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迎接
推荐阅读:沈青云周雪小说大结局、剑指九天、邪龙出狱:我送未婚妻全家升天!、高冷校花重生了,疯狂倒追我、失忆后,前任小叔诱她沉沦、武道长生,不死的我终将无敌、打坐就能涨法力,贫道要无敌、冰河末世:我囤积了亿亿万物资、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沈青云周雪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
在众人声音落下时,另一个声音响起:“女子入祠堂,这是要坏了我陈氏一族的根!”</p>
众人齐齐望向说话的陈癞子。</p>
那一双双激动的双眼同时落在陈癞子身上,陈癞子心头一颤。</p>
这些日子族人几乎都是绕着他走,以往有口角的人家更是缩着尾巴做人,连族长都对他诸多容忍,早已飘飘然的他很快镇定下来。</p>
他自认是族里最有出息之人,结识的大大小小官员不计其数,就连秦县令他也不太放在眼里,族人们本就该听他的。</p>
女子入祠堂?</p>
哪有这样的道理!</p>
族长早已猩红了双眼,此时站在祠堂之上,便遥遥往陈癞子方向一指:“将他丢出祠堂。”</p>
族人们早忍耐够久了,族长开口,离陈癞子最近的族人纷纷动手去拖陈癞子。</p>
陈癞子挣扎大喊:“我与府台大人交好,你们敢对我动手,我就叫府台大人收拾你们!”</p>
族长怒道:“堵住嘴丢出去,再不准他入祠堂!”</p>
陈癞子的嘴立刻被堵住,众人或拉拽或推搡,祠堂内闹成一片。</p>
更有被陈癞子欺压的人借机下黑手,让陈癞子痛苦不堪。</p>
陈癞子被丢出祠堂,众人再次回归祠堂。</p>
族长正对众人而站,目光扫视众人,一派威严:“我族出了位三元公,这是祖祖辈辈攒下来的功德,如今就报在三元公一人身上,我族荣光也全系他一人之身。从今日起,我族誓保三元公,只要我族还有一人站着,就不可让三元公被人动一根汗毛!”</p>
陈族长从小读书,经过多少艰辛方才考中童生,自是知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如何艰难。</p>
只要族中出位举人,就可让全族改换门楣。</p>
陈砚祖上出过一位知府,全族便兴旺了近百年。</p>
那位知府当时是二甲进士出身,可陈砚呢,考中的乃是状元郎,是第一甲第一名。</p>
不止如此,还是三元及第,就连那牌匾上的字都是天子亲题。</p>
前朝三元及第者只两人,黄观在靖难之变中投江殉国不必提,而另一位三元公商辂,历经三朝,官至内阁首辅。</p>
大梁朝历经六十年,头一位三元及第者出自他们平兴县陈氏一族,此乃无上荣光。</p>
莫说陈癞子与府台大人结交,便是陈癞子与首辅大人结交,他全族也必要保三元公,给足三元公荣耀!</p>
祠堂内众人眼中尽是疯狂之意。</p>
只要三元公不倒,我族必兴!</p>
便是丧命又如何?</p>
族谱自会记下为族牺牲者之名,供子孙后代叩拜!</p>
“迎三元公之母!”</p>
族长高唱,声音在祠堂激荡。</p>
族中四名青壮被选出,将一张木椅绑在两条大竹竿之上,由四人抬着前往陈得寿家,将柳氏请上坐,抬着前往祠堂。</p>
柳氏坐于抬在半空的椅子上哭成了泪人。</p>
全村的老少妇人尽皆出来张望,看向被抬着在半空起起伏伏的柳氏,眼底无不流露出羡慕之色。</p>
自古祠堂便只有男子可入,女子只可留在家中干活,照顾老幼,静待家中男子祭祀归来。</p>
而此刻,柳氏因生了个有出息的儿子,竟会被抬着进祠堂!</p>
村里的妇人们脚步仿若有了自我意识,跟着被抬着的柳氏一路走着。</p>
她们脸上是笑,是渴望,更是期盼。</p>
还有人特意跑去找卢氏:“你三儿媳被抬到祠堂去了,老太太您也跟着去吧,您是三元公的奶奶,也能进祠堂!”</p>
卢氏老泪纵横,却坐在门口的石墩上动也不动,还哑着嗓子道:“她能进祠堂,那是她会生,我又没生出三元公的儿子,我一个老婆子去凑什么热闹。”</p>
这大喜的日子,她可不能去闹腾。</p>
