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府试4
推荐阅读:沈青云周雪小说大结局、剑指九天、邪龙出狱:我送未婚妻全家升天!、高冷校花重生了,疯狂倒追我、失忆后,前任小叔诱她沉沦、武道长生,不死的我终将无敌、打坐就能涨法力,贫道要无敌、冰河末世:我囤积了亿亿万物资、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沈青云周雪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
屋子里其他人纷纷惊诧地看向王知府。</p>
众人皆知王知府乃是内敛之人,极少有如此欣喜之时,当即就有人笑着问道:“是何文章能让大人如此欣喜?”</p>
王知府将文章递过去,笑道:“你们且都看看。”</p>
府试虽是王知府一人主考,可诸如师爷之类都会在一旁协助,如赵通判等也会来帮忙阅卷。</p>
以往的知府多是先让手下官员选出上百份好些的文章,自已再斟酌着从中选出五十份。</p>
待到王知府主持府试,虽还让其他人一同阅卷,却要自已将每一份都看一遍,以防因给手下那些官员递字条的太多,将真正有才之士埋没了。</p>
一位师爷看完此文后,笑道:“此答卷条理分明,环环相扣,实在不可多得。</p>
另外一人也道:“此子文风纯朴,隐隐有了大家风范。”</p>
赵通判对这些同僚颇为不耻。</p>
府试虽比县试要难些,也只是小三科,连童生都不是,怎么写出能人人称赞的惊才绝艳的文章?</p>
等文章落入他的手里,赵通判便明白了。</p>
此文的文风与王知府简直如出一辙,就连不少观点也是王知府所秉承的,这些人夸此文,不过是在拍王申的马屁。</p>
不过此文也着实写得不错,辞藻虽不华丽,却于质朴中多了一丝清新之感,非人生阅历丰富者不能写。</p>
“赵通判以为此文如何?”</p>
王知府的声音从主座传来。</p>
今晚已因要留下高修远与王申起了冲突,如今他是万万不好在得罪上峰。</p>
再者,二公子只让高修远中府试,再让陈砚落榜,至于案首是谁,并不在意。</p>
想通此中关节,赵通判恭敬道:“下官以为此文章实在难得,该当案首。”</p>
虽只考了第一场,然府试最重要的就是第一场。</p>
一旦第一场的文章做好了,就算提前点为案首也不是没有发生过,赵通判不过是迎合王知府的心意卖个好。</p>
哪知王知府并未顺势接下,反道:“还有两场未考,如今便点案首,还是太早了。”</p>
其他人也纷纷道:“可见赵通判对此文的喜爱,竟已迫不及待要点为案首了。”</p>
“赵通判也是性情中人呐。”</p>
赵通判脸上笑着,心里却已经在骂娘。</p>
他不过是迎合王申,如今倒成了他心急,这王申简直就是得了便宜还卖乖。</p>
心里再不满,也只能与大家一同笑着揭过。</p>
王知府道:“看看究竟是何人能如此得赵通判赏识。”</p>
等卷面名字漏出来,看到“陈砚”二字时,赵通判眼前一黑,险些一头栽倒。</p>
王知府又是“咦”一声,“又是只有九岁?”</p>
再对比周既白的文章,王知府感慨:“九岁便可将文章写得如此老辣,实乃神童!”</p>
旁边一位师爷笑道:“大人,此子正是平兴县有名的陈神童,如今在东阳也是赫赫有名。”</p>
王知府有了兴致,再一追问,就知周既白对高家说的那番话,还有和宁余县那些士子的冲突。</p>
只是听到这儿,王知府内心升腾起的火被一盆凉水给扑灭了。</p>
自已任上出了神童,那可是大大的给他长脸面。</p>
若是一路中秀才中举,也是他的一份大功绩。</p>
按理来说,他是要点为案首的。</p>
如今他跟高家对上了,若真点了他,岂不是与高家作对?</p>
难得出一个神童,要是不点他,实在糟蹋了一个神童。</p>
王知府心中挣扎片刻,目光就落在了赵通判身上。</p>
他脸上就带了笑意:“赵通判果然好眼光,竟发掘了一名神童。”</p>
赵通判的胸口仿佛一直被人吹气,胀得生疼。</p>
知府这是要让他当替罪羊。</p>
他怎能坐以待毙?</p>
赵通判当即道:“此子文章虽写得好,然年纪实在小,若点为案首,怕是往后要恃才傲物,实在不利于他,不如将他黜落,磨一磨他的性子,往后方才能成朝廷栋梁。”</p>
他是绝不会为了一点脸面得罪高家。</p>
