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诸葛亮釜底抽薪,曹操的好大孙没了

推荐阅读:极道剑尊叩问仙道机战:先驱者的归来妖尾:我才不要当会长大荒剑帝彼岸之主仙工开物遮天记混沌天帝诀吞噬古帝

    诸葛亮的意图很明确:利用袁绍的钱粮、军械、马匹及其名号招募训练新兵,但绝不会把这股力量轻易投入与曹操的厮杀。

    如今机会正好!

    袁绍主动让刘备去常山屯田,直接避免了与曹操的直接冲突。

    而谋划去常山屯田,诸葛亮又不禁想到在五丈原的屯田往事。

    那时屯田方有成效,性命却已走到尽头;如今他还未满二十,拥有充足的时间。

    屯田,修甲、积粮、练兵

    当前最为紧要的,是借助袁绍的资源不断壮大自身实力。

    至于南下袭扰曹操的作战,交给袁绍的旧部即可;袁绍欲与曹操在东武阳决战一事,则完全不在诸葛亮的考虑范围内。

    不作死就不会死。

    诸葛亮认为,袁绍若能忍一时之气,重拾昔日雄风,或还能与曹操一争高下;若执意与曹操争一时长短再遭败绩,其心气必将彻底溃散。

    诸葛亮不是田丰,不会去阻止袁绍作死,但在袁绍作死前,诸葛亮会尽可能的为刘备攫取资源!

    而前往常山屯田,正是当前局势下刘备获取资源的最佳途径

    无论是战阵经验丰富的黑山军诸帅,还是渴望安定的黑山百姓,若能将其归附刘备麾下,必将成为不逊于幽州的根基基业!

    即便是现在,幽州七郡在籍汉民总计也不才二十余万人。

    乱世中,什么最宝贵?

    是人!

    有了人,才谈得上安定万民、开创未来;没人,匡扶汉室便是一句空谈。

    正如诸葛亮与田丰辩论时所言:社稷之根本在‘道’而不在‘器’!道者,人心也。人心不灭,则社稷根本永存。

    刘备还在深思。

    牵招却已震撼不已。

    张燕和公孙续侵扰诸县,诸葛亮想的是直接将黑山诸帅及其麾下百姓全部收服,以立民望;牵招想的仅仅只是屯兵震慑,以免冀州士民再受战火。

    高下立判。

    牵招许久未返回邺城,不知道如今的诸葛亮在邺城的名头,亦不知道诸葛亮过往功绩,遂将目光看向刘备,面有询问之意。

    “子经乃我刎颈之交,我便实话实说了。”刘备也自诸葛亮的分析中领会到了要义,转对牵招道:“我欲成大事,立大业,子经可愿助我?”

    牵招心头震惊更甚。

    其实在方才刘备与诸葛亮的谈话中,牵招就隐约听出了不对劲,但由不敢肯定。

    而此刻,刘备直言大志,证实了牵招的猜测。

    “那大将军.”牵招是袁绍征辟的从事,对牵招有恩义而无仇怨,即便是刘备相邀,牵招亦不免迟疑。

    牵招为人最重恩义。

    昔年十常侍之乱,何苗、乐隐被害,牵招与乐隐门生史路等人,冒着生命危险收敛乐隐尸身,载其还乡。中途遇到山贼截道,史路等人四散逃走,唯有牵招垂泪恳求,最后连山贼都被牵招的义气感动,放其离去。

    可见一斑。

    刘备亦知(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9/9116/866066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