她的金孙真是宝贝疙瘩,都中了状元郎了。</p>
她不进祠堂又能咋,照样是三元公的奶奶!</p>
嘴上虽是这般说,在柳氏被抬着经过她屋子门口时,卢氏还是高高兴兴地跟了上去,和村里的妇人们一同将柳氏送到祠堂门口。</p>
柳氏被抬进祠堂后,卢氏倒也被妇人们推到第一排,够着头往里看。</p>
祠堂从里到外站满了大大小小的男人们,她们站在外面也看不到什么,可她们就是看人也看得津津有味。</p>
只因今日,一个女子因儿子被抬进了祠堂。</p>
她们不知,柳氏不止进了祠堂,还与陈得寿分站族长左右,与族长一同跪在先族们面前。</p>
族长近乎嘶吼:“陈氏后人陈秉言在此敬告先祖,我陈氏后人陈砚,陈得寿与陈柳氏之子连中三元,愿先祖护佑三元公官途顺遂,愿我族从此改换门楣,兴旺长久!”</p>
旋即便是重重一磕,额头在地上发出“砰”一声响。</p>
族长好似不觉得痛,又是连磕两下。</p>
三叩首后额头始终贴着地面,并不起身,</p>
陈得寿带着柳氏也跟着对先祖们连磕三个响头,其余人也纷纷跟随,仿若风吹麦浪。</p>
外面的鞭炮始终未停,祠堂门口烟雾缭绕,却是驱不散的喜气。</p>
如此喜事,自要搭台唱戏。</p>
戏台建好,陈族请了戏班子来唱了一个月大戏,流水席摆了十天,各家外嫁女从开戏前一天就被请回娘家,一直住到戏散场那一日方才回婆家。</p>
在大梁朝,外嫁女除逢年过节,轻易不可回娘家,更莫提能在娘家住月余。</p>
而陈家湾不仅这般干了,还让那些婆家与有荣焉。</p>
出去一说,他们家的媳妇与那陈三元是同村同族,外人就要羡慕吹捧一番。</p>
陈砚虽未经历,听之也是心潮澎湃。</p>
他中状元时虽也欣喜,远不及此时归乡激动。</p>
马车离乡越发近了,已能听到锣鼓的欢庆之声。</p>
随着声音越来越大,陈砚已能瞧见路上站满了人,草地上铺了一层红布,从一里外一直到村子里。</p>
陈砚此时再无法坐马车,让陈老虎停下后跳到地上,大跨步向前。</p>
族长远远瞧见了,大声道:“三元公到了,放鞭炮!”</p>
原本的锣鼓声更大,红布两侧的鞭炮被点燃,噼里啪啦声不绝于耳。</p>
族长领着众人迎上陈砚。</p>
“三元公可算归乡了!”</p>
陈砚握住族长因激动而抖个不停的手,喉咙竟也梗塞起来,他压下心中的激动,朗声道:“族长,陈砚回乡了。”</p>
众人齐齐望向说话的陈癞子。</p>
那一双双激动的双眼同时落在陈癞子身上,陈癞子心头一颤。</p>
这些日子族人几乎都是绕着他走,以往有口角的人家更是缩着尾巴做人,连族长都对他诸多容忍,早已飘飘然的他很快镇定下来。</p>
他自认是族里最有出息之人,结识的大大小小官员不计其数,就连秦县令他也不太放在眼里,族人们本就该听他的。</p>
女子入祠堂?</p>
哪有这样的道理!</p>
族长早已猩红了双眼,此时站在祠堂之上,便遥遥往陈癞子方向一指:“将他丢出祠堂。”</p>
族人们早忍耐够久了,族长开口,离陈癞子最近的族人纷纷动手去拖陈癞子。</p>
陈癞子挣扎大喊:“我与府台大人交好,你们敢对我动手,我就叫府台大人收拾你们!”</p>
族长怒道:“堵住嘴丢出去,再不准他入祠堂!”</p>
陈癞子的嘴立刻被堵住,众人或拉拽或推搡,祠堂内闹成一片。</p>
更有被陈癞子欺压的人借机下黑手,让陈癞子痛苦不堪。</p>
陈癞子被丢出祠堂,众人再次回归祠堂。</p>
族长正对众人而站,目光扫视众人,一派威严:“我族出了位三元公,这是祖祖辈辈攒下来的功德,如今就报在三元公一人身上,我族荣光也全系他一人之身。从今日起,我族誓保三元公,只要我族还有一人站着,就不可让三元公被人动一根汗毛!”</p>
陈族长从小读书,经过多少艰辛方才考中童生,自是知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如何艰难。</p>
只要族中出位举人,就可让全族改换门楣。</p>
陈砚祖上出过一位知府,全族便兴旺了近百年。</p>
那位知府当时是二甲进士出身,可陈砚呢,考中的乃是状元郎,是第一甲第一名。</p>
不止如此,还是三元及第,就连那牌匾上的字都是天子亲题。</p>