王知府感慨:“还是赵通判有爱才之心,竟已经想到要将其培养成栋梁了。只是赵通判未想过,他乃是农家子,家中供其读书实属不易,若将他黜落,若是他家中以为他没什么资质,不供他读书了,岂不是我等有怠朝廷,有怠君父?”</p>
赵通判脸色大变,哪里敢接此话。</p>
其他人纷纷附和:“如此神童万万不可埋没。”</p>
“要磨性子也该让其成了童生,给了家人念想后方可。”</p>
赵通判已是气极,却也知道形势已不由他。</p>
他只得迂回,道:“众位所言甚是,只是此时才第一场,若是直接点他实在为时过早。”</p>
此话是王知府所说,其他人自是不好反驳,此事也就定了下来。</p>
赵通判松了口气的同时,已下定决心,第二场必要拦住陈砚。</p>
第二场一入贡院,陈砚就发觉不少衙役盯着他。</p>
等他坐进号舍,就见两名衙役压刀一左一右守在他号舍门口,盯着他的目光如刀。仿佛他不是士子,而是什么犯人。</p>
四周更是有不少衙役来回走动,脚步声极重,将一排考生搅得心绪不宁。</p>
更有心态不好的,脑子一片空白,完全无法答题。</p>
陈砚不紧不慢地往砚台倒了清水,拿出墨锭,当着众衙役的面不紧不慢地磨起来。</p>
好歹他头顶还有一半瓦能遮日,这些衙役顶着太阳站在外面,属实可怜。</p>
这般想着,答题时越发从容。</p>
外面守着的两名衙役互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出诧异。</p>
旁边的考生已经愁眉不展,频频望向他们,这陈砚竟然还能自若答题!</p>
他们便瞄准了陈砚的程文纸。</p>
府试文章等均许誊写在程文纸上,方才能交上去。</p>
每场程文纸都只有三张,对应三道考题,若是损坏了,或写了错字之类,府试必被黜落。</p>
因此,考生们会先在府试发的草纸上写文章删改,再誊写到程文纸上。</p>
若能将程文纸染湿……</p>
衙役的目光落在砚台上,那里有陈砚刚磨好的墨……</p>
正思索间,就见陈砚将程文纸卷起来,挂在号舍门口。</p>
两名衙役:“……”</p>
考生通常都是将考卷誊抄结束,怕染坏方才会挂在号舍门口,而陈砚竟将空白的挂上去,他们还如何“不小心”让其泼墨染脏?</p>
总不能拿着佩刀去砍吧?</p>
敢扰乱科考,那就是他们不想要自已的人头了。</p>
众人皆知王知府乃是内敛之人,极少有如此欣喜之时,当即就有人笑着问道:“是何文章能让大人如此欣喜?”</p>
王知府将文章递过去,笑道:“你们且都看看。”</p>
府试虽是王知府一人主考,可诸如师爷之类都会在一旁协助,如赵通判等也会来帮忙阅卷。</p>
以往的知府多是先让手下官员选出上百份好些的文章,自已再斟酌着从中选出五十份。</p>
待到王知府主持府试,虽还让其他人一同阅卷,却要自已将每一份都看一遍,以防因给手下那些官员递字条的太多,将真正有才之士埋没了。</p>
一位师爷看完此文后,笑道:“此答卷条理分明,环环相扣,实在不可多得。</p>
另外一人也道:“此子文风纯朴,隐隐有了大家风范。”</p>
赵通判对这些同僚颇为不耻。</p>
府试虽比县试要难些,也只是小三科,连童生都不是,怎么写出能人人称赞的惊才绝艳的文章?</p>
等文章落入他的手里,赵通判便明白了。</p>
此文的文风与王知府简直如出一辙,就连不少观点也是王知府所秉承的,这些人夸此文,不过是在拍王申的马屁。</p>
不过此文也着实写得不错,辞藻虽不华丽,却于质朴中多了一丝清新之感,非人生阅历丰富者不能写。</p>
“赵通判以为此文如何?”</p>
王知府的声音从主座传来。</p>
今晚已因要留下高修远与王申起了冲突,如今他是万万不好在得罪上峰。</p>
再者,二公子只让高修远中府试,再让陈砚落榜,至于案首是谁,并不在意。</p>
想通此中关节,赵通判恭敬道:“下官以为此文章实在难得,该当案首。”</p>
虽只考了第一场,然府试最重要的就是第一场。</p>
一旦第一场的文章做好了,就算提前点为案首也不是没有发生过,赵通判不过是迎合王知府的心意卖个好。</p>
哪知王知府并未顺势接下,反道:“还有两场未考,如今便点案首,还是太早了。”</p>
其他人也纷纷道:“可见赵通判对此文的喜爱,竟已迫不及待要点为案首了。”</p>
