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陈望
推荐阅读:星际:病弱女配倒拔垂杨柳、夜宿孤棺,高冷女鬼崩溃求我别死、混民国,不借就抢、官道雄途、断绝关系后,觉醒SSS级天赋百分百爆率、问鼎:从一等功臣到权力巅峰、云养合欢宗:曹贼从仙子开始臣服、呢喃诗章、斗罗直播间:观众全是唐三仇敌!、恐游,开局病娇妹妹求我别杀她、
想明白了其中所有的关窍之后,陈望随后便派人将张献忠和罗汝才准备进犯兴安的消息,传递给了杨嗣昌。
杨嗣昌得到了消息之后,第二日清晨便渡汉水北上,进抵襄北大营。
十月一日,辰初三刻。
急促的聚兵鼓自襄北大营四处响起,杨嗣昌以六省总理之身份于校场阅兵。
随行一起的还有督理中官刘元斌、湖广巡抚方孔炤。
襄北大营此时各镇云集,有兵三万余众。
站于高台之上,一眼望去恍若赤红色的海潮此起彼伏,势若浪涛。
杨嗣昌登台高令,大誓三军,三申军法。
早在年初的时候,杨嗣昌便上书请求再加练饷的奏疏,得到了崇祯的许可。
六月的时候加派的练饷便已征收完毕。
杨嗣昌请求加派练饷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趁机取利。
当时杨嗣昌之所以上疏,是为了让南下督师更为顺利。
如今这些加派的练饷,作用就显现了出来。
校场之上一众军兵之所以士气高昂,正是因为杨嗣昌并没有空手而来,而是带着三万兵马三个月的饷银而来。
十多万两白银散发下去,近三个月的饷银到手,一众军兵自然是士气高昂,所有人的脸上都是喜气洋洋。
进剿的计划在誓师之后的军议也定了下来。
杨嗣昌的心中早有腹稿,早在南下之前,便已经是调集了陕西、四川、湖广、河南兵马汇聚于郧襄的四周。
四省兵马由四省的巡抚统领,分守四方,张网以待。
其余等镇兵马则是分为两部。
第一部分由杨嗣昌亲领,以左良玉、祖大弼两镇为主力,其余兵马为辅,自襄阳,从东往西进剿。
第二部分则是由陈望统领,会同曹变蛟、李国奇两镇经由勋县、经由白河、走北路入汉中府,守备汉中,伺机从西往东进剿。
南方战局的部署和原本的历史变化不是很大。
原来是三边总督郑崇俭领贺人龙和李国奇进入汉中守备,在陈望的提议之下,变成了陈望领兵镇守汉中。
郑崇俭则是领着贺人龙和李国奇,屯驻与郧阳北部,防止流寇向北逃窜进入河南境内。
其余一众巡抚还有营镇的防守和部署位置,都没有多少的改变。
而杨嗣昌也如同历史上一般,向四川巡抚邵捷春发号施令,特征川兵万人进入汉中府内。
这一部分被调遣入汉中府的川兵,自然也是在陈望的节制范围之内。
陈望一早就下令麾下的军队整装待发,因此当领了杨嗣昌的军令之后,向杨嗣昌辞命之后,便下令拔营西进。
襄阳大营营北的官道之上,杨嗣昌则是领着一众文武,亲自为陈望饯行。
杨嗣昌头戴着尖顶明铁盔,内着蟒衣外罩明甲,鞓带明亮,按着腰间的宝剑立于官道旁侧,一众文武则是分立于杨嗣昌的两侧。
上百名出自于京营的甲兵皆是罩袍(本章未完,请翻页)
杨嗣昌得到了消息之后,第二日清晨便渡汉水北上,进抵襄北大营。
十月一日,辰初三刻。
急促的聚兵鼓自襄北大营四处响起,杨嗣昌以六省总理之身份于校场阅兵。
随行一起的还有督理中官刘元斌、湖广巡抚方孔炤。
襄北大营此时各镇云集,有兵三万余众。
站于高台之上,一眼望去恍若赤红色的海潮此起彼伏,势若浪涛。
杨嗣昌登台高令,大誓三军,三申军法。
早在年初的时候,杨嗣昌便上书请求再加练饷的奏疏,得到了崇祯的许可。
六月的时候加派的练饷便已征收完毕。
杨嗣昌请求加派练饷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趁机取利。
当时杨嗣昌之所以上疏,是为了让南下督师更为顺利。
如今这些加派的练饷,作用就显现了出来。
校场之上一众军兵之所以士气高昂,正是因为杨嗣昌并没有空手而来,而是带着三万兵马三个月的饷银而来。
十多万两白银散发下去,近三个月的饷银到手,一众军兵自然是士气高昂,所有人的脸上都是喜气洋洋。
进剿的计划在誓师之后的军议也定了下来。
杨嗣昌的心中早有腹稿,早在南下之前,便已经是调集了陕西、四川、湖广、河南兵马汇聚于郧襄的四周。
四省兵马由四省的巡抚统领,分守四方,张网以待。
其余等镇兵马则是分为两部。
第一部分由杨嗣昌亲领,以左良玉、祖大弼两镇为主力,其余兵马为辅,自襄阳,从东往西进剿。
第二部分则是由陈望统领,会同曹变蛟、李国奇两镇经由勋县、经由白河、走北路入汉中府,守备汉中,伺机从西往东进剿。
南方战局的部署和原本的历史变化不是很大。
原来是三边总督郑崇俭领贺人龙和李国奇进入汉中守备,在陈望的提议之下,变成了陈望领兵镇守汉中。
郑崇俭则是领着贺人龙和李国奇,屯驻与郧阳北部,防止流寇向北逃窜进入河南境内。
其余一众巡抚还有营镇的防守和部署位置,都没有多少的改变。
而杨嗣昌也如同历史上一般,向四川巡抚邵捷春发号施令,特征川兵万人进入汉中府内。
这一部分被调遣入汉中府的川兵,自然也是在陈望的节制范围之内。
陈望一早就下令麾下的军队整装待发,因此当领了杨嗣昌的军令之后,向杨嗣昌辞命之后,便下令拔营西进。
襄阳大营营北的官道之上,杨嗣昌则是领着一众文武,亲自为陈望饯行。
杨嗣昌头戴着尖顶明铁盔,内着蟒衣外罩明甲,鞓带明亮,按着腰间的宝剑立于官道旁侧,一众文武则是分立于杨嗣昌的两侧。
上百名出自于京营的甲兵皆是罩袍(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8/8725/819159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