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恩科!
推荐阅读:星际:病弱女配倒拔垂杨柳、夜宿孤棺,高冷女鬼崩溃求我别死、混民国,不借就抢、官道雄途、断绝关系后,觉醒SSS级天赋百分百爆率、问鼎:从一等功臣到权力巅峰、云养合欢宗:曹贼从仙子开始臣服、呢喃诗章、斗罗直播间:观众全是唐三仇敌!、恐游,开局病娇妹妹求我别杀她、
新帝登基,改元熙丰。
次年,便要更改纪年为熙丰元年。
这一消息,并未引起太大的响应。
年号,无非就是纪年的一种方式而已,不足为奇。
真正引起轩然大波的是一则制书。
恩科!
新帝登基,特赐恩科,允许治平四年八月单独举行一次科考。
主考官为礼部尚书、太子少傅江昭,副主考则是翰林学士王珪。
除了两位主副考官以外,还将从六部选取十三人、科道两人、翰林院两人,拢共十七位考官,一齐负责春闱主考。
制书一经颁布,迅速传遍天下。
凡是读书人,无一不为之欣喜,齐齐歌颂新帝功德。
时间紧任务重,仅有百余日就要科考,不少偏僻之地的举子几乎是一知晓消息就准备文书、盘缠,即刻动身入京。
为的,就是入京以后有足够的时间温习书本。
须知,恩科与正科并不矛盾。
来年二月,就是三年一度的正科春闱大试。
即便熙河元年举行了恩科,来年也一样要举行本该举行的正科。
这也就意味着可以连考两次,选出足足七八百位新科进士。
相比起以往,机会可是大了不止一点半点。
如此,自然是得充分准备,寻求名列黄榜的契机。
寒窗苦读几十载,逆天改命,就在此举!
熙河书院。
作为熙河八州唯一的书院,熙河书院一向被寄予厚望,几乎聚集了熙河九成的秀才、举子。
山长一职,更是河州知州苏轼兼任,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苏轼其人,长于诗词、文章、书法,具有莫大魄力。
为了办学,甚至都专门拨了香子城为书院。
以城池为书院,以书院为城池。
两京一十四路,独此一家!
为了便于区分学业水平,书院设有童生、秀才、举子、蕃学四院。
举子院,讲堂。
长约十丈的学堂,举目望去,甚是宽敞。
主位,摆着两道丈许长的书案,副山长程颢、张载,以及几位授课的老年举子,齐齐端坐,向下平视。
自主位以下,横向八列,纵向二十余行,足足摆着近两百副木几、木椅,学堂中的书生无一例外都是举子。
近两百位人,这就是熙河八州的绝大部分举子。
这个数量,甚至都不到其他路的零头。
并且,真要细究起来,这其中还不乏一些人的举子的功名存在水分。
究其缘由,自是因不少举子都是在熙河路考取的举子功名。
须知,自熙河拓边以来,仅仅过去了七年而已。
熙河建制为路,也仅是五年左右。
熙河新建,先帝可是应允了不少科考政策。
也因此,引得一些秀才、举子入边读书。
一般来说,乡试差不多是百人取三。
一百位秀才,可取三位举人。
但,熙河路不一样。
手上有政策,熙河路的乡试甚至都到了十取一的地步。
这一来,举子(本章未完,请翻页)
次年,便要更改纪年为熙丰元年。
这一消息,并未引起太大的响应。
年号,无非就是纪年的一种方式而已,不足为奇。
真正引起轩然大波的是一则制书。
恩科!
新帝登基,特赐恩科,允许治平四年八月单独举行一次科考。
主考官为礼部尚书、太子少傅江昭,副主考则是翰林学士王珪。
除了两位主副考官以外,还将从六部选取十三人、科道两人、翰林院两人,拢共十七位考官,一齐负责春闱主考。
制书一经颁布,迅速传遍天下。
凡是读书人,无一不为之欣喜,齐齐歌颂新帝功德。
时间紧任务重,仅有百余日就要科考,不少偏僻之地的举子几乎是一知晓消息就准备文书、盘缠,即刻动身入京。
为的,就是入京以后有足够的时间温习书本。
须知,恩科与正科并不矛盾。
来年二月,就是三年一度的正科春闱大试。
即便熙河元年举行了恩科,来年也一样要举行本该举行的正科。
这也就意味着可以连考两次,选出足足七八百位新科进士。
相比起以往,机会可是大了不止一点半点。
如此,自然是得充分准备,寻求名列黄榜的契机。
寒窗苦读几十载,逆天改命,就在此举!
熙河书院。
作为熙河八州唯一的书院,熙河书院一向被寄予厚望,几乎聚集了熙河九成的秀才、举子。
山长一职,更是河州知州苏轼兼任,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苏轼其人,长于诗词、文章、书法,具有莫大魄力。
为了办学,甚至都专门拨了香子城为书院。
以城池为书院,以书院为城池。
两京一十四路,独此一家!
为了便于区分学业水平,书院设有童生、秀才、举子、蕃学四院。
举子院,讲堂。
长约十丈的学堂,举目望去,甚是宽敞。
主位,摆着两道丈许长的书案,副山长程颢、张载,以及几位授课的老年举子,齐齐端坐,向下平视。
自主位以下,横向八列,纵向二十余行,足足摆着近两百副木几、木椅,学堂中的书生无一例外都是举子。
近两百位人,这就是熙河八州的绝大部分举子。
这个数量,甚至都不到其他路的零头。
并且,真要细究起来,这其中还不乏一些人的举子的功名存在水分。
究其缘由,自是因不少举子都是在熙河路考取的举子功名。
须知,自熙河拓边以来,仅仅过去了七年而已。
熙河建制为路,也仅是五年左右。
熙河新建,先帝可是应允了不少科考政策。
也因此,引得一些秀才、举子入边读书。
一般来说,乡试差不多是百人取三。
一百位秀才,可取三位举人。
但,熙河路不一样。
手上有政策,熙河路的乡试甚至都到了十取一的地步。
这一来,举子(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8/8787/832200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