“赵通判也是性情中人呐。”</p>
赵通判脸上笑着,心里却已经在骂娘。</p>
他不过是迎合王申,如今倒成了他心急,这王申简直就是得了便宜还卖乖。</p>
心里再不满,也只能与大家一同笑着揭过。</p>
王知府道:“看看究竟是何人能如此得赵通判赏识。”</p>
等卷面名字漏出来,看到“陈砚”二字时,赵通判眼前一黑,险些一头栽倒。</p>
王知府又是“咦”一声,“又是只有九岁?”</p>
再对比周既白的文章,王知府感慨:“九岁便可将文章写得如此老辣,实乃神童!”</p>
旁边一位师爷笑道:“大人,此子正是平兴县有名的陈神童,如今在东阳也是赫赫有名。”</p>
王知府有了兴致,再一追问,就知周既白对高家说的那番话,还有和宁余县那些士子的冲突。</p>
只是听到这儿,王知府内心升腾起的火被一盆凉水给扑灭了。</p>
自已任上出了神童,那可是大大的给他长脸面。</p>
若是一路中秀才中举,也是他的一份大功绩。</p>
按理来说,他是要点为案首的。</p>
如今他跟高家对上了,若真点了他,岂不是与高家作对?</p>
难得出一个神童,要是不点他,实在糟蹋了一个神童。</p>
王知府心中挣扎片刻,目光就落在了赵通判身上。</p>
他脸上就带了笑意:“赵通判果然好眼光,竟发掘了一名神童。”</p>
赵通判的胸口仿佛一直被人吹气,胀得生疼。</p>
知府这是要让他当替罪羊。</p>
他怎能坐以待毙?</p>
赵通判当即道:“此子文章虽写得好,然年纪实在小,若点为案首,怕是往后要恃才傲物,实在不利于他,不如将他黜落,磨一磨他的性子,往后方才能成朝廷栋梁。”</p>
他是绝不会为了一点脸面得罪高家。</p>
王知府感慨:“还是赵通判有爱才之心,竟已经想到要将其培养成栋梁了。只是赵通判未想过,他乃是农家子,家中供其读书实属不易,若将他黜落,若是他家中以为他没什么资质,不供他读书了,岂不是我等有怠朝廷,有怠君父?”</p>
赵通判脸色大变,哪里敢接此话。</p>
其他人纷纷附和:“如此神童万万不可埋没。”</p>
“要磨性子也该让其成了童生,给了家人念想后方可。”</p>
赵通判已是气极,却也知道形势已不由他。</p>
他只得迂回,道:“众位所言甚是,只是此时才第一场,若是直接点他实在为时过早。”</p>
此话是王知府所说,其他人自是不好反驳,此事也就定了下来。</p>
赵通判松了口气的同时,已下定决心,第二场必要拦住陈砚。</p>
第二场一入贡院,陈砚就发觉不少衙役盯着他。</p>
等他坐进号舍,就见两名衙役压刀一左一右守在他号舍门口,盯着他的目光如刀。仿佛他不是士子,而是什么犯人。</p>
四周更是有不少衙役来回走动,脚步声极重,将一排考生搅得心绪不宁。</p>
更有心态不好的,脑子一片空白,完全无法答题。</p>
陈砚不紧不慢地往砚台倒了清水,拿出墨锭,当着众衙役的面不紧不慢地磨起来。</p>
好歹他头顶还有一半瓦能遮日,这些衙役顶着太阳站在外面,属实可怜。</p>
这般想着,答题时越发从容。</p>
外面守着的两名衙役互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出诧异。</p>
旁边的考生已经愁眉不展,频频望向他们,这陈砚竟然还能自若答题!</p>
他们便瞄准了陈砚的程文纸。</p>
府试文章等均许誊写在程文纸上,方才能交上去。</p>
每场程文纸都只有三张,对应三道考题,若是损坏了,或写了错字之类,府试必被黜落。</p>
因此,考生们会先在府试发的草纸上写文章删改,再誊写到程文纸上。</p>
若能将程文纸染湿……</p>
衙役的目光落在砚台上,那里有陈砚刚磨好的墨……</p>
正思索间,就见陈砚将程文纸卷起来,挂在号舍门口。</p>
两名衙役:“……”</p>
考生通常都是将考卷誊抄结束,怕染坏方才会挂在号舍门口,而陈砚竟将空白的挂上去,他们还如何“不小心”让其泼墨染脏?</p>
总不能拿着佩刀去砍吧?</p>
敢扰乱科考,那就是他们不想要自已的人头了。</p>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8/8694/810086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