前朝三元及第者只两人,黄观在靖难之变中投江殉国不必提,而另一位三元公商辂,历经三朝,官至内阁首辅。</p>
大梁朝历经六十年,头一位三元及第者出自他们平兴县陈氏一族,此乃无上荣光。</p>
莫说陈癞子与府台大人结交,便是陈癞子与首辅大人结交,他全族也必要保三元公,给足三元公荣耀!</p>
祠堂内众人眼中尽是疯狂之意。</p>
只要三元公不倒,我族必兴!</p>
便是丧命又如何?</p>
族谱自会记下为族牺牲者之名,供子孙后代叩拜!</p>
“迎三元公之母!”</p>
族长高唱,声音在祠堂激荡。</p>
族中四名青壮被选出,将一张木椅绑在两条大竹竿之上,由四人抬着前往陈得寿家,将柳氏请上坐,抬着前往祠堂。</p>
柳氏坐于抬在半空的椅子上哭成了泪人。</p>
全村的老少妇人尽皆出来张望,看向被抬着在半空起起伏伏的柳氏,眼底无不流露出羡慕之色。</p>
自古祠堂便只有男子可入,女子只可留在家中干活,照顾老幼,静待家中男子祭祀归来。</p>
而此刻,柳氏因生了个有出息的儿子,竟会被抬着进祠堂!</p>
村里的妇人们脚步仿若有了自我意识,跟着被抬着的柳氏一路走着。</p>
她们脸上是笑,是渴望,更是期盼。</p>
还有人特意跑去找卢氏:“你三儿媳被抬到祠堂去了,老太太您也跟着去吧,您是三元公的奶奶,也能进祠堂!”</p>
卢氏老泪纵横,却坐在门口的石墩上动也不动,还哑着嗓子道:“她能进祠堂,那是她会生,我又没生出三元公的儿子,我一个老婆子去凑什么热闹。”</p>
这大喜的日子,她可不能去闹腾。</p>
她的金孙真是宝贝疙瘩,都中了状元郎了。</p>
她不进祠堂又能咋,照样是三元公的奶奶!</p>
嘴上虽是这般说,在柳氏被抬着经过她屋子门口时,卢氏还是高高兴兴地跟了上去,和村里的妇人们一同将柳氏送到祠堂门口。</p>
柳氏被抬进祠堂后,卢氏倒也被妇人们推到第一排,够着头往里看。</p>
祠堂从里到外站满了大大小小的男人们,她们站在外面也看不到什么,可她们就是看人也看得津津有味。</p>
只因今日,一个女子因儿子被抬进了祠堂。</p>
她们不知,柳氏不止进了祠堂,还与陈得寿分站族长左右,与族长一同跪在先族们面前。</p>
族长近乎嘶吼:“陈氏后人陈秉言在此敬告先祖,我陈氏后人陈砚,陈得寿与陈柳氏之子连中三元,愿先祖护佑三元公官途顺遂,愿我族从此改换门楣,兴旺长久!”</p>
旋即便是重重一磕,额头在地上发出“砰”一声响。</p>
族长好似不觉得痛,又是连磕两下。</p>
三叩首后额头始终贴着地面,并不起身,</p>
陈得寿带着柳氏也跟着对先祖们连磕三个响头,其余人也纷纷跟随,仿若风吹麦浪。</p>
外面的鞭炮始终未停,祠堂门口烟雾缭绕,却是驱不散的喜气。</p>
如此喜事,自要搭台唱戏。</p>
戏台建好,陈族请了戏班子来唱了一个月大戏,流水席摆了十天,各家外嫁女从开戏前一天就被请回娘家,一直住到戏散场那一日方才回婆家。</p>
在大梁朝,外嫁女除逢年过节,轻易不可回娘家,更莫提能在娘家住月余。</p>
而陈家湾不仅这般干了,还让那些婆家与有荣焉。</p>
出去一说,他们家的媳妇与那陈三元是同村同族,外人就要羡慕吹捧一番。</p>
陈砚虽未经历,听之也是心潮澎湃。</p>
他中状元时虽也欣喜,远不及此时归乡激动。</p>
马车离乡越发近了,已能听到锣鼓的欢庆之声。</p>
随着声音越来越大,陈砚已能瞧见路上站满了人,草地上铺了一层红布,从一里外一直到村子里。</p>
陈砚此时再无法坐马车,让陈老虎停下后跳到地上,大跨步向前。</p>
族长远远瞧见了,大声道:“三元公到了,放鞭炮!”</p>
原本的锣鼓声更大,红布两侧的鞭炮被点燃,噼里啪啦声不绝于耳。</p>
族长领着众人迎上陈砚。</p>
“三元公可算归乡了!”</p>
陈砚握住族长因激动而抖个不停的手,喉咙竟也梗塞起来,他压下心中的激动,朗声道:“族长,陈砚回乡了。”</p>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8/8687/809916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