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破局
推荐阅读:沈青云周雪全文免费阅读小说完整版、我有一柄摄魂幡、沈青云周雪免费阅读完整版大结局、近战狂兵、说了子债母偿,你偏不信怪我咯?、无字天书!!!、重生:官运亨通、黑欲人生、星辰之主、杂役弟子没出路?我以画符道长生、
登闻鼓立于午门外,一旦被敲响,监鼓官需立即受理并上报天子。</p>
彼时永安帝与各位大臣正上早朝,听到“陈砚”其名时,眸光沉了沉。</p>
眸光落在底下一众大臣身上:“登闻鼓既敲响,想必有大冤屈,各位爱卿就与朕一同听上一听。”</p>
朝中大臣们均是眼观鼻,鼻观心。</p>
能立于朝堂之上,均是老谋深算,并不会因小小登闻鼓而有丝毫情绪起伏。</p>
很快,一个少年郎被带到大殿之上。</p>
众人只需往此人身上扫一眼,就知是此次进京赶考的举子。</p>
待那少年自称“陈砚”,坐在群臣之前的徐鸿渐眼角余光终于扫了一眼。</p>
高坚信中所言就是此子了。</p>
竟敢在早朝时敲登闻鼓,果然胆大。</p>
徐鸿渐依旧眼观鼻,鼻观心,并不真正看向那少年郎。</p>
倒是清流一派神情多了几分慌乱,不少人眼角余光都落在陈砚身上。</p>
永安帝威严的声音传下来:“你有何冤屈?”</p>
陈砚跪在地上,双手撑着地面,眼角余光只能瞥见天子的鞋子。</p>
陈砚将头埋得更低,朗声道:“臣状告次辅焦志行焦大人不顾大梁律法,私自延误放榜,延误科举大事!”</p>
举人乃是士阶级,面对天子时也该以臣子自称。</p>
原本闭眼老神在在的徐鸿渐猛然睁开双眼,扭头看向地上的少年郎。</p>
状告焦志行?</p>
大殿上其他人也纷纷侧目,心中尽是错愕。</p>
清流一派更是有些懵。</p>
他敲响登闻鼓是为了放榜被延误之事?</p>
此次科举舞弊案,众人皆知刘定之所换考卷乃是一名为陈砚的考生,得知是陈砚敲响登闻鼓,清流一派就以为陈砚是要状告刘守仁,不成想竟成了状告焦志行。</p>
永安帝也有些意外:“焦阁老乃是你的座师,你告他岂非不尊师重道?”</p>
陈砚底气十足道:“科考乃是为国选才,莫说是学生座师,便是首辅大人延误此事,学生也要为天下学子发声!”</p>
声音在大殿中久久不散,仿若稚子竭尽全力呐喊。</p>
徐鸿渐年纪已大,早就有了耳鸣之症,此刻更是嗡嗡作响。</p>
永安帝眼皮跳了下,问陈砚:“你不知为何延误放榜?”</p>
陈砚理直气壮:“臣虽不知发生何事,然会试干系重大,不可有丝毫懈怠,自是要按时放榜。”</p>
朝堂并未公开宣布有科举舞弊,一切不过是传的小道消息,他一个小小举人如何能知晓这等秘案,反正就一项:他要为国发声,要为考生发声,要维系科考制度的规范。</p>
他就要当这敲鼓人,要在天子与所有大臣面前露脸。</p>
谁敢再截杀他,谁就是此次科举舞弊案背后主使。</p>
你徐鸿渐不是藏得好吗?</p>
如今究竟是继续藏起来,还是不惜冒着暴露的风险来杀他陈砚?</p>
徐鸿渐敢以自已全部身家,以整个徐门的势力为筹码,就为了杀死他一个小小的举人?</p>
大殿之上少年的声音绕梁多时,久久不散。</p>
上首的永安帝眉头一跳,静静看着跪在底下的陈砚,一时不言。</p>
大殿上气氛冷凝,仿佛要将人压垮。</p>
良久,永安帝方才再次开口:“宣焦阁老。”</p>
清流一派俱是心头大喜。</p>
自科考舞弊案后,焦阁老一直在贡院内不能出来,如今终于要出来了。</p>
这几日,焦阁老不在,刘阁老又处在风口浪尖,他们清流一派群龙无首,被徐门打压得喘不过气来。</p>
再这般下去,清流一派就要彻底失势。</p>
今日事情终于有了转机。</p>
贡院离皇宫极远,一来一回必要耽搁许久。</p>
若是往常,天子会让朝臣议论其他事,今日却是坐在龙椅上闭目养神。</p>
徐鸿渐到底年纪大了,即便坐久了也有些累。</p>
可天子都在此等候,他也并不能走,只能忍着腰酸背痛苦熬。</p>
焦志行到底是神色匆匆赶来,待与天子行了叩拜礼,站起身后,方才听永安帝道:“学生状告焦阁老,不知焦阁老有什么想说的。”</p>
路上传口谕的太监就已经向焦志行透了风,他自是已经想好对策:“因科举有舞弊之嫌,必要查清楚,才可放榜。”</p>
