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沈父从扬州回来了

推荐阅读:星际:病弱女配倒拔垂杨柳夜宿孤棺,高冷女鬼崩溃求我别死混民国,不借就抢官道雄途断绝关系后,觉醒SSS级天赋百分百爆率问鼎:从一等功臣到权力巅峰云养合欢宗:曹贼从仙子开始臣服呢喃诗章斗罗直播间:观众全是唐三仇敌!恐游,开局病娇妹妹求我别杀她

    春季已经过去了一大半,沈茂学终于从扬州归来了。</p>

    刚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到扬州的时候,他就一连下达了许多条命令。</p>

    大周国力强盛,大部分地区都有官府建设的,储存粮食的仓库。尤其是扬州这样的富庶之地,粮仓更是不少。</p>

    只不过被大雪封路,那些粮食才没办法运到灾区。</p>

    沈茂学命人清理积雪,先把路弄出来,然后用马车、牛车、骡车等等,把粮食从粮仓运到受灾的地方,确保灾民的食物供应。</p>

    同时下令搭建帐篷和临时的建筑,充当避难所,为百姓提供庇护和救援。</p>

    接着发放冬衣,以及木炭、煤炭之类,保障百姓们在寒冷的冬天,不被冻死。</p>

    生存问题暂时解决了,灾区的秩序骤然好了许多。</p>

    随后,沈茂学动员官府和民间的力量,组织百姓、官兵和士族,一起参与救灾。</p>

    经过这些日子的忙碌,扬州的大雪灾已经过去,灾后重建的事做得很好,百姓们已经恢复了正常的生活。</p>

    沈茂学贵为钦差大臣,却事事亲力亲为,废寝忘食,百姓们都看在眼里。</p>

    他离开扬州的时候,朝廷已经任命了新的知府过去。百姓们却十分不舍,希望沈大人能留下来做扬州知府。</p>

    沈茂学一脸和蔼地告别夹道相送的百姓,唇角却忍不住抽了抽……</p>

    哪个当官的,不费尽心机削尖了脑袋想往京城挤?他的好女儿在宫里做宠妃,他在京城前途无量,除非是脑子被冻傻了,才会留在扬州……</p>

    朝堂上。</p>

    最开始,南宫玄羽提拔沈茂学,确实是看在沈知念的面子上。</p>

    她的家世好一些,在后宫就能多一些保障。</p>

    谁曾想,沈茂学确实有几分真本事,每一次他交代的任务,对方都完成得十分漂亮。</p>

    尤其是这次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去扬州,沈茂学下达的一条条命令,简直可以称为雪灾赈灾的模版!</p>

    帝王已经命相应的官员整理记录,以后处理其它地方的雪灾,就按这个流程来!</p>

    沈茂学述职完,说起了最后一件事:“……陛下,扬州的此次大雪灾虽因处理及时,未引发特别严重的后果,但终究影响到了百姓们的生活。”</p>

    “臣一路看过来,实在不忍见扬州的百姓,灾后还要承受沉重的负担。所以臣斗胆,想请陛下减免扬州今年的税收和徭役!”</p>

    减免受灾地区的赋税,是大周一贯的国策。再加上朝中一些大臣的亲眷,也在扬州。沈茂学的话音刚落下,就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p>

    “陛下,臣附议!”</p>

    “沈大人言之有理,臣也附议!”</p>

    “附议!”</p>

    “……”</p>

    镇国公和定国公,分别在朝堂上任左右丞相。</p>

    柔嫔在宫里与皇后、文嫔是死敌,镇国公当然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沈茂学在朝堂上出风头。</p>

    “陛下去年才登基,国库本就不够充盈,此次赈扬州的大雪灾,又耗费了大量钱财。若再减免赋税和徭役,岂不是更加重朝廷的负担?”</p>

    镇国公府一派的朝臣,纷纷点头道:“镇国公言之有理!”</p>

    “沈大人就算想做出政绩,在民间赢得好名声,也要考虑国库的实际情况!”</p>

    “听闻沈大人从前只是六品官员,升上来的时间不长,许多地方考虑得不周到,也情有可原。再多下放历练几年,处事便会沉稳许多了。”</p>

    “……”</p>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p>

    定国公府一派的官员,接到他的授意,立即站出来反对他们,为沈茂学说话。</p>

    再加上中立派的朝臣,三帮人马吵得不可开交!</p>

    帝王高坐在龙椅上,静静地看着这一幕,眸色幽深似海。</p>

    最终还是沈茂学上前一步,对镇国公一揖到底:“下官先替扬州的百姓,谢镇国公大恩!”</p>

    这操作把其他人都整懵了。</p>

    就连镇国公本人,都不知道他葫芦里卖什么药:“……谢本官作甚?”</p>

    沈茂学一脸感激道:“听国公爷刚才的语气,分明也很担心扬州受灾的百姓。只不过考虑到了空虚的国库,才不得不狠下心,反对陛下减免扬州的税收和徭役。”</p>

    “国公爷如此忧国忧民,又顾全大局,让下官实在惭愧不已!”</p>

    “所以下官觉得,国公爷既然站出来说这样的话,想必是有了两全之法。毕竟朝堂上谁人不知,镇国公府是钟鸣鼎食的大世家,国公爷定是愿意捐银子和物资,为陛下分忧!”</p>

    “如此一来,既可解扬州百姓之困,又可缓国库的压力。国公爷格局之大,下官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p>

    镇国公顿时一口老血梗在喉头。</p>

    沈茂学把他的后路都堵死了,又把他架得这么高,他还能说什么?</p>

    说自己不想捐银子?</p>

    不想捐,那他一个劲地阻止帝王,减免扬州的税收和徭役,不就是不把扬州百姓的命当回事?传出去了,他的名声还要不要了?只怕扬州的百姓,都要在背地里扎小人咒骂他了……</p>

    说自己没钱?</p>

    谁不知道镇国公府钟鸣鼎食,世代簪缨。他没钱,朝廷上还有人有钱吗?</p>

    他没钱,那镇国公府的银子都花到哪里去了,难道是去做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了?</p>

    镇国公终于明白,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柔嫔,能让皇后娘娘和文嫔娘娘数次吃瘪了。</p>

    只怕那个柔嫔,跟沈茂学一样狡猾难缠!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女!</p>

    定国公乐得见镇国公吃瘪:“同朝为官这么多年,我还是第一次知道,原来镇国公心中有如此大义!看来以往,真是我误会镇国公了。”</p>

    “就是不知镇国公府,打算为扬州的灾民捐多少银子呢?”</p>

    镇国公望着他冷笑了一声:“同为大世家,见扬州的百姓受难,想必定国公府也当仁不让吧?”</p>

    最终的结果就是……</p>

    不仅两大世家,朝廷上大大小小的官员,都被牵扯进来了,“自愿”捐钱捐物资。</p>

    国库一分钱没花,也不用减免扬州的赋税,就让百姓们接下来的生活,有了极大的保障。</p>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8/8896/843456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