆在他面前的考卷,需先由一房的考官们全部举荐给副考官,再由副考官荐卷给主考官。</p>
也就是说,这五份卷子就是五房魁首。</p>
而解元也在这五人中选出。</p>
《诗》与《礼》两房考官均是信心十足,仿佛料定解元非他们莫属。</p>
而《书》、《易》、《春秋》三房则是悄无声息。</p>
王泽当着众人的面将五份答卷均是看了一遍,《诗》《礼》二房的文章确实不错。</p>
择《诗》、《礼》为本经的士子极多,才子也是频出,让他意外的是《春秋》一房。</p>
王泽又将《春秋》房那篇文章拿了起来。</p>
文章引经据典,又精炼通达,实在是难得一见的好文章。</p>
王泽并不直接决定,而是问众人:“你们以为何人可担解元?”</p>
此话一出,《诗》《礼》二房就吵了起来。</p>
王泽也不多言,让人将五人其余文章、判等尽数拿来。</p>
待看完,王泽已不再犹豫,手往其中一张答卷上一指,道:“此子可担案首。”</p>
……</p>
八月二十九这日,鲁策和徐彰等早早约着一同去看榜。</p>
他们倒是想邀陈砚和李景明,被二人以要读书为由推辞了。</p>
陈砚一本书看到一半时,鲁策和徐彰灰头土脸地回来了。</p>
因人实在太多,他们根本看不见榜,鲁策更是被挤掉了一只鞋子,二人实在无力,只得逃回来。</p>
陈砚心想,还好他早有经验,不至于白白去受一番罪。</p>
乡试有人报喜,只需准备好赏银就是,何必费力自行去看。</p>
他虽这般想,可鲁策等人却紧张得等不下去,干脆在客栈大堂点了一桌菜,边吃边等。</p>
客栈大堂里已经围满了士子,虽表面谈笑风生,双眼却始终落在门口,一旦有报喜的人敲锣打鼓过来,他们必要探头去看。</p>
乡试近四千人赴考,只取一百三十五人,竞争可谓十分激烈,就连陈砚在这种环境里都不免有些紧张。</p>
客栈外的街上传来锣鼓声,旋即就是报喜人高声呼喊:“恭贺康平县韦永望韦老爷,喜中庚午年镇江乡试第一百二十七名!”</p>
声音从远处传来,一名留着山羊胡的中年男子双眼瞪大,脸颊抖个不停,仿佛那正在大口吞吐河水的鱼。</p>
同桌好友惊呼:“观之兄你中了!”</p>
那中年男人仿若突然惊醒,瞬间跳起来,询问同桌好友:“我中了?是我中了?”</p>
得到好友确认,他突然双手举起,在半空一次次往下压,脸上狂喜,身子不由自主得跟着晃动:“我中了!我终于中了,啊哈!”</p>
旋即身子一软,整个人便滑到地上。</p>
同桌好友们赶忙去扶,又用力按住他的人中。</p>
那韦永望猛抽一口气醒来,便是哈哈大笑:“我中了,我终于中了!”</p>
此时报喜之人已到客栈门口,锣鼓敲得响声震天,那唱号之人喜笑颜开:“恭贺康平县韦永望韦老爷,喜中庚午年镇江乡试第一百二十七名!”</p>
那韦永望又是一声高呼,再次晕死过去。</p>
他的同行好友将身上所有的银钱都掏出来递给贺喜之人,这才将韦永望抬回房。</p>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8/8687/809909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