陈砚却道:“既有舞弊案,或重考,或查舞弊之人,如何能密而不发?”</p>
永安帝的眼皮跳了下。</p>
焦志行应道:“此事涉及多名官员,不可草草了事。”</p>
陈砚便问:“涉事官员可慢慢查,科考如何能耽误?若涉及多名考生,大可重考,若只涉及一两名考生,就该将此考生除名,其余考生按成绩填榜后放榜。”</p>
无论你们有何苦衷,科考都是国策,必不可耽误。</p>
陈砚一个小小举人状告次辅,能不被先杖三十已是永安帝仁慈特恕了,自是要跪着的。</p>
焦志行贵为次辅,虽是站着,此时也不得不对着陈砚低头。</p>
焦志行自是不能将永安帝给供出来,只得对眼前“刚正”的少年道:“此番乃是刘阁老之子刘定之试卷与你的试卷互换,却还只换了朱卷,不换墨卷,你说该不该严查?”</p>
到了此时,陈砚方才确认自已的猜想是对的,这位次辅还在故意给他透风。</p>
既然次辅有心与他唱双簧,他自是要接招。</p>
他更理直气壮:“如此低劣的作弊手段,一旦朱卷与墨卷对比,岂不是立刻就暴露了?堂堂阁老竟连墨卷也换不了吗?可见要么是被人陷害,要么是底下人阿谀奉承,又能力不够,只能做到如此。”</p>
如此简单的道理,这些高官不敢说,那就由他陈砚一个小小举人来揭露。</p>
若到了这个时候清流一派还秉持明哲保身的道理,不敢出头,那清流一派也就没未来了。</p>
焦志行一顿,不再开口。</p>
户科给事中跨出,朝着天子行礼后,朗声道:“陛下,事发之后那誊录官就自尽了,显然是为了坐实刘定之作弊一事。”</p>
旋即又有一名官员站出:“刘阁老为官清正廉明,必不会做下此等错事。”</p>
“必要严查那誊录官,究竟是何人指使!”</p>
被压抑多日的清流一派如同被打了鸡血,此刻尽数站出,你一言我一语为刘守仁辩解。</p>
徐门自是不甘示弱,纷纷站出与对方争论。</p>
你们清流说是污蔑,那就拿出证据来,科举舞弊乃是重罪,可不能因你三言两语便脱罪。</p>
清流一派也是据理力争,这卷子究竟是如何换的,谁能作证是刘阁老授意?</p>
会不会是誊录官被人授意,故意将姓名籍贯改成刘定之来陷害刘阁老?</p>
彼时永安帝与各位大臣正上早朝,听到“陈砚”其名时,眸光沉了沉。</p>
眸光落在底下一众大臣身上:“登闻鼓既敲响,想必有大冤屈,各位爱卿就与朕一同听上一听。”</p>
朝中大臣们均是眼观鼻,鼻观心。</p>
能立于朝堂之上,均是老谋深算,并不会因小小登闻鼓而有丝毫情绪起伏。</p>
很快,一个少年郎被带到大殿之上。</p>
众人只需往此人身上扫一眼,就知是此次进京赶考的举子。</p>
待那少年自称“陈砚”,坐在群臣之前的徐鸿渐眼角余光终于扫了一眼。</p>
高坚信中所言就是此子了。</p>
竟敢在早朝时敲登闻鼓,果然胆大。</p>
徐鸿渐依旧眼观鼻,鼻观心,并不真正看向那少年郎。</p>
倒是清流一派神情多了几分慌乱,不少人眼角余光都落在陈砚身上。</p>
永安帝威严的声音传下来:“你有何冤屈?”</p>
陈砚跪在地上,双手撑着地面,眼角余光只能瞥见天子的鞋子。</p>
陈砚将头埋得更低,朗声道:“臣状告次辅焦志行焦大人不顾大梁律法,私自延误放榜,延误科举大事!”</p>
举人乃是士阶级,面对天子时也该以臣子自称。</p>
原本闭眼老神在在的徐鸿渐猛然睁开双眼,扭头看向地上的少年郎。</p>
状告焦志行?</p>
大殿上其他人也纷纷侧目,心中尽是错愕。</p>
清流一派更是有些懵。</p>
他敲响登闻鼓是为了放榜被延误之事?</p>
此次科举舞弊案,众人皆知刘定之所换考卷乃是一名为陈砚的考生,得知是陈砚敲响登闻鼓,清流一派就以为陈砚是要状告刘守仁,不成想竟成了状告焦志行。</p>
永安帝也有些意外:“焦阁老乃是你的座师,你告他岂非不尊师重道?”</p>
陈砚底气十足道:“科考乃是为国选才,莫说是学生座师,便是首辅大人延误此事,学生也要为天下学子发声!”</p>
声音在大殿中久久不散,仿若稚子竭尽全力呐喊。</p>
徐鸿渐年纪已大,早就有了耳鸣之症,此刻更是嗡嗡作响。</p>
永安帝眼皮跳了下,问陈砚:“你不知为何延误放榜?”</p>
陈砚理直气壮:“臣虽不知发生何事,然会试干系重大,不可有丝毫懈怠,自是要按时放榜。”</p>
朝堂并未公开宣布有科举舞弊,一切不过是传的小道消息,他一个小小举人如何能知晓这等秘案,反正就一项:他要为国发声,要为考生发声,要维系科考制度的规范。</p>
他就要当这敲鼓人,要在天子与所有大臣面前露脸。</p>
谁敢再截杀他,谁就是此次科举舞弊案背后主使。</p>
你徐鸿渐不是藏得好吗?</p>
如今究竟是继续藏起来,还是不惜冒着暴露的风险来杀他陈砚?</p>
徐鸿渐敢以自已全部身家,以整个徐门的势力为筹码,就为了杀死他一个小小的举人?</p>
大殿之上少年的声音绕梁多时,久久不散。</p>
上首的永安帝眉头一跳,静静看着跪在底下的陈砚,一时不言。</p>
大殿上气氛冷凝,仿佛要将人压垮。</p>
良久,永安帝方才再次开口:“宣焦阁老。”</p>
清流一派俱是心头大喜。</p>
自科考舞弊案后,焦阁老一直在贡院内不能出来,如今终于要出来了。</p>
这几日,焦阁老不在,刘阁老又处在风口浪尖,他们清流一派群龙无首,被徐门打压得喘不过气来。</p>
再这般下去,清流一派就要彻底失势。</p>
今日事情终于有了转机。</p>
贡院离皇宫极远,一来一回必要耽搁许久。</p>
若是往常,天子会让朝臣议论其他事,今日却是坐在龙椅上闭目养神。</p>
徐鸿渐到底年纪大了,即便坐久了也有些累。</p>
可天子都在此等候,他也并不能走,只能忍着腰酸背痛苦熬。</p>
焦志行到底是神色匆匆赶来,待与天子行了叩拜礼,站起身后,方才听永安帝道:“学生状告焦阁老,不知焦阁老有什么想说的。”</p>
路上传口谕的太监就已经向焦志行透了风,他自是已经想好对策:“因科举有舞弊之嫌,必要查清楚,才可放榜。”</p>
陈砚却道:“既有舞弊案,或重考,或查舞弊之人,如何能密而不发?”</p>
永安帝的眼皮跳了下。</p>
焦志行应道:“此事涉及多名官员,不可草草了事。”</p>
陈砚便问:“涉事官员可慢慢查,科考如何能耽误?若涉及多名考生,大可重考,若只涉及一两名考生,就该将此考生除名,其余考生按成绩填榜后放榜。”</p>
无论你们有何苦衷,科考都是国策,必不可耽误。</p>
陈砚一个小小举人状告次辅,能不被先杖三十已是永安帝仁慈特恕了,自是要跪着的。</p>
焦志行贵为次辅,虽是站着,此时也不得不对着陈砚低头。</p>
焦志行自是不能将永安帝给供出来,只得对眼前“刚正”的少年道:“此番乃是刘阁老之子刘定之试卷与你的试卷互换,却还只换了朱卷,不换墨卷,你说该不该严查?”</p>
到了此时,陈砚方才确认自已的猜想是对的,这位次辅还在故意给他透风。</p>
既然次辅有心与他唱双簧,他自是要接招。</p>
他更理直气壮:“如此低劣的作弊手段,一旦朱卷与墨卷对比,岂不是立刻就暴露了?堂堂阁老竟连墨卷也换不了吗?可见要么是被人陷害,要么是底下人阿谀奉承,又能力不够,只能做到如此。”</p>
如此简单的道理,这些高官不敢说,那就由他陈砚一个小小举人来揭露。</p>
若到了这个时候清流一派还秉持明哲保身的道理,不敢出头,那清流一派也就没未来了。</p>
焦志行一顿,不再开口。</p>
户科给事中跨出,朝着天子行礼后,朗声道:“陛下,事发之后那誊录官就自尽了,显然是为了坐实刘定之作弊一事。”</p>
旋即又有一名官员站出:“刘阁老为官清正廉明,必不会做下此等错事。”</p>
“必要严查那誊录官,究竟是何人指使!”</p>
被压抑多日的清流一派如同被打了鸡血,此刻尽数站出,你一言我一语为刘守仁辩解。</p>
徐门自是不甘示弱,纷纷站出与对方争论。</p>
你们清流说是污蔑,那就拿出证据来,科举舞弊乃是重罪,可不能因你三言两语便脱罪。</p>
清流一派也是据理力争,这卷子究竟是如何换的,谁能作证是刘阁老授意?</p>
会不会是誊录官被人授意,故意将姓名籍贯改成刘定之来陷害刘阁老?</p>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8/8687/809911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